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言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变"关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语言禁忌是民俗、民风的具体体现,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于不愿意提及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这就是禁忌语.  相似文献   

2.
徽州是极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民风淳朴,其方言别具一格,承载了众多民俗事象。研究其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和传承徽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方言中表达空间方位、饮食和宗教信仰的词汇无不体现浓厚的徽州民俗民风,尤其是在构成方言词语的理据上,与民俗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方言词汇与民俗关系的梳理,为方言词汇的理据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民风民俗》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包括传统的节日、传统的娱乐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与民俗三部分。编者精心设计这一学习内容,旨在通过学习促使儿童将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引领儿童以开放的心态认识、重视、接纳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并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自豪。教学中,我们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相似文献   

4.
民俗的本质是人民群众集体生活的总和,它是历史长河中继承发扬的一种综合文化,是文学艺术风格形成的渊源。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民俗是人类生活中普遍而特殊的一种社会民族集体文化意识,是一个民族之所以为民族,并有别于其他群体的本质所在。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必然要体现民俗,因此文学的发展与民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从我国现当代文献与民俗学之间的联系入手,分析了民俗与文学之间的渗透,阐述了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幽契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者为亡人制定的阴阳两界虚拟土地契约关系,是研究我国民风民俗难得的资料。湖北省竹山县发现的幽契对于了解本地区丧葬习俗及这一古老民风民俗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对民间道教和汉水文化等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开始注重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因此各地需找到一种适合推介自己地域文化的最佳策略。陕西地域文化特色显著,历史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相应的译介工作相对薄弱,更缺少相关的翻译。本研究通过对陕西地区一些民风民俗的收集调查,以及现如今陕西民风民俗翻译的问题,对民风民俗翻译找出恰当的策略,以便助于陕西民风民俗"走出去",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畅通。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医药文化发源地的黄冈,对全国而言,出现"鄂东四大名医"独特文化现象是有着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中医药产业发展资源的。在建制1670余年的鄂东黄冈行政区域内,近千年来涌现出了北宋医学家庞安时,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万密斋,清末医学家杨际泰等享誉中外的医学名人。然而,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恰恰黄冈中医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面对其他日益崛起的中医药产业城市,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好自己祖宗遗传下来的独特人文资源和可利用与开发的绿色产业资源是今天黄冈人的责任。黄冈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大做强这个绿色产业经济,从而带动整个黄冈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四节气蕴含在各种审美角度当中,无论是诗歌还是民风民俗都是文化的彰显,更是人们审美的重要内容。二十四节气的有着不同的审美,文化感厚重,由此,本文对节气的审美文化进行研究,了解节气与一些民风民俗的故事,做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岁月悠悠,五千年沧桑巨变使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灰飞烟灭,荡然无存。然而,从祖祖辈辈流传至今的民俗中,从充满浓郁乡土特色的民风里,我们分明可以聆听到历史前进的足音,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气息,民俗学家钟敬文说:民俗、民风是一种传统文化。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本民俗长卷,去了解我们现代文明的根,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的民间剪纸艺术呈现出丰富的文化特色,是当地民风民俗的艺术再现,以阜阳和淮北两地最具代表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淮河流域民间剪纸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丰富了地方文化;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艺术再现,它又是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发展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
栗园围香火龙是源于军事的宗族式民俗,现已形成了扎龙、起龙、出龙、拜厅、舞龙、游村、放龙、送龙等为一体的元宵节期间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对沟通客家人情感,增进海内外客属的文化认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饮食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食俗在中国民俗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中都有重要地位。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存在一种特殊的食臭习俗。食臭习俗的分布和流传有着其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玄天上帝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玄天上帝的圣诞日和飞升日,既是对传统节日的改造和化用,也是玄天上帝信仰成熟的重要标志。玄天上帝信仰与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一方面促进了玄天上帝信仰在民间的传播,另一方面又丰富和深化了传统节日民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旅游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内容和时尚潮流。江西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民俗旅游业的起步较晚。本文试图从江西民俗资源的统计、归类着手,浅谈我省有开发价值的民俗风情,并对江西民俗旅游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灾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文以“鸿茅药酒事件”为例,指出个别经营者利用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间医药的信任进行欺诈,这是“文化遗产燕”背景下新生的一种虚假宣传手法,在当前社会“文化遗产热”的情况下,公众应当树立科学正确的文化遗产观,防范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如今民俗教育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对民俗内容的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民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民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对历史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还要有一定的适度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表现,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丧葬习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一生的一个完美归宿,而通过这些丧葬礼仪活动,也产生了一大批民俗行业,纸扎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是丧俗艺术中一种主要而又相当普遍的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超越其审美价值。甘肃通渭丧葬纸扎品种多样,颇具特色。就通渭丧葬纸扎的种类、工艺特色等进行田野调查、通过采访纸扎艺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通渭丧俗纸扎进行探究,感受陇中文化的丰富多彩和通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民俗、风俗民俗和1:2头民俗。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和利用这些文化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策略主要有三种:以民俗为主体,讲解风土人情;以民俗为线索,疏通文章内容;以民俗为点缀,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9.
试论庙会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作为中华民俗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与形式。今天它已成为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内容的一部分,开展对庙会文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审视历史、文化、民俗等多学科的流变过程,从而使这一古老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