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蔡冰冰  赵威  李政旸  杨慧 《资源科学》2019,41(10):1871-1885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区域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长江经济带分区及全局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利于提升上、中、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又能为长江经济带早日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借鉴。基于邻近关系、地理距离、经济引力模型的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局和分区两个层面入手,探究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矩阵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各市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更倾向于受到相邻市域的影响。②从全局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整体发展最显著的因素。③从分区层面看,上、中、下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经济政策对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对中游地区外向型经济产生最积极的促进作用;交通连接度指数对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最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本文通过构建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文章最后提出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东部地市带动中西部地市发展,中西部地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产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3.
在沿海轻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下,不发达地区的轻工业怎么办?笔者想就此问题路陈管见。一、不发达地区不宜发展外向型轻工业  相似文献   

4.
南京未来研究会于今年五月在南京举行发展外向型经济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南京地区的未来学、管理学、经济学、系统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80余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省、市有关的领导和南京市人大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专家们紧紧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热门话题,从理论上、战略上阐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同时,就如何投身当今世界竞争提出了不少建议,会议认为:切忌一哄而起,需要清醒机智,长于谋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增强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专家们认为,目前,南京发展外向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进行两头在外的产品组装、加工等初级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5.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到严重的挑战,同时也集结着更多的机遇。但目前在一些地区和企业,谈论机遇的多,利用机遇的少,有的甚至对什么是机遇、怎样捕捉利用机遇,心中无数,办法不多,许多机遇就在自己的手下溜走,坐失良机。经验证明,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关键在于认识机遇,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6.
邓国芳 《预测》1989,(4):42-43
随着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崛起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目前,沿海地区已成为发展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航运、外贸的先驱地带,亦是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基地和窗口。  相似文献   

7.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前湖北经济发展的弱势,也是未来提升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重要途径。在立足传统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在分析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参考经典的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从制度、技术、资本、劳动力四个方面提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策,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两种手段发展湖北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8.
西部经济要崛起,就必须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在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发展非国有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依靠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支撑的。西部地区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应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 一、外向型梯度转移战略构想 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已取决于三个地区因素:一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二是北美经济自由区的进展,三是亚太经济合作区的进程,这三点构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外向型经济及其科技的发展模式与研究方法”项目研究成果简介,内容包括: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四沿战略”与“四”字形格局,我国海陆周边地区应该大力发展的若干经济圈,外向型经济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它有别于世界银行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并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广东省科研机构建设速度加快,但目前仍存在定位不清、布局混乱等问题。为促进科研机构更好地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服务,本文首先对广东省各市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价,进而结合威尔逊模型与场强模型,测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对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较弱的城市的辐射效应。研究发现:广东省各市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受创新能力辐射影响的城市对辐射效应的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广东省科研机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广东省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论文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在遵循客观性、可行性、综合性、简明性和合理性原则基础上,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3类;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地级市大多位于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而生态文明程度相对较弱的地级市大多位于广东省东部、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瑞璇  王学思 《现代情报》2012,32(9):172-177
对广东省21个城市进行地区专利综合评价,为达到数据简化、客观赋权、区域间比较的功能,采用文献调查法选取地区专利综合评价指标24个,并结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统计信息的基本数据,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将多项指标聚合为新的因子,并用提取、计算出的6个主因子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广东省各市专利综合实力的分类。该研究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地区专利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地区专利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旨在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市人才开发能力与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1 012份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才开发由科技开发、配置开发、教育开发、健康开发4个基本维度构成,共涵盖17个具体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指数体系实践评估,发现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的人才开发情况具有地区内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差异性,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并将其与滞后1期的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基于指数评价结果,借助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才“引、用、育、留”角度为区域人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SE-DEA模型对2018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得出各地市科技创新效率排名,其中有12个地市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达到DEA有效。评价结果如下,广州市排名第一,肇庆排在末位,投入产出指标中排名首位的深圳市科技创新效率评价表现不佳,仅排在第七位,说明科技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关联不大,且并非R&D人员与经费投入越多,效率越高,若无相应产出比例,效率值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美丽广东建设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成为广东实现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借助ArcGIS、GeoDa以及Matlab2016软件,基于2010-2016年广东21个地级市的城市经济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空间库宾模型,实证分析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具有较强的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2)地区生产总值、金融发展程度、空气质量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抑制区域间的绿色金融发展;(4)地区生产总值和受教育程度相对于金融发展程度和空气质量而言,无论是在区域内部还是在区域间,其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最后,据此提出了推动广东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城市的尺度,分析1988—2008年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广东省经济空间结构对区域发展政策存在明显的空间响应,在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下,城市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其中,1988—1998年,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空间地位不断得到加强;1999—2008年,东莞、佛山两大次核心城市形成,经济空间结构从"双核心"走向"多核心".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2013-2018年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造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的事实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地区创新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对实用型和外观型创新的驱动作用显著强于对发明型的驱动作用,数字经济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结构性特征;知识流动在数字经济驱动地区创新发展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且对不同创新类型的中介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数字经济创新效应具有显著地区差异,发达城市的数字经济创新效应显著高于经济水平落后城市;知识流动在同级别城市中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跨级城市,知识流动在经济落后城市中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经济发达城市。数字经济能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助力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强合作”与均衡发展,为中国有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重要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