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积累由“财”“赔”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感受汉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乡镇。那时,小镇上没有幼儿园,我也就没上过幼儿园。6岁时我上小学了,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姓顾的女老师,长得很漂亮。第一节语文课上,她给我们讲了《狼来了》的故事。当时满怀好奇的我举手问:“老师您讲的故事真好听,故事是哪儿来的?”顾老师笑了笑说:“故事是书上的。你们从小学好语文,不但会认识好多好多的字,还会看到好多好玩的故事。”听了顾老师的话,我心里暗暗发誓:要学好语文,要知道好多好玩的故事。当时的小学语文书上有很多故事,如《狼和小羊》、《母女俩》、《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的故事》等等。我找到了好几…  相似文献   

3.
他针对小学生认写汉字的特点,自编了《唐小鸭漫游汉字城》一书,共120多篇12万字;他结合作文指导,编写了107篇计27.6万字的系列童话故事集《小鼹鼠学作文》。该集已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他还创作出十几个中篇科幻故事,并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阅读栏里,其中有5个计23万字的科幻故事,被收录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托米星球》一书中。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教学汉字,不仅要教给技能,更要从中渗透文化。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为例,浅析借助拓展学习,推促识字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具体策略为察汉字之形,勾勒汉字画面;析汉字之理,演绎汉字故事;拓汉字之蕴,丰富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5.
故事与事理     
寓言,是以简单、浅显的故事来寄寓事理的文学作品。寓言这一概念的本身,就决定了《寓言》教学的两个内容:故事与事理。然而,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故事”讲得多,“事理”讲得少,忽略了故事与事理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学生对“故事”很熟,而对“故事”中寓含的“事理”却不甚明了。我认为,《寓言》教学的重点在于:  相似文献   

6.
“字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的是汉字包含的文化内涵很丰富,有一本讲汉字文化的书就命名为《字里乾坤》。中国的文明传承,中国的先民文化就蕴藏在非常形象的文字之中。这里试举一二课例。  相似文献   

7.
故事引出的故事胡伯祖杨明和李芳都有个特长:一个能编动人的故事,一个会讲动听的故事。他俩一唱一和,现编现讲,一天一个故事,队员们都管他们叫“故事大王”。一天早晨,“故事大王”在操场一角一转悠,不到10分钟,《一把雨伞》的故事就编出来了。离早自习下课时间...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 353个字,许慎将其归入540部,开启了部首分类法,却没有明确标注每个字具体的归部理据。而学界的“义有所重”说,无法解释许慎对于一些包含多个义符的合体字的归部。通过选取“贝”部字进行分类探究,可知“以类相从”说才是包括贝部会意字、从“贝”而归入他部的会意字以及相关亦声字在内的所有“贝”部字共同遵循的归部原则。  相似文献   

9.
吴东红 《教育文汇》2014,(11):30-31
一、讲述故事,培养写好汉字的意识 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直至成名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写字,清水池变成了“墨池”;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也可以讲一些字的起源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想写字、写好字的愿望,从“要我写”逐步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所阐述了汉字理论影响制约着书法理论,产生这样的现象,大氏因为:1.汉字理论和书法理论都有“法自然”的思维特质;2.书法理论惯于向汉字理论中“寻振”;3.《说文解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书法理论;4.书法长期依赖汉字理论,以至于许多收论在讲书法之前,一定要先讲“字论”。  相似文献   

11.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林西莉在其《汉字王国》中,以引人入胜和活泼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三四千年以前汉字的产生,形象地描述了反映古代人生活和环境的古老汉字。从理论上讲,《汉字王国》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林西莉女士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轻松、自如,优美、动听。本文就是从该书中节选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丁建华,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兼译制导演,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 津贴;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魂断蓝桥》、《我两岁》、《希茜公主》、《廊桥遗 梦》、《诺丁山》等,其中十部作品获“政府奖”、“华表奖”、“金鸡奖”;曾获“上海 青年艺术十佳”称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称号 。 丁建华讲话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不讲则已,一讲难收;二是联想力极强,常常是“话里 有话”。习惯了用自己的声音讲述别人故事的丁建华,此次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比起过去银 幕背后的那些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我在采访中听到的是另一个似曾相识却又截然不 同的版本:该圆润处依然圆润,声嘶、语塞、清痰、爆笑皆有,不加修饰,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3.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三下的一篇课文,全文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大故事中包含小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感、可读性。本文的说理方法也十分巧妙:一是在叙事中寓理,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故事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承载着深厚的思政教育意蕴。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最应该讲好中国故事的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感,必须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故事”就是要用生活故事、榜样故事、典型故事、发展故事激发兴趣、传达观点、渗透价值,通过“创设情境生动讲”“巧设问题启发讲”“直面冲突理性讲”“学用结合升华讲”四大路径“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的风采魅力和育人效力,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考察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单个汉字入手,也可以从与一字相联系的一组字入手,前者可得一字的文化世界,后者可以展现更加深广的文化空间。这里试以汉字中的“贝”部字为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如教《陈涉世家》时 ,可向学生讲述陈胜作为一介农夫而能位列“世家”的原因和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凭借这些背景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石壕吏》时 ,可给学生讲一讲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的故事以及他弃官西行、成都建草堂等故事 ,学生从中可了解作者对人民疾苦深切同情的原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教《梅岭三章》时 ,可向学生介绍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 ,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陈毅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  相似文献   

18.
金心瑶 《江苏教育》2022,(29):55-57
在《书法练习指导》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还应举一反三,让学生感受汉字结构之美,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书写和审美基础,因此,在《女字旁与女字底》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女”字由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汉字演变的规律与女字旁、女字底在构字搭配时的变化,同时讲练结合,融一通十,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感悟汉字之“妙”。  相似文献   

19.
“贝”是《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下称《说文》)第六卷下篇的一个部首.《说文》对“贝”字的说解是:“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这段话除了说明“贝”字的意义和造字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概述了在我国“贝”用作古代货币的兴衰历史,是考察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的珍贵资料之一.对于“海介虫”,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介虫之生于海者.”贝是生活于江河湖海并长有坚硬甲壳的软体动物之总称,如蛤、螺、蚌之类.贝在《尚书·禹贡》、《尔雅·释鱼》等上古典籍中屡见记载.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案例与反思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中的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中的内容。旨在通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探寻和研究汉字的起源和特点,体验和感受祖先的智慧,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案例一片段一:畅想无字世界,唤醒情感师:同学们,假如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