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儿童诗歌,讲的是孩子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通过绿叶和花香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心愿,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热爱。这首诗语言朴素易懂,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个性化朗读,引发想象,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的情境,融入诗的情感,体会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进而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一、引入情境渲染,激发关爱的情感课始,可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声中,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例如:同学们,每到教师节,老师都会收到那么多贺卡,读着一句句温暖的话语,老师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幸福。是…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3.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坚持“以诗为教,创建特色”的办学思路,旨在擦亮孩子们“诗”的眼睛,唤醒孩子“诗”的心灵,让孩子在读写诗歌中,感悟生活的情趣,感悟自然的美丽感悟想象的神奇感悟音韵的美妙.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童真、童心、童味,想象丰富、美好,是教育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教材。设计理念: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领悟诗歌的魅力,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在读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本设计重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读的层次性和鉴赏性,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目标:1.能正…  相似文献   

7.
张振波 《辽宁教育》2014,(10):81-81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对诗的感悟理解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想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想诗歌的图画美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口头表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乡愁》这首诗中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学生可以通过诗眼“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浮想联翩。学生在想读中真正的进入角色,也就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侯化荣 《山东教育》2005,(19):59-59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的一首诗歌。它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可爱的孩子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了一株紫丁香,四溢的芳香散发着孩子们纯真的尊师之情。感情朗读诗歌.融入诗境,以心感受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达到心灵互动是学习的重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充分的、个性的感情朗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以“情”入“境”,以“境”激“情”.在“情”“境”交融中,师生心灵共振,情感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
竟陵派是晚明继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在矫正七子与公安派末流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归》是竟陵派钟惺与谭元春共同选评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古诗归》和《唐诗归》两部分。《诗归》选诗独特的标准与钟谭诗歌评点的与众不同,使得《诗归》成为晚明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歌评选总集,对竟陵派诗歌理论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有助于其在诗歌的浸润中丰富语文涵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创编了《萌小诗》诗集,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一、诵读与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与情感学生学习儿童诗,其实是“童心”与“诗意”的碰撞和对话。诗歌的语言,以凝练、优美为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中拟人、夸张、象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小贝壳儿童诗社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社员共35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象,自由驰骋的笔端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小诗人的“诗花”早已盛开在《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阅读报》、《小星星》、《农村孩子报》、《新作文》、《小学生快乐作文》等报刊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他们的诗犹如沙滩上那一枚枚闪光的贝壳,当你捡起一颗珍藏时,别忘了和它一起伴海浪在梦中畅游诗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2.
阳光     
小贝壳儿童诗社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社员共35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象,自由驰骋的笔端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小诗人的“诗花”早已盛开在《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阅读报》、《小星星》、《农村孩子报》、《新作文》、《小学生快乐作文》等报刊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他们的诗犹如沙滩上那一枚枚闪光的贝壳,当你捡起一颗珍藏时,别忘了和它一起伴海浪在梦中畅游诗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3.
海浪     
小贝壳儿童诗社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社员共35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象,自由驰骋的笔端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小诗人的“诗花”早已盛开在《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阅读报》、《小星星》、《农村孩子报》、《新作文》、《小学生快乐作文》等报刊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他们的诗犹如沙滩上那一枚枚闪光的贝壳,当你捡起一颗珍藏时,别忘了和它一起伴海浪在梦中畅游诗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15.
小贝壳     
小贝壳儿童诗社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社员共35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象,自由驰骋的笔端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小诗人的“诗花”早已盛开在《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阅读报》、《小星星》、《农村孩子报》、《新作文》、《小学生快乐作文》等报刊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他们的诗犹如沙滩上那一枚枚闪光的贝壳,当你捡起一颗珍藏时,别忘了和它一起伴海浪在梦中畅游诗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的     
小贝壳儿童诗社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社员共35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想象,自由驰骋的笔端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小诗人的“诗花”早已盛开在《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阅读报》、《小星星》、《农村孩子报》、《新作文》、《小学生快乐作文》等报刊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的风采吧!他们的诗犹如沙滩上那一枚枚闪光的贝壳,当你捡起一颗珍藏时,别忘了和它一起伴海浪在梦中畅游诗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坚持“以诗为教,创建特色”的办学思路,旨在擦亮孩子们“诗”的眼睛,唤醒孩子“诗”的心灵,让孩子在读写诗歌中,感悟生活的情趣,感悟自然的美丽感悟想象的神奇感悟音韵的美妙。一、学诗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学习其他功课的兴趣我们认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并不强求学生写多少诗,有兴趣的多写,没有兴趣的可少写,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加重。诗歌教育对学生的语文及其他功课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学生在接受  相似文献   

18.
我们教诗,与教其它文体一样,是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必须要按照诗歌的特点去教。必须分析诗的意境、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学习诗的艺术手法、结构、语言和修辞等技巧;引导学生欣赏诗的声凋、节奏,音韵等形式美。这里,我仅就通过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问题,略抒己见。一、只有通过想象、联想、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诗歌,要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诗歌艺术形象的主要形式则是意境。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创造意境的过程中,想象和联想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要再现诗中的意境,必须通过想象、联想。  相似文献   

19.
《紫丁香》是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献给林肯总统的最重要的一首挽诗。诗中通篇运用了紫丁香、金星与画眉鸟三位一体的象征。本文通过剖析这三位一体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诗歌蕴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以“诗”证《诗》是《诗经》评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以后代诗歌与《诗经》诗篇进行比较或印证。它不仅用于解释诗义,分析诗歌风格,还从诗歌的历史发展的视角寻找《诗经》与后代诗歌之间的联系。它不仅易于评点者传达其审美感受,还可指点读者理解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