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关于红军长征去陕北的决定,都说是在哈达铺看到国民党的报纸,得知陕北有一块革命根据地,党中央才作出了进军陕北的抉择。但是哈达铺的这张报纸是怎么来的?具体过程却写得很模糊。较普遍的说法是报纸来自邮局。至于是谁把报纸交给中央领  相似文献   

2.
中共山西党史最辉煌的一页,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直接部署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3.
浙江西南部山区是我国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建立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丽水日报编辑部就扎根在这块森林茂密、山峦重叠、富有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近一年来,我们报纸紧密联系实际,开辟了《老少边行》专栏,经常组织记者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老少边”去访老(老党员、老干部、革命老人),访贤(勇于开拓、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访富(各类形式的专业户),写出了大量报道,使报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重要的是记者、编辑在深入“老少边贫”地区采访后,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  相似文献   

4.
赵兰 《档案天地》2012,(7):15-19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情况下,为团结各阶级一致抗日所实行的一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最早在华北敌后创建的一块面积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其范围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5.
终于找到了!     
我们知道,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最终是 依靠一张报纸。经考证,这张报纸就是《山西日 报》,当然后来还依靠了《大公报》等其他传播 媒介。《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 年版)是这样写的: 九月十九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 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 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 刘志丹部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 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 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  相似文献   

6.
据30年代编印的全国报刊调查资料,抗战以前,山西全省出版的报纸,合计不过10余种,且多集中在太原。除了于1908年、1916年和1918年先后创办的《晋阳日报》、《并州新报》、《山西日报》几家老报外,其余为30年代初创刊的《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党员通讯》、《明星文艺日报》等。当时县办报纸极少,仅有《长治民报》、《祁县民报》、《黎城晓搬》数家。此时的山西报业处于独居一隅、很不普及、相当落后的状态。到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太原前夕,太原出版的报纸相继停刊。 山西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八路军最早在这里开辟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并成为坚持华北抗战的战略支点。1937年秋,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彭德  相似文献   

7.
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是社会教育目标及任务的文字化展现,社会教育教材的编撰是根据地社会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其为根据地民众知识之传授、精神文化面貌之改变、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之变革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学界对于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的研究鲜见,究其原因为研究资料缺乏所致.文章以发掘到的1938-1949年间19本山西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为基础进行考察,试图在编辑学的理论指引下,结合历史学研究视角,对教材之编撰原则、特点等内容进行探析,以期为根据地社会教育教材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建立的一块红色区域。从1932年底开始,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止,根据地发展到鼎盛时期,面积有42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0万。“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9.
和其它报纸一样,我们山西农民报的报纸特点问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而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由于地委、县委报纸的大量举办,我们报纸的特点问题就显得更加尖锐起来。为了今后更好地掌握和发扬自己报纸的特点,我们回顾了一下十年来山西农民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写在下面: 面向全省农村基层我们是一张面向全省农村广大社员、面向基层(人民公社一级、管理区、生产队)的党的报纸。这是我们报纸的总的特点。这是为中共山西省委交付给我们的任务所规定的。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在创刊山西农民报的通知中说:“它是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的专为山西广大农民群众及区村干部服务的通俗报纸。其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46周年。在这两级革命战争年代,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新华日报》(太行版含华北版)、《晋绥日报》(含《抗战日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含《太岳日报》)、《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和新华社在山西分支机构的新闻工作者,同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那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经常在丛山峻岭、平原田野和前  相似文献   

11.
整风以来,我们的报纸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表现在报纸与群众的联系大为增强了,与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各种实际运动的联系也大为加强了。我们有许多记者和通讯员,散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个角落里,他们把每一地区各种工作的经验反映到报纸上来,经过报纸的公布,使大家来效法好的经验,对于坏的经验则有了“前车之鉴”。这样,报纸对于运动的指导作用也就加强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军区的前身是华北军区,华北军区是由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一部合并而成的。北京军区的报刊,随着部队编制体制及任务的变更,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晋察冀军区时期的报刊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在山西省五台县成立,随即移至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阜平县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我党创建的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饱受国破家亡之苦的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使晋察冀军区的部队迅速扩充。战争的实际急需创办一张全区性的报纸,以宣传党的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藏革命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应加大力度整理、揭示与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版了大量红色报纸,这些是重要的革命文献。文章从学术界对根据地和解放区报纸的研究现状调研分析入手,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以1937—1949年为主的根据地和解放区红色报纸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实践,介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红色报纸概况,揭示其馆藏特点,并分析研究这些红色报纸的出版方式与刊载内容,进而阐述了挖掘与利用红色报纸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后,进而占领了华北,乃至中国大部,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深入敌后,英勇抗战.1937年10月,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按中共中央命令,率部挺进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交界地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山西运城报是一张深受群众喜爱的地区报纸。群众所以喜爱它,除文章短小朴实、内容丰富多采外,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漫画多。一幅好的漫画往往象一块神奇的磁铁,能为报纸引来更多的读者,它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是不可低估的。运城报从主编到一般编辑,都十分重视漫画的宣传教育作用,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6.
你见过我们游击队出版的报纸吗?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在江南各省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不少小块的革命根据地,这对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作战和争取全国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组织群众,鼓舞人民,宣传党的政策,传播革命的胜利信息,当时浙南、浙东、桂北、粤赣湘边区等地的游击队都创办了报纸。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位于原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交界地区,是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从1935年到1948年,这里一直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她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重要阶段,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党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了解陕甘宁边区的  相似文献   

18.
《大众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比较早也比较有影响的重要报纸之一。从1939年元月1日创刊,一直坚持出版到现在,是我国现有报纸中历史最久的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19.
李莎莎 《新闻世界》2014,(11):131-132
微信公众平台现已成为纸媒推介自身品牌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对山西报纸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山西报纸在与微信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晋西北根据地新闻出版史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要追述晋西北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的历史,还得从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开往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创建由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这一时期谈起。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地处华北抗日前线,在军事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块土地上,国共两党、两军首先联合,实行对日抗战;在这块土地上,八路军首战告捷,取得了平型关大战的胜利;在这块土地上,毛泽东提出:“在山西全省创立我们的根据地”,使之成为实行抗战的立足点和发展抗战的出发地。随后,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115师、120师、129师,东渡黄河,相继开往山西前线,开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