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近,“伤不起”走红网络,并且以“咆哮体”的形式大肆流行开来。网络上掀起的咆哮热潮,源于一篇名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的帖子,帖中有连篇累牍的感叹号、语气词“啊”以及大量“有木有”,抱怨法语难学至极和自己心理上所遭受的折磨。该帖一出迅速催生了各种版本的“咆哮体”,从咆哮外语难学迅速蔓延到其他各领域。  相似文献   

2.
新锐词汇     
伤不起 网络流行语.最初在校内,QQ空间上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流行,被称为“校内体”。意为个体本身就屡屡受伤,伤痕累累。已经经不起折腾,经不起伤害。  相似文献   

3.
早教     
《母婴世界》2014,(11):146-147
我发现孩子现在出口就是网络流行语,什么“伤不起”“蛋定”等等,一开始觉得没什么,但现在越说越多,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蚂蚁DE启示     
6月17日 星期二 每当见到蚂蚁搬东西,就不南得想起伤害蚂蚁,把蚂蚁安宁的家拆得“妻离子散”的情景。不过,自那时起,我就没再伤过蚂蚁,因为它使我受到了启发。  相似文献   

5.
苏轼在词的革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打破了“花间”以来“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韵文的体式。把为歌妓创作的“代言体”变为士大夫抒写自我心灵世界的言志体。像写诗那样,向现实生活撷取广泛的题材和多种表现对象,大力开拓了词的意境。他用词的形式表现诗的传统题材,咏史怀古、政治时事、山水田园、赠答伤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相似文献   

6.
高考来临之际,上海有关方面在媒体郑重宣布:高考作文禁用网络热词,凡是用到“给力”“伤不起”“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网络热词的一律当作错别字扣分.听后让人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7.
智能手机迷     
小文哈 《父母必读》2012,(10):111-111
0~1岁1~2岁2~3岁 3-5岁5-7岁 只要看到爸妈的手机,孩子就会伸手去抢。“汤姆猫”、“愤怒的小鸟”都是小家伙的老朋友。电子时代的小朋友真叫一个“伤不起”!  相似文献   

8.
汪跃峰 《教育文汇》2011,(12):18-18
教师职称评定,很多地方都将教科研论文作为一项必要条件。我认为它在客观上造成很多混乱,实在让教师“伤不起”。  相似文献   

9.
Hold住     
2011年暑假期间,台湾的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词语——hold住,因为“hold住姐”的一夜爆红而在大陆的网络上迅速流行,媒体称:“如果你现在还在用‘给力’和‘伤不起’来表达激动和无奈的情绪,那你就‘out’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6日,济南一个叫韩进的普通菜农,面对遍地卖不出去的蔬菜,选择在卧室上吊自杀。这起悲剧迅速让“菜贱伤农”的话题为全国所关注,而同时,城里的市民却并未感受到菜价的暴跌,“菜贵伤民”的现象仍在继续。记者从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开始,追踪销往南京的寿光蔬菜,从地里采摘、当地收购、运输环节直到进入南京农贸批发中心,再...  相似文献   

11.
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相似文献   

12.
胡乱起“外号”,这样可不好。伤了同学心,难买“后悔药”!  相似文献   

13.
大学宿舍,一般是4人一间,多则6~8人。然而在这个“小天地”里,处理起彼此关系来,也让不少大学生直呼“太复杂,伤不起”。作为青春同路人,宿舍关系打扫不好何以扫天下?如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来,看着段子,一起学吧。
  绎在学校宿舍,我杯子里的水总被偷喝,用涂改液在杯子上写了“别喝”,水还是不断减少。某天吃完药,剩两片不想再吃了,顺手扔杯子里了,第二天早晨来刚坐下,听见后方某男生低沉的声音幽怨地说:“够狠啊,下药了!”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三体”就是指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有三个物体.一直以来,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三体”问题更是其中的难点.“三体”问题一旦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其难度系数是不言而喻的.解读“三体”问题的特点和规律,透析“三体”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是高考第二轮复习的一大重点.本文拟对几例“三体”问题进行归类剖析,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伤不起在"炫富""拼爹"流行的今天,普通人只能以弱者自居,"伤不起"也就遍地开了花。"×××,你伤不起!"这诸多咆哮似的语言中既承载了全民娱乐时代中个人近乎无厘头的情绪化表达,更展示了国人那由于种种不如意而变得日益敏感的情绪和脆弱的神经。"伤不起"既是当事人伤痕赤裸的展示,也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囫囵吞枣     
在经典里走出,在智慧中安顿,e时代与古典的碰撞———中国文学中的智慧锦囊小语:宋︽湛渊静语︾白延有一个人听人说吃梨伤脾,吃枣能补脾,但枣核却损害牙齿。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那人高兴地对人说:“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既能补脾又不会损害牙齿。”旁人说你的主意真好,真应了古人“囫囵吞枣”这句话。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也!”遂绝倒。“囫囵吞枣”是古人形…  相似文献   

17.
仙子 《教育艺术》2005,(2):52-52
人在旅途,能够“一路绿灯、一帆风顺”的极少。从记事起,人就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喜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之汁,苦不堪言。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人生的长河中,曲折、挫折、磨难往往多于坦途、顺利、成功。如果不善待挫折和失意,终日烦恼、怨愤,被失意所击倒,久而久之,必然劳其心志,伤其体魄,贻误大事。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宝库里,各种体裁的史书异彩纷呈,其中,会要体史书自成佳构,是我们今天不可忽视的史学瑰宝。它作为典志体史书的一支,以断代史的形式,总结一代法度典章,起到编年、纪传体史书所不能起的作用。清代学者俞樾曾指出:“观一人之始终,莫如纪传,而甲与乙不相联系;考一时之治乱,莫如编年,而前与后不相贯穿,于是后人又有会要之作。”他认为,会要体史书“盖编年、纪传外,不可少之书也。”(俞樾:《春秋会要》序)  相似文献   

19.
李丽萍 《新读写》2013,(7):36-37
烟熏妆、梨花头,近10厘米的高跟鞋、小腿袜;音乐响起,R&B的曲风,RAP的节奏,热辣的街舞,青春飞扬;一开口就是“亲”、“伤不起”、“有木有”,这些网络热词已然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常用语;不停地低头看手机,可能是在聊QQ,也有可能是在刷新微博;拿到辩论题目,赶紧手机上网问“度娘”,对移动互联网运用娴熟自如。  相似文献   

20.
青一 《初中生之友》2013,(10):58-59
炎炎夏季又来到,您还在为买什么牌子的花露水、驱蚊水和蚊香而头疼吗?其实无论多好用的驱蚊产品,孕妇、宝宝等特殊人群都是大大的“伤不起”,并且其生产、制作及使用过程也非环保人士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