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4月初某报刊出这样的标题:《洁士欲购王志文》。我知道王志文是个影视演员,在电视剧《皇城根儿》中扮演个体户王喜。他是个人,不是物,怎么能出卖呢?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买卖人口呢?我带着疑问看下去,才知道原来是上海洁士日化厂准备请王志文为该厂化妆品做广告。请明星做广告与购买明星,可有天壤之别啊! 3月间某报周末版出现这样的标题:《解晓东签订“卖身契”》。旧社会才会有“卖身契”之类的事,新时代怎么会有人身买卖呢?原来是解晓东  相似文献   

2.
由《耸人听闻的标题》引出的话题张恩荣拜读《耸人听闻的标题》一文(见《新闻战线》1993年第7期),咀嚼其中引证的例题,诸如《洁士欲购王志文》《解晓东签订“卖身契”》《郑州小姐上市》等等,品尝个中滋味,竟对上了我的胃口。可见上述标题,所发挥的先人引导作...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 请看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  相似文献   

4.
标题为何断章取义打开2001年11月6日上海《解放日报》第6版,一条标题立即扑入眼帘:“20名本科生直升博士”,不由感到惊诧,本科生直升博士学位,这不是闻所未闻的奇迹吗?等到读罢全文,才知道原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这20名本科生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们要经过四年学习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博士学位。上述标题为何如此断章取义呢?  相似文献   

5.
寓意要深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这样一席感慨之言:“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见1981年5月3日《文汇报》)作为一代伟人所发出的“感慨”,虽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但从中可看到杂文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的位置.他曾经号召人们学习鲁迅:“有人说,几百字、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1983年夏天,在忙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里,经常能接到这样的电话: “请帮我买一套《外国文学》卷,可以吗?”“现在北京市脱销了,我有个亲戚,因工作需要,能不能协助想个办法?”“什么时候再次印刷?怎么个预订法?要不要把书款先寄给贵社?”国外有的专家也写信来问讯。  相似文献   

7.
从一件小事说起。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我编的《笔记文选读》,序言里有这么句话:“一九四三年曾经集印单行,后来因为这样的书读者还有需要,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了。”这句话大概连小学生看了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是因为“读者还有需要”呢?原来这一句本是“……后来因为这样的书需要者不多……”,这次重印之前不知道是出版社哪位同志奋笔一改改成现在这个模样,而序言末了的署名和年月却没有动,于是我就只好背上“不通”的黑锅了。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具有特色,更能吸引读者?一、增日含蓄感含蓄能够调动读者的好美心,增强吸引力。当今社会人们阅读层次提高,对新闻标题的美感要求也增高,而含蓄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含蓄感,读者只有往下看。看过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了我国自己制造的“东风”牌小轿车。我曾制作过一条标题叫《有“泉”能使苍蝇乖》。泉,是泉眼、泉水之意,哪里的泉能让苍蝇乖呢…  相似文献   

9.
5月22日这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一个令人惊奇的电话:“你是汤礼春先生吗?我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的张虎迪。”“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我尽量平静地问道。“哦。是这样,我们准备做一期关于教育方面话题的节目,想请你参加。”“请我参加?。”我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意外。我好奇地问:“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们看到你写的一篇作品《儿子的拍马成长史》,觉得很有意思,跟我们这次话题有关。这样吧,我发过去一个传真,上面有一些问题,想请你出点金点子。”“好吧。今晚我好好想一想,明天上午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口答应下来。放下电…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见这么一篇材料:国外有个展览会,门口写着“请您摸摸月亮”的招贴。这幅招贴,吸引了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原来,这里展出的是宇航员从月亮上带回的石头。假若我们给招贴换上这样一句话:“请您参观宇航员带回的石头”,那么,引起人们的注意就要大为减弱。与这个道理一样,新闻能不能被读者感知,标题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标题的吸引作用呢?这就必须研究受众,研究受众心理活动中的注意规律。  相似文献   

11.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2.
准确是新闻本质特征的体现,这本无论述的必要。但近几年,新闻标题不准确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手头就有两个典型例子: 例1 贪污受贿 流氓成性(肩)原吉林省总工会副主席入狱无期(主)(1994年10月30日《山西工人报》) 看到这个标题,会让人出一身冷汗。犯有如此之大罪,入狱却没有时间,这不是亵渎法律?这样的新闻也可以登报?待看过导语,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并非“入狱无期”,而是罪犯被依法判处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例2 安徽评选优秀公厕(主) 阜阳市等十四座厕所上榜(副)(1994年11月5日《新民晚报》) “阜阳市”怎么可能是“十四座厕所”之一呢? 造成部分新闻标题不准确的原因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至少有四: 首要原因是一部分标题作者没有准确概括新闻  相似文献   

13.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21日,四川某工人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刊出一篇近800字的消息,黑体大字的标题为:《是中巴打人,还是报道失实?》这则消息的导语是这样写的:“10月4日,成都某报报道的中巴车殴打62岁的老太婆致重伤事件……”读罢标题和导语,读者疑窦顿生:“中巴”和“中巴车”,岂能“打人”和“殴打62岁的老太婆致重伤””直到看完这篇消息,才知道其真相:原来是中巴车随车“检票员与乘客因放置行李而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有位外地的友人写信来问我:据上海一家报纸报道,杭州小型商业企业已全部实行租赁经营,不知道这些企业的职工得到了哪些实惠?社会反映如何?我看了信,似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感。据我所知,杭州的小型商业企业迄今尚未全部实行租赁经营,该报为何会作这样的报道呢?后来,我设法找到了那天的这家报纸,一看,报道的标题果然是《杭州小型商业企业全部实行租赁》,再看内容,却发现与标题有不相一致的地方,报道的导语明明白  相似文献   

16.
学名人投稿     
投稿时很有必要学一学名人。列宁于1922年应卡尔宾斯基的要求,给《贫农报》寄去一篇稿子,另附一短信,说明由于近来生病,“因此我不能为《贫农报》4周年写点什么适应的东西。寄上的一篇如果适合,即请刊登;如果不适合,请扔进纸篓,这样好些。”老舍在《我怎样投稿》一文中说:“在我投寄稿子的时候,我往往注上:‘如不适用,祈代扔掉!我不要求退稿’”。为什么呢?“为的是给编辑部减少一些麻烦。我知道编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编辑部:本刊2002年第10期里面,有多篇文章的标题使用了引号。如第9页《“树荫”,还是“树阴”?》一文。文章里就“荫”与“阴”在正确的使用上,进行了甄别。由此而想,原来的标题,若改为《树“荫”,还是树“阴”?》才更符合文章的中心题义。还有第31页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代文人都十分重视标题的制作。标题的风格和特色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朦胧是似透非透,让人猜不准,能够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吸引力。当今社会人们知识层次提高,对新闻标题的美感要求也增高,而朦胧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看过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了我国自己制造的“东风”牌小轿车。  相似文献   

19.
【咸聊淡扯】小二躲非典去了 ,在老家呆了俩月。回来头一天就找我 :“哈 ,三大爷 ,您老能耐啊 ,当起人体炸弹了 ?滋味不错吧 ?”我愣了 ,不知他说啥。“您老的邮箱……”我立刻明白了。可他怎么就知道了这事儿呢 ?一定是窃取我的邮箱密码了。“想起诉 ?免了吧。要不是我 ,您老那俩邮箱还在太平间歇凉凉呢 !”事情是这样的。不少作者反映 ,我们的投稿信箱收不到自动回复。我一试 ,果然有问题。原来是设在邮件服务器上的回复功能工作不稳定。于是我就想在我机子上的邮件程序上再设了一个 ,这样 ,只要我接收邮件时 ,作者就肯定可以收到回复了。…  相似文献   

20.
工作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怎么那么喜欢流行音乐?没品味”;“只有严肃音乐才能代表真正的音乐,才是经典的”。……为什么要把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对立起来呢?我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音乐,好的和坏的。而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你能说哪一种是坏的呢?通俗音乐的某些流派接近严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