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由科学实践升华而来的意识理论,先后经过了自然经验主义阶段,内在先验主义阶段与客观绝对主义等阶段的锤炼。作为一种主体哲学,不言而喻的是,政治哲学本身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同样的,任何一种意识理论都必然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陷于因其自身的完善性等所带来的固有的,停滞于某个阶段内的困境。从被政治哲学奉为圭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的可法良规入手,对政治哲学的困境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解构,并对政治哲学现阶段的迷思与困境命题进行了解析与超越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焦红强 《内江科技》2007,28(8):39-40
"双主体"理论是传播学理论的热点问题,透过传播学"双主体"理论,我们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双主体"现象。本文通过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条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张卿 《科技风》2015,(2):2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前沿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实践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在综合分析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体论为指导,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全面地把握教育主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美好生活、政治与现代性--古典政治哲学的嬗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政治哲学关切何谓“真正的政治”,把回答什么是美好生活作为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现代政治哲学则丧失盘问何谓“真正的政治”,导致现代性危机,因此,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与关注政治哲学,寻找现代政治哲学走出困境的思想资源,对古典政治哲学深入探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华  李应伟 《科教文汇》2012,(32):19-20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而来的,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是更高境界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体间性属于哲学范畴,用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徐晓林 《情报杂志》2012,31(5):71-74
网络政治参与是当前学界比较关注的热点课题。本研究梳理了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描绘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并从社会资本、政治效能和政治兴趣三个方面系统地归纳西方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和线下政治参与的关系也是本研究考察的重点。其目的在于为完善和丰富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宗好 《知识窗》2015,(3):64-65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兴趣等参与教学活动,将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灵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学生主体参与的概念,以及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这三个方面谈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以主体性哲学的发展为线索,李泽厚哲学的发展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批判》一书初步提出主体性实践哲学(从外在主体性到内在主体性),主体性哲学论纲系列和“答问”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发展(从群体主体性到个体主体性),“人自然化”“情本体”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背反和超越(从主体性到非主体性),“关系主义”“情本体”的外在维度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背反和超越(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主体性、非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是李泽厚哲学的三重维度,后两者在同个方向的两个不同角度上对前者构成背反和超越.李泽厚哲学的此发展脉络与三重维度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它们对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中国模式”)及其“普世价值”从哲学理念的层面上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飞凤 《科教文汇》2010,(32):12-13,19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大学生主体资源及其家庭主体资源被忽视、各类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等问题.为此,高校应更新观念,树立主体资源的整体观,全面加强对各类主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建立健全主体资源的联系制度以加强相互闻的沟通与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主体,两者的关系不是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本文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特点、科学运用介体、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向,进一步探索主体互动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的主体,两者的关系不是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本文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特点、科学运用介体、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向,进一步探索主体互动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今天,随着万物智能链接,加速了社会全面智能化的进程,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需要在一个新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在库兹韦尔那里,智能社会的降临是一个奇点,在这个奇点上,传统从主体和对象,或者从主体间性出发的政治哲学开始遇到了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发明一个新的概念,作为智能环境下的政治哲学的根基,这个概念就是物体间性。物体间性不仅可以思考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联,也可以思考人与对象、对象与对象、人与智能体之间的政治关联,从而奠定一种全新的智能时代的政治哲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以人为本"作为其发展的价值指向,在当前被赋予更高层次的内涵。不仅要把人作为实践主体,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要把人作为价值主体,更多地关注人的价值追求和实际利益,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发展需要,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更具时效性,也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主体论》,站在哲学的高度,从全新视角解读技术创新,开创了国内技术创新哲学系统研究的先例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从话语、范围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研究范式。在其引导下,将会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哲学的高度来全面把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哲学也定将取得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卓玲 《科教文汇》2009,(1):214-214,219
几十年来,翻译研究经历了“语言-文化-人”的转变,由原文到译文的线性研究逐渐跨越到由本体到主体,由一元到多元的研究。对翻译主体性和译者主体意识的探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但是,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各主体之间的间关乐。本文拟从阐释学,尤其是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的几大核心概念出发,论证译者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的同时,分析翻译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校思想政冶工作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培养具有高素质能将国家引向未来的现代人,关键一环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冶教师队伍。而现实中,思想政治教师主体素质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别和距离是不可否认的。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主体素质是当务之急,从主体的自身发展而言,主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7.
孙玉涛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16-1724
本文从三个亟待厘清的理论命题出发,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问题的中国情境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理论内涵和政策机制。文章提出在市场化进程中,企业确立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创新体系围绕企业而不是政府运转;在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确立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本国企业成为全球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主体;转变政府职能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关键,在政策工具选择上要以完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为主,减少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执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可控思想政治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其特点具备主体性和“客体性”。  相似文献   

19.
张勇 《科教文汇》2009,(19):83-84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是能否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前提。因此,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尤为重要。笔者就现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相关概念做一简单剖析并提出个人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本质、价值实现和方法论进行反思,旨在从理论上为生活化的教学提出一些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