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作《浣溪沙》农村组词五首,以妙笔巧言描绘了乡村农家生趣盎然的生活百态。这组农村词以乡村生活入词,在词作中具有开拓意义,丰富了词的创作题材,增添了诗词作品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词中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徐州地区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乡土人情,带有鲜明的徐州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2.
<正>八年级学习的宋词共有七首,分别为上册李清照的《渔家傲》《如梦令》、晏殊的《浣溪沙》、欧阳修的《采桑子》、朱敦儒的《相见欢》,以及下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首先,这些宋词作品都是名家名篇,时间上的跨度涵盖了宋词发展的主要阶段。其次,这些词在情感表达上都丰富饱满:有借歌颂梅花品格表达自己气节的;  相似文献   

3.
苏轼徐州作《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历来被认为是歌颂劳动者、抒写农村风光并反映作者喜悦心情的名作。笔者参酌史乘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把这首词的创作主旨简单作以上认定并不全面。此词婉曲地表达了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活动的批判,和在仕途上不得重用的苦闷情。  相似文献   

4.
“捋青捣(麦少)软饥肠”是苏轼于徐州任上所写的《浣溪沙》词中的句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这样注:“捣(麦少)(cho 炒):把摘取的新麦炒干,捣碎成粉。(麦少)是用麦子炒成的干粮。软饥肠:指充饥”。(见《唐宋词选》134页)此注不妥,是由于没有细审词意,不了解当地风俗所致。《浣溪沙》原词如下:“麻叶层层茼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是时为徐州知州。春三月,徐州地方发生严重的旱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黄州《浣溪沙》五首墨迹的重现,不独是苏学界的幸事、国人的幸事,也将是令整个世界瞩目的大事。苏东坡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但令人饱我愁无",其境界之高尚,使得这件作品无论是从艺术层面还是从学术层面上讲,绝不亚于"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二首》。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苏轼所作常州词6首:《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浣溪沙》(倾盖相逢胜白头)、《浣溪沙》(炙手无人傍屋头)、《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蝶恋花》(云水萦回溪上路)等的背景、内容进行分析,解说,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孔今旭 《现代语文》2010,(10):49-50
[学习目标]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此间,苏轼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两首词都被选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中,这两首词都是贬谪词。本节课通过解读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贬谪词,  相似文献   

8.
联章词作为一种特殊词体,从唐五代民间传唱到文人笔下历经流变,其风貌品格在北宋词坛上别开生面,至欧阳修联章词更加文人化。欧阳修联章词题材虽多为咏物、记事、抒情常见之类,但描物之笔极为细腻,篇章布局暗藏巧思;叙事写法不落窠臼,尽显联章体式之胜;抒情用笔惯用渲染,情绪反差对比强烈。欧阳修联章词体式上虽可见前人痕迹,但从名篇组词《渔家傲》中亦可见其翻陈出新之才,标新领异之资。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贬居黄州,给我们留下了标志着他文艺创作高峰时期的不少名篇,《浣溪沙·游兰溪清泉寺》就是其中之一。先著《词洁》卷一评价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觉不凡。”无怪乎后人选编他的诗词文赋集时,几乎部把这首“不凡”之词收入集中。然而,研究东坡这首词时,许多人竟遇到了一个兰溪究竟在何处的问题。东坡在词的序言中说:“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由于年长月久,寺无遗踪,无从  相似文献   

10.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政治上已受排挤的苏轼,因写诗讽刺王安石的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他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贬官黄州后,苏轼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辟地耕种,过着闲居生活。苏轼本有济世之志,但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官场上屡屡失意。面对此,他却能心境坦然,乐观旷达,在“偷得浮生半日闲”里寻找乐趣,自乐其乐。写于此期的《浣溪沙》、《记承天寺夜游》正是他这种复杂微妙心境的真实写照。一、恬淡景致清隽意境《浣溪沙》写于1082年,是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后所作。全词由景始笔:“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小溪潺潺,兰草…  相似文献   

11.
《浣溪沙·籁籁衣巾落枣花》是宋代词人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的组词之一。元丰元年(1078)春,久旱不雨,为了顺从民意,苏轼亲自带人到城东二十里外的石潭去求雨。碰巧,不久下了一场喜雨。到了初夏,农村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按照惯例,苏轼又到石潭去“谢雨”。“谢雨”途中,即兴而成写了一组《浣溪沙》。他以异常喜悦的心情勾画了几幅具有浓馥的夏季风光的农村风景画,风格清新,语言朴素。词中他勾  相似文献   

12.
《簌簌衣巾落枣花》是苏轼《浣溪沙》词“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四首。欲析其内容,当详其背景,下面就“谢雨”前后的情况,略作介绍。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四月抵徐州任,不料七月“河决澶渊”,八月“水围彭门”,十月中旬才“河复故道”;翌年春,涝迹未消,“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作为一州父母  相似文献   

13.
徐籀的联章词《谒金门》十三首记录了以节气更迭为顺序、以闺中女子为主体的一年的生活,既描绘了各节日的风俗人情同时展示了联章小令的叙事特色。这十三首词叙事详尽,写景细腻,抒情清丽,是词体本色当行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苏轼初到黄州的一首词作。此词对经历乌台诗案后九死一生的苏轼心境有较为细致全面的体现。词作虽然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由于儒家淑世思想的主导,让他在困境中执著坚守,才有黄州后期的超越自我,乐观豁达。所以,此词对理解苏轼在黄州的特殊心路历程以及对于他的整个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徐州任上第二年所写的一组词《浣溪沙》,记叙了他于宋神宗熙宁十一年四月末赴石潭举行谢雨仪式时,途经农村的所见所闻,五首小词内容上是互相关联的,好像一幅连环画卷,描绘出太守与百姓同乐的情景。前两首写祭神谢雨时村中青年男女由于好奇,争相看望太守的场面,后两首则写出太守在村中  相似文献   

16.
长时期以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念》词)词已成为苏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当然就是这首词的主旨。 写《念》词时,苏轼至黄州贬所已经二年半了。"乌台诗案"以及由此导致的谪贬黄州是苏轼一生中所遭受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凌先生"萧藏墨迹其实是一件伪作。……萧藏墨迹以只得苏字之形的吴宽《行书东坡词卷》为蓝本进行临仿"的结论是错误的。萧藏墨迹是吴宽仿录苏东坡《浣溪沙五首》墨迹的祖本,绝不是凌先生所说吴宽身后的人"在内容上全抄吴书",凌先生将史实本末倒置了。清康熙时代人安歧《墨缘汇观录》吴宽"行书苏文忠公《浣溪沙五首》,共三十一行,书法亦学苏文忠"的记述已经将吴宽书东坡词卷的来龙去脉表述得清楚明白。凌先生"吴宽的《行书东坡词卷》所据苏词版本现已无从查考",这只能说明其立论底气不足。  相似文献   

18.
钱塘才子周邦彦,是北宋继苏轼后震耀词坛的一位艺术大师,他的词清蔚圆融而又格律精严,集词律、词法之大成,在眼花缭乱的词坛上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标准,成为词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是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虽短小,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第225页收录了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其内容为: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解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积累”中的第九首古诗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阕以浓淡有致的水墨笔法写景,景色自然清新,幽静清美。下阕即景抒怀,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富有哲理。【备课构想】2022年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在古诗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