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王:李师傅,昨天晚上,我们小组的同志看了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的电影,对前几天您给我们讲的“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农民的”体会得就更深了一些。确实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李师傅:地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民就必然要起来跟地主斗争。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农民反抗地主  相似文献   

2.
斗争地主是1940年代土改小说的核心情节,是描写翻身农民发生转变的关节点。这也是各方批评聚焦之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因处理的是一个非典型的“地主”的斗争过程,尤其被质疑为“不真”。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斗争地主”这一叙事结构出现的背景,及其具体的构成方式,试图探讨土改小说的文学形式创新与土地改革的政治激进性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其说是按照现实主义的典型性原则写了一个成长的故事,不如说它尝试构建一个最大限度呈现各方矛盾关系的形式空间。  相似文献   

3.
郑位三同志是湖北省红安(原名黄安)县人,一九二五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积极领导了黄安农民运动,深入开展惩办豪绅地主的斗争。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后,郑位三首先在黄安贯彻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点燃了武装起义的烈火,参与了创建鄂豫皖苏区和工农红军的斗争,在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地主经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给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深刻影响。地主与农民,特别是与长工、佃户之间的阶级对立,成为旧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在民间口头文学中,表现长工与地主抗争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文章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故事的各种异文,把这类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故事分为三个亚型,即“巧做活”亚型、“连环骗”亚型和“破难题”亚型,从叙事艺术民社会历史意义两个角度阐明长工与地主故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明朝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腐朽的反动统治,把孔学当作救命草,极力鼓吹“君子应该统治人,小人应该被统治”,要人民“思无邪”,就是不许人民有造反的念头。然而,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不断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明末农民的大起义,再次戳穿了孔学的鬼话。 1628年,明朝全国遭灾,陕西北部旱灾特别重,许多农民饿死,凶恶的官府仍然向农民逼粮逼钱。愤怒的陕北农民,在农民领袖、闯王高迎祥等人率领下起义。他们把儒家宣扬的“思无邪”一类鬼话,统统踏在地下,举起革命刀枪,杀向地主、官府,指向孔孟之道。起义军从陕北打到河南、湖北一带。又从河南向东打,冲破明军包围,拿下明朝皇帝的老家——安徽凤阳。在凤阳,起义军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祖坟一把火烧掉,显示出革命农民蔑视“天子”、敢于造反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推翻明朝黑暗统治的决心。高迎祥牺牲以后,李自成继任闯王。李闯王勇敢善战,生活朴素,关心人民疾苦。他大破“劳动者应该养活统治者”的孔学说教,宣布农民不再向地主、官府交纳钱粮,并且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起义军所到之处,杀贪官,除恶霸,号召农民夺回被地主霸占的土地和耕牛。他们还捣毁郡学,烧掉孔庙,镇压反动儒生。明朝贵族福王住在洛阳,霸占  相似文献   

6.
杜兴 《学习之友》2009,(4):60-61
农民周春富一辈子最大的努力就是勤俭,然后买地。1947年,在土改的暴风骤雨中,这个黄店屯村的富户家长被划为“地主”,并且死于批斗中。而以周春富为原型塑造的“周扒皮”,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地主”代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洋学堂”,农民是一向看不惯的。我从前做学生时,回乡看见农民反对“洋学堂”,也和一般“洋学生”、“洋教习”一鼻孔出气,站在洋学堂的利益上面,总觉得农民未免有些不对。民国十四年在乡下住了半年,这时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才  相似文献   

8.
我們学习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以后,进一步认识到,要把儿童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必須经常地对他們进行阶级和阶級斗争的教育。为了使儿童了解剥削阶級的罪恶,旧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激发他們的阶級仇恨,从小培养远大的革命志向,我校各个班級、各个中队都曾开展参观訪問活动和举行有主題的队会。上学期,南通县举办了三史展览会,我們组织全校儿童前去参观。展览会上陈列有金沙大地主易美武夺取农民的土地,抢走农民的粮食,逼得农民逃荒求乞、悬梁上吊、卖儿卖女等材料,还摆着地主家里所用的剥削农民的大斗、重秤和放高利貸的帐册等实物。教师带领儿童重点地看了这一部分,并作了詳細讲解。告訴儿童,这就是地主压迫和剥削农民的罪状。許多儿童看到地主易美武用貧农的奶喂狗,使得貧农的嬰儿活活餓死的罪状时,都感到特别气憤,蹬着足駡道:“地主佬儿黑良心!”“地主佬儿不是人!”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漫画     
无稽之谈清朝盛行“送礼”之风,并且“礼”目繁多,连偏远的农村也不例外。例如,农民要想租种田地,必须先向地主送揽田礼。江苏崇明县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农民张三要租种地主施某的土地。施某见张三两手空空,就对张三说:“此田不与张三种。”在别人的劝说...  相似文献   

10.
河南枪会在二次北伐中与直奉军阀的对抗,虽在客观上为北伐的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仍属自发性的斗争,而并非参加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枪会的争取利用没有成功。枪会的基本属性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是受地主豪绅控制的农民自卫组织。  相似文献   

11.
《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从哪里来?是来自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这是《水浒》评论中的一个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文化大革命前的多数《水浒》评论者,大多认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来自农民的“局限性”,并以此来为宋江的投降行为辩护,美化宋江。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歪曲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混淆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界限,抹煞了农民起义军中的革命派和投降派之间的路线分歧,歌颂了投降叛变的可耻行为。毛主席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实质。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贵族、皇帝这些封建的统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  相似文献   

12.
土地问题,主要是关于土地的占有问题。全面彻底的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占有制,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注意到农民的土地问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积极发动农民开展了夺取地主土地的斗争。同时,基本上形成了我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提出了进行土地革命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高度集中、地主残酷剥削的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平均分配土地制度是革命的、进步的,它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根本要求,是向封建地主斗争的犀利武器,而且将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起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划分阶级成分是土地改革中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是决定土地改革运动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苏南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复杂,地少人多,平均占有量少,工商业及副业发达,又兼有田底权、田面权之分,义田、义庄、义仓、义宅比较普遍。因而苏南农村虽然也存在封建剥削,但在表面上阶级矛盾得到了缓和,农民对地主的仇恨心不强,给土地改革的发动带来了困难。针对苏南农村的特点,苏南区委对各类阶级成分的划分制定出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农民与地主面对面的激烈斗争,充分地发动了群众。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斗争过火和错划、漏划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苏南区委对此偏差进行了纠正,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苏南土改通过划分阶级成分和反封建斗争,消灭了地主阶级,摧毁了苏南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开始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坛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学”运动。它是左翼艺运动的先声,然而倡导们否认学是现实生活的“关照一表现”,否认学的审美特点,而主张“学,与其说它是社会生活的表现;毋宁说它是反映阶级斗争实践的意欲”。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过分强调要“抓取最能反映目前新任务的题材,即白色军队‘剿共’的杀人放火: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要求写“群像”,认为学作品的主人公“应当是群众,而不是个人”。在创作技巧的运用上,则奉行了违背创作规则的“革命罗曼蒂克”和“唯物辨证法的创作方法”。这种一味向政治价值和功利作用倾斜的作品,不仅缩小了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而且连作家的性都抛弃了。  相似文献   

16.
散文《挖荠菜》作者以一种坦诚的心态,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生活,表达了她希望同孩子们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的愿望。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主题得到了鲜明、深刻的体现。1.两种人与人关系的对比文章前半部分回忆了童年的苦难生活,讲述了因为饥饿而引发的关于“馋”和“偷”的故事,写出了两种人对待“我”的不同态度。一种态度表现为财主胖儿子对“我”的羞辱和财主大管家对“我”的追赶。另一种态度表现为乡民们“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和母亲“那双眼睛”会变得“更加暗淡”。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里,农民被地主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2 2~ 2 3页有段文字说 :依仗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 ,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对封建地主剥削 ,进行抗租斗争。安徽桐城一个封建地主文人作诗哀叹 :“东庄有佃化为虎 ,司租人至撄其乳。西庄有佃狠如羊 ,掉头不顾角相当。”第 2 3页注释云 :“全诗意为 :东庄佃户由于得到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 ,变得像老虎一样凶 ,见到东家派去收租的人 ,就迎上去一把抓住收租人的胸襟。西庄佃户由于得到太平天国的政权的支持 ,变得像斗羊一样狠 ,见到东家派去收租的人 ,掉转头用尖角相抵。”每次读后总有一个疑问 ,羊是食草动物 ,一向以温顺出名。这个封建文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封建史籍里谈到清朝初年抗清斗争时,常常过分地渲染了南明政权和江南地主豪绅抗清派的作用。历史事实却表明,在长达二十年的大规模抗清斗争中,真正的主力是由起义农民组成的大顺军和大西军。李自成亲自指挥的山海关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从此揭开了抗清  相似文献   

19.
一、苏维埃的小学教育,同地主资产阶级的儿童教育是绝对不同的:首先就是我们的教育公开的和工人阶级及农民群众的政治斗争联系着,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武器,而地主资产阶级的教育表面上说“要离政治而独立”,事实上都在用一切种种方式经过教育来维持剥削制度和地主阶级的专制,蒙蔽和欺骗群众;民众从最早的儿童时期起,就在有意的无意的受着一种奴隶教育。  相似文献   

20.
秦汉商法规范了商业活动,就其实质而言,商法服从和服务于封建自然经济。商法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通过贬低商人地位,以期达到“驱民还田”的目的,通过征末业税,轻田租,以巩固地主制经济。商法保证商业朝地主制经济轨道发展,土地买卖的合法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地主、农民合法商业活动促进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