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刊国际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国外文献来源的一个渠道,中法两国文献交流肇始于17世纪,可谓历史悠久,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最早正式签署文献交换协议的图书馆,而“中国学”(汉学)文献的交换又是国家图书馆非常重视的.为此,我们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这对我们了解法国“中国学”的发展脉络,做好今后的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关两国政府间的图书交换始于1869年,可谓历史悠久,而国家图书馆有意识地交换美国“中国学”文献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此,对国家图书与美国“中国学”文献交换的历史做一个回顾和展望,对我们了解美国“中国学”发展的脉络,做好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书刊文献的国际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文献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汉学)外文文献国际交换工作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俄文中国学(汉学)文献的交换,更是经历了一个从不太重视到非常重视的过程。对国家图书馆俄文中国学(汉学)文献国际交换工作做一个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对我们了解俄罗斯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书刊文献的国际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文献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汉学)外文文献国际交换工作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俄文中国学(汉学)文献的交换,更是经历了一个从不太重视到非常重视的过程。对国家图书馆俄文中国学(汉学)文献国际交换工作做一个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对我们了解俄罗斯汉学家的研究成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国际书刊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国外文献来源的一个渠道。由于东、西德经历了分裂与合并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德国"中国学"(汉学)的国际文献交换工作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对比做了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对我们了解德国"中国学"(汉学)的发展,做好今后的文献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书刊国际交换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国外文献来源的一个渠道,由于东西德经历了分裂与合并的过程,国家图书馆德国"中国学"(汉学)的文献国际交换工作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对此做一个历史的回顾与展望,对我们了解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做好今后的交换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王重民、向达以“交换馆员”的身份,由国立北平图书馆派往法国、英国等国图书馆工作,积极查访流失海外的敦煌遗书和太平天国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搜集与整理,进而形成系统性的揭示与研究,由此成长为敦煌学等领域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8日,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互知·合作·分享——首届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与服务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加拿大、中国等国内外中国学文献资源典藏服务机构、研究机构的近100住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对国内外中国学文献收藏服务机构和教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海外与本土的中国学研究彼此取长补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出版物国际交换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献搜采的有效补充渠道,对于丰富收藏,完善馆藏体系具有独到精妙之处。面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新形势,出版物交换也必须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桎梏,不仅在交换文献范围上有所拓展,更应在用户服务领域焕发生机。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物交换工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出版物交换工作在目前开展资源交换的同时,适度开展出版物与书目数据捆绑交换的可行性,分析了数据捆绑交换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东方神起“孕妇门”事件看网络暴力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彦京 《新闻窗》2009,(2):90-91
2008年岁末,一场围绕韩国流行音乐组合“东方神起”的争议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最热议的话题。事情的源起是去年11月23日“东方神起”在韩国演出结束后,成员昌珉在洗手间与两位中国女粉丝发生冲突,并动手强抢其中一名孕妇的相机。次日两名粉丝于东方神起抵达仁川机场时向他们展开报复,辱骂对方并与保镖扭打,冲突的录像被放上了互联网视频站点。对此风波,有“仙后”(东方神起中国粉丝的自称)在韩国网站用韩文留言称“代表国人道歉”并历数国人缺点和吹捧韩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东南清 《档案》2008,(3):37-39
一、前言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中国素有编纂档案文献的传统,也在理论上进行了不少探讨,但古代学者往往把它与目录学、校勘学和历史编纂学等熔为一炉加以阐述和研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述而不作”、“子不语怪力乱神”、“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和“多闻阙疑”等思想原则,汊代文献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校勘整理文献典籍时采用的广罗异本、鉴别异同、辨别真伪、删除重复、条理篇章、校勘脱简、写定正本、定著目次、编写叙录等项工作程序和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在延边地区以延边大学牵头的"朝鲜--韩国学,,的研究热潮在不断高涨.与此同时,"朝鲜--韩国学"的文献资源建设也在不断壮大.为此,本文试就"朝鲜--韩国学"文献资源建设及发展目标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苏两国的出版物交换工作肇始于1949年,出版物交换不仅促进了中苏两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同时也加深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共融.受不同历史时期中苏两国关系的影响,中国国家图书馆(时北京图书馆)与苏联各图书情报机构的出版物交换工作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并总体呈现出合作机构类型多样、双边合作积极有为、交换内容全面务实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由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六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于去年年底在北京举行。大会以“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和“学习贯彻《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为主题,着力探讨新环境、新政策下我国文献计量研究与评价工作的创新,引导和提倡期刊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与评价,促进我国科学评价工作的健康发展。与会专…  相似文献   

15.
周阿江 《文献工作研究》2000,13(6):56-58,48
本文主要讨论档案编研中“编”与“研”的关系。笔者认为“编”、“研”在理论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工作实践中是两项关系紧密的工作。进而认为,档案馆应该同时重视两项工作的开展,但提出建立“档案编研学”却没有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阅读、思考与写作——档案学教学与科研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1982年起开始从事档案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学校为本科生讲授“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法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档案学文献研读”等课程。从教的25年时间里。出版著作12部,其中独著2部。二人合著1部,主编3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代表性著作有《档案编纂学》、《档案法学基础》。在全国档案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独立完成的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俗文学学会和北京大学韩国学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俗文学与中韩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6月7日至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吴小如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和韩国的与会代表四十余人,就中韩文化、俗文学的交流影响以及中国俗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对我国中韩文化交流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会上共宣读了39篇论文,其中,有关诗钟的8篇论文,是解放后首次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此类论文。本次研讨会的热点是中国古代小说在韩国的流传与影响。陈翔华的主题发言,以翔实的材料,就中国古代小说在韩…  相似文献   

18.
汉学,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就狭义而言,英文Sinology一词,主要指海外学者对中国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文学科的研究,同时也包括某些“专学”研究,如敦煌学。考古学等等。其特点在于注重历史与人文;而就广义而言,“汉学”则可以包括本世纪在美国发展起来、并在今天遍及欧美的对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问题研究的所谓“中国学”,即英文的“ChifleseStudies。中国学”的特点是侧重现实与社会学科。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并不相互排斥。要严格地加以区分,有时反倒不大容易。近年来,国内的“汉学”、“中国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是指确定、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系列计划和措施。2001年5月10日至11日,为推动“遗产工程”工作的全面开展,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了“世界记忆工程”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申报工作座谈会。会议介绍了“世界记忆工程”和“遗产工程”的有关情况,明确了“遗产工程”的目的和意义,通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总计划》(讨论稿),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组织工作、申报范围以及申报材料的准备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研究部署首批申报工作。会后“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首批…  相似文献   

20.
武闽 《传媒》2016,(16):65-68
从20世纪90年代起,作为“韩流”文化的主力军,韩国影视剧(简称韩剧)在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连番掀起多次收视高潮,同时也将极具韩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渗透到海外观众的心里,从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完成了一次国家的形象塑造。2007年,韩国国政弘报处海外弘报院院长俞载雄进行了一项《收看韩剧对韩国形象的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9.4%的被访者是通过韩剧了解韩国的,而被调查者收看韩剧的次数和数量与其对韩国产生的善意联想、情绪和行动意图基本成正比。以中国为例,随着《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一系列韩剧在中国热播,韩国在中国的形象与冷战刚结束时期相比大大改观。当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韩国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有观光魅力”的国家,这与韩国政府想要塑造的“动感韩国”形象有着强烈的一致性。随着民众对韩国好感的增加,近年来,中国赴韩国旅游热与日俱增,韩国服饰、化妆品业也深受国人青睐。可见,韩剧的海外传播成绩斐然,影响深远,不但提振了韩国经济,还成功塑造了韩国在海外的正面形象,取得了政治经济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