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蔡清德 《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111-114,118
书法创作行为及书法风格的形成是由书家审美趣味决定的,从创作到风格语言确立这一过程中,书家时时面临审美选择取舍,影响书家审美趣味及创作指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代风尚,地域文化图,物质因缘,利益驱动,从众心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许多书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次成功的狂草创作,除了平日的翰墨功深外,还需要有合适的心理环境的支持,创作起来感觉就特好,心手双畅,一顺百顺,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后再写,犹未及也.这种超水平发挥是异常意识状态下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峰体验“,它生成的心理机制往往与激情的消长、灵感的闪断、心象的明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古代书家在关注技法同时,更重视书家的人品与学养.古代书论中,在评价书家创作高度时,经常将书法技法与书家的人格和修养结合起来.在现当代书家群体中,陆维钊、王蘧常是实现书法技法与人格修养完美统一的代表性书家.文章阐释古人书法评论中人品、学养观念,并结合陆维钊、王蘧常书法创作、品格、学养进行评述,旨在强调当代书家更应重视人品和学养.  相似文献   

4.
孙过庭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变易思想,在《书谱》的书家论中,从书家性格、心态、年龄与书风等三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书法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而为盛唐书家张扬艺术个性,形成浪漫主义的书风,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书法意象是生命的意象,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是指导书法创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意象思维在书法欣赏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美学思想上受禅宗影响至深,并第一个自觉地援禅入书、以禅喻书的书家是我国北宋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综观其创作特点、书论思想及学书过程,无不凸现着禅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儒道释三家的心灵体证和学术理解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国书法是书家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书法创作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是书家体味自然,感物动情,将其主观意念下的宇宙生命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挥运于纸端,书法作品成为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生命精神的凝结.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癫狂状态下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一个涉及心理诸多方面因素的整体活动。其中,无意识、情感、想象以及理性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创作环节。癫狂状态下的艺术创作不同于常态下的创作过程,这种另类的特态艺术创作也丰富了艺术创作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创作意义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雄志先生是一位多才的书家,篆刻、篆书、隶书、行书俱佳。尤其对隶书的学习与创作颇有独到的见解,他快人快语,见解深邃,往往一语破的。  相似文献   

11.
告诉你一个秘密,许多作家在写作品时,都有一个让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自己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的准备过程。这种状态,作家们称之为非常创作状态。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这种非常创作状态会带来一种强烈的情绪,一种狂热,一种燃烧,一种喷发;一种欢乐,一种诙谐,一种忧伤。这种准备过程也称之为“为作品定情绪”。在这样的一种情绪的导引下,作家全身心投入了,创作灵感才会如泉涌不止。每位作家由于性格、气质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进入创作状态的途径也不同:有的作家在写作前要听一会儿音乐,有的作家在写作之前要泡一杯浓茶或咖…  相似文献   

12.
<正>"书卷气"是书法审美品评的重要概念,虽然书法史早期并未明确提出,但历代书家都极为重视丰富学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从书卷气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内涵应包括多种审美风格。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文人文化理想之建构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是书家的学问、气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在书法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重新审视"书卷气"这一概念,对当代书坛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唐代狂草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道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浸润激活了书家思想;盛唐气象给予了狂草独特的时代精神支持;书法创作的兴盛和书法理论的高度成熟为狂草提供了深厚的形成基础;酒的刺激使书家进入一种自由的境界。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玉成了唐人独有的狂草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书法大家都有一些勇于探索者,在"创新"与"狂怪"圈中进行艰辛的演变和追求.从历代书法创作主体、客体以及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来分析书家创作观念和性情、书法创作环境及社会意识对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书法艺术"创新"与"狂怪"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沙床》是一个青年学者的内心倾诉。这种看似真诚的倾诉,实际上具有时尚性和虚伪性。其原因在于作者的创作动机与文本之间发生了游离,结果使作品染上了大众文化的特征。它反映出作者人格的分裂状态,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对市场的屈从以及缺少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油画起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书鸿、吕斯百先生到达甘肃之前,甘肃的油画创作和教学几乎是个空白。常、吕二位先生以其艺术活动成为甘肃油画创作和教育的开拓者,功不可没;同时,作为最早、最有影响的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黄土高原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的中国著名画家,其油画创作的美学特征,对后来甘肃的油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丁玲的三篇小说为切入点。阐明了丁玲创作包含的双重矛盾源自其身份转换期间的矛盾状态,而这种转换对丁玲而言,是自觉的,是她向一个主流作家迈进的必然状态。  相似文献   

18.
书法创作中书家以字的抽象线条,直接追求抽象美的境界,主体的一切观念、认识、学问、修养都作为必不可少的、基本的动力潜居艺术创造的深层,与人的生理、心理完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刻写的技艺,是艺术的自发阶段,是中国书法的开端。甲骨文字形包孕着丰富的形象意味,刀法有着深厚的笔意;结字随体赋形、任其自然,体现了书家对宇宙法则和造化神功的体认;章法上体现了当时书家巧妙的构思,且笔势随着情感的起伏而波动,时代风格和书家个性演绎在字里行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那些具有独创精神的作家和实践。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并适应历史的要求而勇于探索的作家,往往能创作出一些从思想到艺术都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而为后人开拓了创作新路,推动了文学的进步。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伴随着这种创新作品的出现,往往有一场争论,有一些人接受不了它的“新”意,而真正自觉意识到自己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