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媒体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下旬,笔者随中国记协秘书长访问团赴台湾进行新闻交流访问.期间,参观、访问了台湾联合报系、"中国电视公司"、"中国广播公司"、"中央通讯社"等主要媒体,并数次与台湾新闻界人士座谈交流.台湾岛内"独特"的媒体生态环境,特别是媒体市场化运作手法和经验,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7·5"事件属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虽然与台湾关联性较小,但其激烈的冲突性和敏感的政治性吸引了台湾媒体的极大关注。总体来看,台湾媒体普遍把"7·5"事件当成报道  相似文献   

3.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台湾"生番"朝觐是清廷与台湾原住民在王朝仪轨层面上互动的突出例证。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军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事,在随后的筹办善后事宜中,陕甘总督福康安上奏朝廷,提议在平定事件中出力可嘉的台湾"生番""照四川屯练土司之例",进京朝觐。于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和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台湾"生番"先后两次赴北京和避暑山庄朝觐,并为乾隆皇帝贺八旬万寿。这两次朝觐是清朝皇帝与台湾原住民的直面接触,是清廷理番事务的特殊体现,具有巩固海疆一统的政治涵义。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宫中朱批奏折等档案中,编选有关乾隆朝台湾"生番"朝觐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去年9至12月,我应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邀请,赴台湾讲授"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应邀赴台湾"故宫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文化资产保护研究中心、台南艺术学院等单位作学术报告.这是我第三次踏上祖国宝岛,与前两次相比,虽没有方方面面宴请、迎送等"礼遇",但却更深体会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挚情.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27):48
台湾与四川合作出版旅游书籍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宏硕文化出版的"四川好玩"系列旅游图书日前在台北正式发行,该系列图书提供了大量四川旅游新亮点、新产品、新玩法等实用咨询信息。目前,该书已在台湾诚品书店、  相似文献   

7.
台湾桃园县后慈湖,曾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最神秘的所在,蒋介石当年的"战略办公室"便设在此处,这里封存有蒋介石50年前名为"国光计划"的"反攻大陆"计划手稿.据台湾媒体报道,2009年5月1日,这处见证当年动荡与硝烟的秘密基地摇身一变成为台湾桃园县用来吸引观光客的旅游景点.由于对游客身份不限,大陆游客也有机会到后慈湖一睹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10.
叶亦武 《中国广播》2016,(10):69-71
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闽南话对台湾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之间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之路,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本文以福建省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湾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湾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湾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业界动向     
五媒合一"台湾醒报"在台北创刊当前,台湾纸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不过一份"五媒合一"的媒体"台湾醒报"选在台湾"记者节"之日,于台北创刊问世。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Open Access)模式约略可分为四种:"直接开放存取"、"延迟性开放存取"、"部分开放存取"及"复合式开放存取"。本研究以此四种归类执行台湾人文与社会学期刊开放存取模式之主编调查与"复合式开放存取"政策访谈,相较于欧美之发展,2013年研究发现台湾人文与社会学的开放存取期刊模式并非主要型态,社会学类期刊尤为明显。问题显现台湾学者与政府对开放存取期刊政策不明朗,这对于学术出版产业与学界而言,利弊互见。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18):40
台湾试行推广电子书据台湾媒体报道,坐拥书城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台湾教育部门决定推出"电子书试办计划",选出台湾师范大学等6所大学和社教机构,推广电子书,民众与学生可带iPad下载。"电子书试办计划联合启用典礼"在台湾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不仅在地缘上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文艺上更是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血亲关系.历经日据时期反同化的新文化运动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土文学论争,台湾文学"本土化"诉求日渐凸显,但在强调本土"原生态"的幌子下,台湾文学开始陷入"台独"文学的泥淖同样值得我们警醒.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1,(4):63
台湾举办辛亥百年档案展台"监察院"近日举办辛亥百年监察档案特展,展出100件重要历史档案,清朝御史大夫巡察台湾后上奏舆情的清宫奏折,故宫"情义相挺",仿真品制作12本清宫奏折,让民众一窥清帝与台湾监察官员互动。"监察院"说,清代为了加强君臣间联系,历康、  相似文献   

16.
过去数十年间台湾历经快速的经济发展,台湾东部海岸因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的双重阻隔而避过了人为的开发,至今仍保持着其自然的景观,因而素有"台湾最后一块净土"之称。  相似文献   

17.
两岸青年血脉同源,文化同根,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共同肩负着中华民族统一与复兴之重任。在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新形势下,服务台湾受众的大陆媒体,在资讯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台湾青年朋友的心声诉求,当好"讲解员"和"服务员",讲好两岸故事,做台湾青年的知心朋友,为两岸青年朋友架设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刘志  胡正文 《东南传播》2021,(11):29-32
社交媒体正在重塑社会政治形态,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交媒体介入到社会和政治事务,对社会价值观念形成、政治形态重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结合台湾"九合一"选举及"地区领导人选举"选情,发现台湾青年作为近年台湾社会运动和政治选举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其媒介接触行为与政治认知、资讯获取与行动决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并对台湾政局演变及两岸关系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方苏 《东南传播》2013,(11):28-31
台湾有线电视历经在"社区共同天线"、非法"第四台"和合法化经营的曲折发展后,最终将台湾带向了多频道电视的时代,整个行业也跃居亚洲首位,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有线电视行业却深陷发展困局。本文就台湾有线电视发展中的"第四台"的崛起与非法存在、有线电视的合法化动因及发展乱象根源等特殊问题,结合台湾社会转型和传媒产业变迁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正式被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版图,开始了与内地"一体化"并轨的历史进程。在清朝统治台湾的二百多年中,台湾逐渐完成了从"化外之地"向边疆重地的转变。中华文化成为台湾社会主体性文化内涵的局面,长期积淀而牢不可破。近期,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编辑的《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30册)出版(1)。其中选辑汇编2000多件皇宫档案,包括起居注、朱批奏折、录副奏折、上谕、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