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工人运动史、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德国历史连续性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同时马克思主义对联邦德国的批判社会吏和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日常生活史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不属于新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  相似文献   

2.
三、史学评论的标准 (一)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史学评论的标准,是对历史研究和史学著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在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的基础上派生的,并已转化为观念的东西。一切评论家不管自觉不自觉,都持有一定的评论标准,当他们对一部史学著作或一种史学现象进行评价时,都不可避免地要贯彻一定的原则,或者说使用一定的衡量尺度。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总是要归属于一定阶级。因此,由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所产生的史学评论标准,就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史学要求的集中表现。史学评论标准的问题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两个方面,即政治标准和学术  相似文献   

3.
公共历史很早便出现在德国,但长期被职业历史学家所忽视和遗忘。直到大众社会出现、后现代史学浪潮前赴后继以及传播媒体更新换代后,公众史学的学科化任务才摆在德国学界面前。在培养机制上,以职业为导向和以项目为导向的两种公众史学类型各有长短;在问题意识中,历史文化、文化记忆和国际比较成为最重要的三个研究方向。不过,到目前为止,德国公众史学仍然处在起步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4.
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能够揭示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和逻辑路线,为实践进一步提供可行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但在教育史领域,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史学理论问题缺乏必要认识,尤其对外国教育史学理论更少涉及。本文从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涵义出发,尝试阐述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研究价值,并在研究途径和建立适合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理论的系统框架和知识体系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史学界面对社会冲突带来的价值混乱,通过对进步主义史学影响的涨落和其他史学派别出现过程的考察,对历史学在美国社会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每一流派的兴起都是其历史叙事原则的再现,美国的史学研究需要价值判断和道德教化的意义式书写,还是坚持关注现实和实用主义,美国历史学家们都用自己的研究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内圣和外王,都是史学功用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从先秦至今,史学发展带来的史学功用,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形式,但都具有着或外王或内圣或二者兼之的特点.对这种改变原因的探讨,中国传统学者多从外缘因素,即政治影响进行阐释,但缺乏从文化自有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人们经常在谈论“史学危机”问题,说目前史学界萧条,史学的社会功能下降,就此史学时资为摆脱危机提了种种建议和意见。我认为史学危机主要是由史学界自身造成的,概括为二句话就是史学著作缺乏个性;缺乏可读性,没有读者。而这恰恰是由史学界忽视史学家的主体意识,漠视读者对史学著作的接受情况造成的。从接受的角度看,历史学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史学家撰述的过程,一是读者阅读接受的过程。史学家撰述史学著作的完结,只表明史学赋予了史学著作某种潜在的社会功能,而唯有当读者阅读接受了史学著作,史学的潜在功能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史学著作在“阅读人的意识里”完成。所以读者不是被动接受史学著作,而是主动参与并与之形成对话、交流,才能促进并最后与史学家一同真正完成史学著作创作的全过程,进而实现史学著作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新教育史学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宽度和深度。新教育史学在德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扩大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史研究的中心从政策和课程转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际互动;计量方法被广泛采用,对社会机构的变化作出了细致的检验等等。但新教育史学也受到诸多批评,如教育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色,并且在当今德国的教育史研究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仍然将现代教育的矛盾性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中心,这些将使德国新教育史学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性的魅力 ,举其重要者如 :一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理论。二是对史学史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如史学遗产、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发展过程、史学的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史学史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探索中国史学发展规律、史学与经学及子学的关系、怎样看待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等。三是发展史学史研究的设想 ,如研究兄弟民族史学史 ,进而把中国史学史写成全民族的史学史 ;进一步研究、撰写外国的史学史 ,如国别的、地区的史学史 ;编写出实用的教材 ,编写史学史丛书 ,编辑《中国史学论著选》,撰写全书6册的《中国史学史》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缺乏稳定的校内外环境、常规教育建制流变松散的情况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依然顺利完成较大规模的人才培养任务,并造就一批杰出的女性精英,其非常规办学的成功经验值得发掘和借鉴.由于建国后中性化研究取向和传统史学理路等多种影响,这所高等教育学府已经退居主流教育史学的边缘位置,其成功经验也被遗忘和闲置.为此,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老清华史学虽历时不长,但其进程异常繁覆.清华学校时期,梁启超等人就已将新史学初步引入清华;至罗家伦时期,清华史学近代化提速,尤其是“科学的中国近代史”茁壮成长;随后,在蒋廷黻治下,清华史学日臻极盛,其中中国近代史、日俄史研究均冠居全国,形成了强大的头等学者群,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硕果累累、驰誉国际.蒋去后,雷海宗继续引领清华史学稳健成长.但在抗战结束后急遽的历史鼎革中,清华史学也随环境的嬗变而明显衰退.“校史”与“国史”息息相关,老清华学术是近代中国的产物,而老清华史学又是老清华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衰嬗变的进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和治史观念来看,当代中国史学存在着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史学形态。主流史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化特征和系统完整的史学话语体系;精英史学重视思想独立,富有批判精神,有着与主流史学差别甚大的学术评判标准和话语系统;大众史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大众均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三种史学形态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到1979年为第一阶段,总体特征是主流史学主宰史坛,从各个方面支配着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1980年至今为第二阶段,总体特征是主流史学面临考验,精英史学不断崛起,大众史学异军突出,并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种史学形态都面临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主流史学要想继续保持主流地位,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上形成不同学派,张扬其理论的个性力量,与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互动;精英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学术流派渐趋形成,个性化研究日渐凸显,不断为认识历史提供新的解释框架,逐渐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历史研究;大众史学发展迅速,影响日大,但乱象不断,亟待进行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主流史学和精英史学需要进入大众史学领域,参与大众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华岗(1903—1977)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他一生中写下了大量著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华岗留下的思想遗产没有进行认真的清理和总结,对他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也缺乏足够的估计。为了缅怀这位著名史家,笔者将对其治史的旨趣、风格和方法等方面略加论列,借以阐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征,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国内史学界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甚为活跃,在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近代史学史、公众史学与口述史等方面,佳作频出,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学者们利用丰富的史料,从多个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推动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深入,但同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国内学界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学者们对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研究,进一步从资料、视角方面进行深化,并继续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对于近代史学史上的著名史学家及其著作、史学史的具体问题也都进行了考察;对口述史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中国公众史学的建设,学者们也讨论较多;学者们还对全球史、概念史、大数据史学等史学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学界还对40年来的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史学源远流长,中国的史学批评也发端甚早,内容丰富。先秦诸子如孔、孟、荀、韩等都留下了史学批评的文字,而唐代著名史学批评家刘知几的《史通》则标志着中国史学批评的独立,至今已有一千余年。但史学界对于史学批评和史学批评史的研究,却显得极为不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对史学批评及其发展史研究的不足,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起步,但发表的成果依然不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英国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迈进。从最初的传统教育史学内部反思到专业历史学家的批判,对英国教育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大门被打开。而后,伴随社会科学的发展,英国社会教育史学和后现代教育史学对传统教育史学诸多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取得突出成就。同时,英国教育史学在创建过去和现在的教育史观念连续性体系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路先锋,晚年致力于新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史学研究的目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史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