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公子季札聘鲁观周乐,闻《邶》《鄘》《卫》而叹"美哉渊乎"。《邶》《鄘》《卫》三风情感格调之美在于"渊",此"渊"可析为:深隐——引人探求、深沉——令人激愤、深切——致人痛悲、深长——发人悠思。《邶》《鄘》《卫》三风诸诗作者对感佩之情、愤慨之情、痛悲之情、孝亲之情、眷恋之情、闲逸之情等种种情感体会得深挚细腻,表述得生动形象,是把对生活的深切体味诗化的表达,有情、有趣、有愁、有困、有悲、有欢、有苦、有乐,凡此种种,皆是生活的本真,皆是人性的至情。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有大量使用关联词的并列句式,其中"终……且……"、"终……又……"句式只见于邶风和鄘风,不见于其他风诗;该句式亦鲜见于春秋战国及秦汉其他典籍。本文采用数据统计及文献考证的方法,得出该句式为殷人王畿之地的殷人方言之结论,并且联系先秦历史文化及语言发展原理探讨了这一句式的消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诗经》邶、鄘、卫风中的婚恋诗反映了西周、春秋时期卫地人的婚恋状况,较集中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典型的婚恋形态在形成初期的原始样貌。邶、鄘、卫时期的人们在面对异性时所流露出的情感、表达情意时的方式、对异性的审美观念及对待婚姻恋爱的态度与认知,都反映出卫人对爱情婚姻的认识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颂》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在我们的文化史上有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我们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们文化前进的每一步.古往今来的博学通儒都对其进行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每一代都有其突破,同时也有其局限.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社会,所以历来观点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无可厚非的.《诗经》博大精深,本文只就《邶、鄘、卫》三风谈谈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大雅》与《小雅》,既是当时广为传诵的文学作品,又是可以被之管弦的乐歌。从音乐和文学的角度来看,《大雅》与《小雅》都有各自的实用功能。《大雅》用于大飨,是周王举行一些仪式时使用的各种乐歌,同时作为乐教范本,被较多地征引;《小雅》主要是贵族举行仪式时使用的乐歌.不但被广泛地征引,同时也在各种场合被人们赋诵。  相似文献   

7.
关于《诗经.鄘风.桑中》的主题,学术界歧见纷呈。其中要以《小序》提出、《毛诗正义》申论的刺世说和近代学者提出的爱情诗歌的说法最有影响,无论哪种说法似乎都无法解释该诗歌的某些疑义。本文从"桑中"、"上宫"等词的训释入手,试图对此诗的主题做一新的诠释,认为该诗乃是原始高禖祭祀仪式与野合之风的遗存。  相似文献   

8.
吴国季札观乐,对《邶》、《鄘》、《卫》三风给予高度评价,并赞以"美哉渊乎"和"忧而不困";出生于河北枣强的西晋赋家木华以其仅存之作品《海赋》闻名于世。本文试以季札对三风的评价来看待木华的《海赋》,以观《卫风》对木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汉语典故词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汉语大词典》在《论语》典故词语的立目、释义和书证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举语源时将本来与《论语》没有关系的词语错误地溯源到《论语》;二是在分列义项时将本来与《论语》关系密切的用法错误地别立义项;三是在确立词目时存在曲解文义立误目、漫无标准立疑目以及失于稽考未立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在我们的文化史上有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我们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照亮我们文化前进的每一步。古往今来的博学通儒都对其进行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每一代都有其突破,同时也有其局限。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社会,所以历来观点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无可厚非的。《诗经》博大精深,本文只就《邶、鄘、卫》三风谈谈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仪礼》中的“无算乐”是正式宴饮礼仪之后,伴随主客开怀畅饮,按其所好,不拘正规礼乐次序而演奏歌唱的诗乐。无算乐所歌多《诗三百》中的国风篇章,其主要功能是侑酒娱情《仪礼》“无算乐”的记载及其相关阐释所揭示的《诗经》作品的娱情功能,为我们了解《诗经》风诗作品在春秋时代大量采集入乐和郑卫之诗乐流行的真相,洞察经学阐释偏于政治教化的内在逻辑,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诗经》中的诗篇产生的地域不同,所以《诗经》中有不少题目相同的诗。如《秦风·无衣》与《唐风·无衣》,《邶风·柏舟》与《鄘风·柏舟》,《齐风·甫田》与《小雅·甫田》,《秦风·黄鸟》与《小雅·黄鸟》,《唐风·杕杜》与《小雅·杕杜》,《邶风·谷风》与《小雅·谷风》。还有一些三篇同名的,如《王风》《郑风》《唐风》中都有《扬之水》,《郑风》《唐风》《桧风》中都有《羔裘》。因此,我们在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时,要把篇名标注清楚,以便读者核对。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诗经中的爱情誓言亦如此,无论是誓言不再嫁的《鄘风·柏舟》还是誓言不相离弃的《击鼓》抑或是誓言为夫独守的《葛生》,既终《诗经》全篇,未曾出现过类似《上邪》"长命无绝衰"、"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种超然恢诡的豪言。《诗经》的爱情誓言自具絜矩,伟大爱情的深厚,总是与"生"对应,而"生"之后的"死",却被巧妙留白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优厚的物质条件给东方女性带来了共同的问题——缺乏精神家园的依靠。理想的失落,价值的迷惑使她们“幸福”地生活在痛苦之中。这一切都被作家细腻地记载于文学作品当中,其中贾平凹的《废都》和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对此都有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采薇》、《出车》和《六月》都是参战者在战胜犭严狁之后对战争的回忆之作,但是它们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情感基调.《采薇》是受难者的哀歌,《出车》是带着淡淡忧虑的凯歌,《六月》是英雄主义赞歌,也是贵族的宴歌.具体体现在情感的类型、战争过程的描写和言说方式差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蝇王》、《珊瑚岛》和《鲁滨孙飘流记》这三部小说出自不同的时代,但作者都将主人公置于孤岛上。巴兰坦笔下的人物本性善良,而笛福和戈尔丁笔下的人物都知道邪恶生存于自身。《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颂扬了个人的创造力及其对上帝的信赖;《珊瑚岛》以一个传奇故事表现了大英帝国的社会精神风貌,旨在为儿童提供教育和娱乐;《蝇王》则是一部寓言,它将儿童世界作为成人世界的缩影给展示出来,从而打破了天真的神话,将人们带回到被巴兰坦置于"另类"和被笛福过分简单化的邪恶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汉语典故词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汉语大词典》在《论语》典故词语的立目、释义和书证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标举语源时将本来与《论语》没有关系的词语错误地溯源到《论语》;二是在分列叉项时将本来与《论语》关系密切的用法错误地别立义项;三是在确立词目时存在曲解文义立误目、漫无标准立疑目以及失于稽考未立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鄘风·桑中》一诗,是“世族贵族男女淫乱成风之作,还是青年男女的相悦之词”,历代学者争论不休.其实该诗更多的是敢于大胆直率表露男女爱情的情诗,文章从卫鄘风俗近、男女幽会之地以及男女相悦之诗几方面论述了该诗的情诗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孙子兵法》这部论著中,《形》、《势》、《虚实》为三姐妹篇,相互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孙子通过层层论证,实现了军事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据此,三篇中的“形”、“势”、“虚”、“保法”、“不责于人”、“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和“故曰胜可为也”等词语的注释都应重新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