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 ,单亲子女越来越多。单亲子女由于缺乏健全的父母之爱 ,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偏失和性格缺陷 ,所以 ,对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单亲子女的特殊情况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父母离异后 ,子女随父亲。孩子失去了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机会 ,得不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父亲一般忙于工作和赚钱 ,很少问津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日常生活。在孩子尚未具备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 ,得不到家长适时正确的指点 ,孩子的行为易发生偏失 ,加重了孩子内心的挫折感 ,相当程度扼杀了孩子的进取心。②父母离异后…  相似文献   

2.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由于情绪受到严重扰乱,孩子会表现出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也有的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有的终日呆在家中怕见人,有的不愿呆在家里或出门后不愿意回家…… 家庭环境的突然改变,孩子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适应不过来.怎样关心、教育这类孩子,使之能够较正常地成长,也就成为单亲成人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单亲、离异家庭给子女的心理、品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理自卑、行为孤独、情绪郁闷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亲、离异家庭爱的缺失,社会的世俗观念和学校工作的忽略。  相似文献   

4.
滕晓霞 《考试周刊》2011,(85):220-220
由于父母的离异或家庭的变故,很多孩子成了单亲子女,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容易产生不良的心态,如果不及时矫正,将会性格扭曲,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品德、意志和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詹群燕 《教书育人》2012,(14):63-6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离婚率逐步提高,离异家庭日趋增多,势必会导致离异孩子的增多。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有四五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以后逐年增多,曾经带过一个班级到小学毕业时竟达到十多个单亲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的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6.
1.随着家庭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子女人数不断增加。有的父母离异后,子女原有的地位和关系失去了,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感,性格变得孤僻、消沉。孩子的活泼天性消失了,在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阴影,对别人产生了愤恨感和报复心理,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随着年龄的增长,报复心理越来越严重。在小学阶段单亲子女在学校开始不爱上课,不爱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按时完成作业,吸烟酗酒,恶习开始滋生;初中阶段开始谈恋爱与社会上不良行为的人进行接触,入伙,打群架,偷盗,产生了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进入社会后成为社会的不…  相似文献   

7.
一、单亲学生特征父母的离异给单亲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无论失去父母哪一方的监护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评价带有很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离婚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小学单亲子女日益增多.这些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家庭变故的强烈震撼,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形成了自卑的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常年没有跟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一直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父母充满怨恨,听不进父母的教育,甚至还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子女的数量也急骤增多。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及教育对策略作粗浅的探讨,提出一些拙见,以期唤起人们的重视,用更加正确的眼光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后进生的心理分析1.自卑心理:后进生由于成绩不好,较少受到师生尊重,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在同学当中抬不起头,从而产生自卑心理。2.自闭心理:后进生中有的因父母离异成为单亲子女。他们大多缺父母的爱,学习无人问津,生活上得不到照顾。于是就自闭起来,沉默寡言、独来独往。3.自暴心理:由于后进生难以实现教师、家长超出实际的愿望,使他们生活在埋怨、冷漠、斥责之中,因而他们觉得在老师、父母处得不到关爱,只有压抑,从而烦躁不安。于是自然不自然地远离集体,甚至自暴自弃。4.遗弃心理:对于后进生教师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他们赶上“…  相似文献   

11.
父母离异后,其子女首先起变化的是情绪情感。他们既有愤怒、失望、焦虑,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离异家庭子女情绪情感的变化有着相似的趋势,大致要经历六个过程: 1.愤怒、痛苦。父母离异初期,孩子心理上受到极大伤害,极易产生恐惧、愤怒、羞愧及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要持续3~6个月,有的可能达一两年之久。 2.精神亢进状态。在强烈悲痛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1、心理学界十分关注家庭变化对儿童心理适应及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的对单亲儿童的抚育问题,普遍引起社会关注.早期研究表明,离婚将会导致子女的心理不适应、压抑和不安,也导致了离婚父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逐年提高,那些被冠以“小皇帝”“小公主”的孩子,常常会因父母的离异,一下子从幸福的巅峰跌入痛苦和孤独的深渊中,心理也处于极度焦虑和茫然之中。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否则,极易形成孤僻、乖戾和自卑的性格,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尽可能地减轻由于父母离异带给这些学生的心灵创伤,使他们愉快健康地成长。一、奉献一片爱心由于“单亲学生”的生活缺少阳光,缺少关爱,他们往往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比较敏感,常常认为别人轻视甚至厌弃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你…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少完整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心理活动较一般的学生要复杂得多。他们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单亲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很大,经过教育,身心能够得到正常发展。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育人为己任,正确对待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学校里单亲孩子也越来越多,怎样教育他们,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这些单亲孩子,原来享受着爸妈双重的爱,父母离异,孩子就产生被一方抛弃了的感觉,因此心理受到创伤,性格发生变化,他们的问题也就更多一些.我曾经带过一个叫姜  相似文献   

16.
我班现有52个学生,单亲子女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13.5%。这些单亲子女在生活上缺少爱心,心理上有许多反常的情况,这就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如何做好单亲子女学生的教育工作呢?一、要向单亲子女倾注爱心,使他们不感到孤单。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崇高的师爱,有着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在师生情中感到温暖、从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集体的关心。我针对单亲子女的特殊性,在班主任工作中随时注意观察,发现他们中的问题并及时了解情况倾注师爱,使他们在孤独中感到温暖,在失望中充满信心。如我班廖××去年父母离婚后由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活中,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儿童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给单亲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心理素质上的影响较大。父母离异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情感上的灾难,是一种可能影响一生的创伤,教师对这些学生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诚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成份,用爱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爱启迪孩子的心灵;用爱浇灌单亲儿童的心田!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由于父母婚变,导致一些孩子沦为单亲子女,这些单亲子女多数身心受到伤害有的甚至遭到虐待。本文探讨了如何看待婚变家庭,如何拯救更多的婚变家庭以纠正部分孩子的不良心态,如何从学校教育入手,消除这些单亲子女的特异心态,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6,(3)
离婚夫妻中有孩子的家庭,约占总离婚家庭的67%。由于父母的离异,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痛苦、孤独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到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厌恶或憎恨父母,尤其是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时,更加感剑心灵的痛楚,他们似乎过早地领略了人间的痛苦,再加上周围同伴的耻笑,他们害怕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沉默寡言的病态人格。2、抑郁、自卑有的孩子对失去父(母)十分痛苦,长时间不能自拔,加上生活动荡和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经常表现出闷闷不乐,悲伤低沉。离异父母对孩子互相推诿,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20.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