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于1906年秋天在东京主持《民报》期间,曾为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创办的日文刊物《革命评论》题写刊名,又书赠该社书法立轴古风一幅。最近由台北“国父纪念馆”出版的《馆讯》中首次披露。宫崎寅藏(1871~1922)与其兄宫崎民藏(1865~1928)都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知交。章太炎先生与宫崎兄弟结识是在1906年夏。章在上海因苏报案被监禁释出后,孙中山先生派党人时功玖等邀其来东京,由孙中山介绍认识了宫崎兄弟。他们相见如故,交往日密。宫崎是日本熊本县荒尾村的有租各收入的大家族。他们兄弟三人(还有改名为管仲甫的弥藏)为解救亚洲…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一瞥     
章太炎一瞥孙郁1若谈汉学,章太炎可说是座高峰,后人难有超越他的。看他关于“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著述,我们只有叹服。在我看来,国学之中,“小学”、“经学”是最见功底的,一般人艰难进乎其里,又超乎其中。但章氏做到了。不仅做到了...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地方政治思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华 《历史档案》1999,(2):106-112,117
由于西方近代宪政政治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权威政治在近代中国开始陷入窘境。实现由传统权威政治向近代宪政政治的转换,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政治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治,当时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换时期。我国传统地方政治存在着“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分野,近代西方则以实行“地方自治”为其重要特色。章太炎作为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与政治活动家,对我国地方政治实现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曾作过较为深刻的理性思考。他对我国地方政治的创设,主要即是以以上诸种政治模式为参照而展开的。在章太炎之外,孙中山、康有为等…  相似文献   

4.
孙眉是孙中山的胞兄,长孙中山12岁。他在海外拓荒、经商致富后,慈父般地关爱孙中山,供其读书而将其引上革命道路,进而全力支持其革命活动,直至倾家荡产。革命成功之际,孙眉想做广东都督,不少革命党人和华侨人士也极力推荐他,却遭到孙中山的拒绝。孙中山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量才录用,既不让哥哥当此大任,也不让哥哥干预政事,堪称“天下为公”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一、“苏报案” 上海《苏报》从1903年5月27日起,聘请章士钊为主编。他采取调整栏目、加强言论、变换字号等多种办法,突出宣传革命主张。6月9日,刊登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广告,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6月29日,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发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言辞激烈,称光绪皇帝为“载 小丑,未辨菽麦”。6月30日,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次日邹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7月15日,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此案,清政府为原告,章、邹等人为被…  相似文献   

6.
胡说     
《兰台世界》2007,(6X):65-65
有一次,胡适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在演讲中,他引用孔子、隈子和孙中山先生的话时,便在黑板上分别写道:“孔说”,“孟说”,“孙说”。  相似文献   

7.
走近傅作义     
傅作义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政治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蜚声海内外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即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戎马半生,坚定地奉行革命的“三民主义”。他虽然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但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愿望。他以“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为行动指南,学习孙中山先生不谋私利、不贪权势、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追求真理、择善而从的崇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率军英勇抗击日寇,亲临指挥著名的长城抗战和赢得红格尔图战役及百灵庙大捷的绥远抗战,令举国为之振奋。“七七”事变后,他率军参与山西忻口、太原会战,同时亲自组织绥西抗战,威震敌胆,名扬中外。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遵循孙中山先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体察历史所趋和人心所向,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毅然举义,实现北平和平解放,进而又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建国后,他积极参理国事,力促祖国统一,为实现“为国为民”的毕生理想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福建闽南地区护国军反袁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3年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又称“宁赣之役”)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他为了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于日本东京成立了以他自己为总理的中华革命党,同时发表著名的《讨袁檄文》,号召全国人民继续开展以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为目的的武装斗争,“誓殓元凶,再奠新邦”①。1915年5月,孙中山在致邓泽如等人的函中指出,袁世凯不顾反对,帝制自为,“(我)党中重要人物,已冒险深入内地,急思发动,成败在此一举,不能复待”②。同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华革命党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华革命军,并派党人骨干奔…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上,曾起过至深至广历史诈用的一位巨人,被个人誉为“中华英杰”或“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他身为浙江余杭入,但他的大半生是在上海度过的。他离开书斋步入社会革命的第一站就是上海,时年仅三十。以后在上海办报、讲学、著述、革命、坐牢、成婚、生息,凡三十余春秋,几乎参与了他这个时代的所有重大的历史变革,颠沛了大半辈子,直至六十七岁移居苏州。上海成了他真正的第二故乡。三十多春秋的浦江水,哺育了太炎,使他对上海留下了无限眷增,同时也为上海史留下了斑烂的一页。但是,…  相似文献   

10.
1902年(清光绪28年),章太炎的原配夫人王氏染病去世,当时他34岁。不久,章太炎便在《顺天时报》上刊登《征婚告白》寻觅续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人公开征婚的先例。章太炎在《征婚告白》中,明确提出了他续娶的五条标准:妇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章太炎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其学问博大精深,对文字、音韵、训诂、经学、诸子、史学、哲学、佛学等均有很深的造诣。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竟然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抉择     
周国平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没法儿死而复活.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年,章太炎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节录,和为邹容的《革命军》写的序,因此触怒了清廷。清朝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侵略者,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一九○四年,判决章太炎监禁三年,转到租界监狱。在法庭上和监狱里,章太炎英勇不屈,愤怒斥责中外反动派的卑劣勾当,宣言“不认野蛮政府”。帝国主义者对他进行百般凌辱,经常拳打脚踢,甚至用锤子捶其胸,但章太炎毫不畏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狱中三年,他先后写了《狱中答新闻报》、《狱中赠邹容》、《狱  相似文献   

14.
福子 《档案时空》2003,(5):35-37
1913年春,21岁的宋庆龄从美国威斯里扬女子学院毕业,她心中默默地崇拜着正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为了爱恋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私奔。这场婚姻风波,曾经引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孙中山身边迸出爱情火花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的辛亥革命,身边的秘书是宋家大小姐宋霭龄。没过几年,她要与孔祥熙结婚了,便向孙中山建议,让宋庆龄代替她当秘书。“好!”孙中山赞成这个意见。宋庆龄也愉快的同意了。从此,宋家二小姐得以在孙中山身边工作。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理想和人格魅力时时感染着…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一书,是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林家有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这部厚达696页、计55.5万字的著作,是他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读过该书后,我觉得它是一部填补了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领域专著空白的力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选题既有理论学术的研究价值,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具体地剖析中国近代化各种模式及其失败的社会条件,重点探索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渊源、理论框构,以及他谋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十分重视档案的作用,重视档案的保护、管理和利用。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在兴中会的成立会议上,孙中山特设“正副文案”各一位,明确规定其职责既负责文秘工作,又负责档案工作。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以执行部权力最重。执行部下设书记、内务、外务等六科。  相似文献   

17.
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实业计划》。在书中,他以伟人的胆略和魄力,向世人展示了一部中国开发资源、发展交通、兴办实业,实现经济腾飞的宏大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孙中山提出了对中国西部进行开发的一些构想(尽管未明确提出“西部开发”口号)。八十年后的世纪之交,当西部开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时,我们不能不感叹孙中山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8.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11):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19.
东南大学材料系教授刘友鹏的父亲刘孝望于1929年亲历奉安大典,曾多次对他谈起孙中山先生及奉安大典这段历史。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在风景幽雅的中山陵青年中心,伴着轻快的音乐、淡淡的茶香,75岁高龄的刘友鹏教授缓缓道来,为我们揭开记忆中他父亲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的情形及此一经历对他父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苏报案”上海《苏报》从1903年5月27日起 ,聘请章士钊为主编。他采取调整栏目、加强言论、变换字号等多种办法 ,突出宣传革命主张。6月9日 ,刊登邹容《革命军》一书出版广告 ,连续发表多篇鼓吹反清革命的文章。6月29日 ,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 ,发表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摘要 ,言辞激烈 ,称光绪皇帝为“载小丑 ,未辨菽麦”。6月30日 ,上海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 ,逮捕章太炎 ,次日邹容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被封。7月15日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会审此案 ,清政府为原告 ,章、邹等人为被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