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许多语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许多语文教师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愚以为,我们的语文如果在这场改革中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这么恍恍惚惚、虚无缥缈地进行下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将会迷…  相似文献   

3.
声势浩大的新课改越来越深入人心,渗透到了教学的点点滴滴当中。语文教学也在积极地探索教育之真谛,到处呈现语文教学的活力与勃勃生机,激励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不断去探索,去追寻。但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又似乎从一个旧的模式中跳入了一个新的模式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从旧有的思维惯性中跳脱出来,又不知不觉陷入了一个新的思维定式,被束缚、左右,让人感觉迷茫无助。  相似文献   

4.
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需要语文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有创新性地认识,又能保持头脑清醒,正确处理好语文教学实践中各种关系及问题,避免语文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学已经鲜明地强调了言语教育或者说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通俗观点。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一味突出语文味而忽略人文性。从生命认识的高度,注重阅读教学的生命性,坚持用生命濡染去帮助学生习得语文能力,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阅读磁场。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所谓的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都应提到一个生命认知的高度去掌控,从而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似乎又感到:语文教学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今天一种方式,明天又一种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禁感到困惑、迷茫:今天的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我觉得,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李华 《学语文》2011,(4):45-45
新课程的实施已近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很多曲折.其中对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争论也很多。曾经有专家把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奉为语文教改的至理名言.淡化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以语文素养为目标,革除极端工具主义的弊端,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反对“满堂灌”的僵化模式,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和体验性。这些改革无疑符合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但是在这种新理念的冲击下,许多教师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较多地重视了“怎么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课外拓展与文本学习,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电教媒体运用与语文实践等等,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地存在于语文教学的统一体中。教学中需要教师辩证地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出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当前我们的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由过去的主讲变成主听,畏首畏尾,不敢进行双基训练,不敢随文教语法修辞,为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师甚至不敢客观公正地评价。语文教学的浮躁,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如何吸收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积极因素,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亟待研究的课题。针对当前公开课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从操作层面,对教师如何科学地指导语文教学,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旧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明显的改进。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是弄潮儿,赶浪头,不能浮躁偏颇图表面形式,必须走“正车道”。眼下,由于少数教师语文教学思想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往往是东风来了倒一边,西风来了又倒向另一边,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教育界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首先要姓"语",是指语文教学首先要着眼于语文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培养,然后基于这个基础进行人文渗透、情感培养.看起来,这种观点与现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格格不入,因为人们好不容易从繁琐的分析中解脱出来,开始专注于学生的幸福自由的成长,关注于学生思想的生成与个性培养.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专注于字、词、句、篇繁琐的分析走向"泛语文"、"去语文"状态,甚至有人提出:"如果语文还是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百年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训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由曾经的被特别凸显以致发生异化,到新世纪以来的被冷落甚至淡出,语文训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两种极端表现,只有建构存在论视野下的语文训练观才能真正使语文训练理性回归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陈旧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崭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在课改中的语文教师中已是耳熟能详。但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得却并不理想。不少的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似是而非、非此及彼,缺乏整合的思想,有的甚至完全抛弃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学生创造性的阅读和个性化的体验,要求让学生读出自我。但是实践中,我们从这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为了读出自我,我们抛弃了文本;为了读出个性,我们远离了作者;为了读出兴趣,我们声光电齐上。语文课什么都有,就是少了语文味。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对阅读教学中文本回归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各种思潮、流派层出不穷,在教与学、师与生、讲与练、内容与形式、言语与情意乃至工具与人文等方面,孰轻孰重,莫衷一是,令我们语文老师难以准确把握,以至于无所适从。中国传统美学追求适度之美与协调之美。在语文课堂上,坚持适度原则与协调原则,就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不会有失偏颇。面对各种教学思潮,不要片面地对立,而应该采取兼容策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其有机地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师对预设和生成、平等对话、回归生活、资源开发等教学理念耳熟能详,语文教坛到处充盈着人文、自主、感悟、探究。网络资源、合作学习等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我说大家说,热闹非凡。外显的景观轰轰烈烈,但是在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一下,又不难发现大家热衷的一些教学现象中问题也相伴而生。种种情况似乎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有时候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好像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就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从孔孟之道到程朱理学,反映的是封建儒家思想的倾向;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语文中又有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后,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是语文教学中的主流。恢复高考以来,语文的倾向性在逐步减弱,学科专业性不断突出,似乎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写作知识而已,我们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9.
现今的世界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会以各种面貌冲击我们的中学生。笔者在课内课外与一些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看社会或过于老道、或过于片面;观察人际关系或过于金钱化、或过于权利化。他们思想的不完全成熟,导致了他们不能辩证地看问题,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的思想领域为其导航,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更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繁琐的内容分析已经渐渐地离去,取而代之的是读+悟,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随着读占鳌头、引领感悟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又有一些语文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节课从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