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6月,江苏江都实验小学邀请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他们的课题结题会。会上,学校安排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汇报课,课题是《鸟的天堂》。上完课,我在评课时讲了一句大家特别欣赏的话:“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相似文献   

2.
精神的天堂     
前年六月,江苏江都实验小学邀请我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参加他们课题结题会。会上他们的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汇报课,课题是《鸟的天堂》。上完课,我在评课时讲了一句话:“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自由的,是说学生在课堂上身心自由。他们能说自己想说的话,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在这里,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直率,有的是坦诚,有的是争论,有的是碰撞,有…  相似文献   

3.
比赛前,当我抽到《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很失望,虽说鸟的天堂就在广东,我也曾去过“小鸟天堂”,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对于巴金的这篇文章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感触。况且,我上课的地点是在太原,这北国的孩子很多都没有见过榕树。打开网络和形形色色的教参,各种各样的设计多达几十篇,许多专家、名师都上过这节课,可以说,对于这一课的解读和教学分析也各有说法,但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这一课无非就是讲两大方面,一是“树”的大、茂盛,二是鸟多、鸟欢。这样一篇课文,想上出新意,谈何容易!但是我别无选择!只有静下心来“应战”。  相似文献   

4.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词句优美、情景交融的作品。文中叙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奇丽诱人的自然画面。文章题为《鸟的天堂》,以“鸟的天堂”为线贯通全文,匠心独运。教学时,我们可以紧扣题眼“天堂”来进行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无疑能使课堂教学结构更显紧凑、新颖。一、扣题初读——感知“天堂”全景天堂,向来是个充满神秘感和诱惑力的地方。教学伊始,我们即可利用课题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可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猜想,为诱发读文兴趣奠定基础。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揭题发问:怎样的地方才称它为“天堂”? 2.诱发想象:“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11,(12):162-162
今天教学第三课《鸟的天堂》,讲到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顺理成章地,我问:此时作者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学生很容易就答出了“失望”,并找到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相似文献   

6.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 ,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 ,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 ,特别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 ,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 ,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 ,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李海达老师的这节课 ,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开掘。原教材在知识和能力的定位是“静态和动态” ,可以说纯粹是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般也是把大榕树的枝繁叶茂和小鸟的活泼欢乐分…  相似文献   

7.
《鸟的天堂》(第十一册)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教出新意,使学生学得主动呢?下面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想一想,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3个问题。 生:我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8.
犤教材分析犦《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第18课,它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优美,尤其是在表达上富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向读者完美地展示了“鸟的天堂”的绮丽景…  相似文献   

9.
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章呢?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 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当学到“作者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时,我满怀热情地问学生:“你觉得作者对鸟的描述怎样?你喜欢鸟的天堂吗?”有几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下面咕哝着:“并不怎样。”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次“挑战”,故意激将他们:“你们能比巴金爷爷写得好吗?”有位学生笑着说:“可以试一试。”以下就是学生写“鸟”的片断,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中有“不可计数”这一词语。这课书我教了好几遍,都是读作“不可计数(shù)”,解作无法计算榕树枝干的数目。我听其他老师上这一课也是这么读、这么讲的。后来我在课堂上放朗读这篇课文的录音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2008,(9):52-53
问:《鸟的天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课)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第十册《鸟的天堂》一课,重点部分 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静态美。作者第一天傍晚经过鸟的天堂,只鸟不见,见到的是大而美的榕树,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喟叹——抑。再写动态美。作者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所闻“到处都是鸟声”,所见“到处都是鸟影”,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扬。写静是为了衬动,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扬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鸟,自由自在的鸟,无拘无束的鸟。我们的天堂是天空,广阔的天空,蔚蓝的天空。我们渴望长大,我们抬头望着枝头上歌唱的大姐姐们,我们羡慕得要死。我与我的姐妹们多么渴望可以有她们那样美丽的羽毛与歌喉。妈妈告诉我们: “快了,很快,你们就会变成她们那样的。”我们相信了。  相似文献   

15.
蓓蕾初绽吐芳菲──张雪菲老师《鸟的天堂》教学评价钱芹书在今年五月份召开的全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经验交流会上,肇东市三友小学张雪菲老师《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受到了与会同志的好评。年仅21岁,只有3年教龄的张雪菲老师,能在省级会议上崭露头...  相似文献   

16.
理层次赏语言育情感《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邯郸市教委教科所毛亚英《鸟的天堂》一课,作者用生花之笔描绘了势态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夕阳下幽美的榕树图;晨光中群鸟奋飞、百鸟争鸣图,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赏析美的...  相似文献   

17.
师: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巴金先生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茂盛的榕树,第二次感受到群鸟纷飞的热闹情景,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感情朗读这句话。巴金先生是这样说的,如果是你,你还会怎么说?生1:“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生2:“鸟的天堂”真不愧是鸟的天堂。生3:“鸟的天堂”真的是鸟儿快乐生活的乐园。生4:“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生5:“鸟的天堂”确确实实是鸟儿生活的乐园。师:用《海上日出》的话,我们还可以说:“鸟的天堂”的确是一个———生:伟大的奇观。师:正因为是奇…  相似文献   

18.
《鸟的天堂》是十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他用朴实的语言,由美丽的山村写到茂盛、富有生命力的大榕树,再写到名不虚传的“鸟的天堂”这三幅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19.
冬日的阳光格外美丽.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下午没我的课,我正徜徉在《鸟的天堂》的美景之中,流连在备课给我带来的好心境、好情绪之中。  相似文献   

20.
标点符号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的。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认识。例如:①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这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后一个却不加引号?课文以赞叹之笔作结尾:“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人们给那棵大榕树的特定称呼,故加上引号;而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巴金)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