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铃声响起,我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刚劲有力、气势恢弘的“长征”两字,教室响起了一片“啊”的惊叹声。接下来便是我们的一段对话。师: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写吗?(学生面露难色,若有所思。少顷,恍然大悟,纷纷举手准备发言。)生:我认为长征中红军战士走过了二万五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就这样成为了人世间最长的一首生命的诗。今天,让我们从毛泽东诗词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长征》一诗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二万五.”假如长征的路途是25000里,按我们每天行走8小时,每小时走10里地,要走多少天? 这道题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单纯的计算,学生很快算出结果,得数是312.5天.接下来是我的引导:这是我们正常情况下走完25000里的时间,能吃饱能穿暖,能休息无危险.那么,红军长征时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4.
李海棠 《上海教育》2005,(2A):29-30
我校是一所地处普陀区长征镇地区,是以“长征”命名的完全中学,长征精神成为我们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凝练长征精神,培养新长征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目标指向,并认真加以实施,从而把中共中央国务院《若干意见》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求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5.
红色经典     
编者的话:长征,一首壮丽的史诗,一座精神的宝库。在本期“妙文收购站”中,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选择了有关长征的美文,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长征精神,创造更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王静 《辽宁教育》2003,(4):45-45
古来就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当然,时代不同,“道”的含义也不同。今天我们所说的“道”即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载道”是文章的职能,“传道”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后天在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无不渗透着德育。下面就以几篇课文为例谈一谈语文教学如何从小处入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倔强的小红军》一课通过小红军“骗”陈赓一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难,表现了两代人对革命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长征”的回忆北京市环卫教育中心郑宝乾今年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在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故乡在地处科尔沁草原的内蒙古通辽市。我们出于对革命前辈、对红军万里长征的伟大创举无限敬仰的心情,准备沿着红军...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无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了,不过前者往往处于褒义语境中,而后者常常处于贬义语境中。可是,在一褒一贬之间,我们在弘扬“人文性”的过程中,是否走得太远,有点过头了?我们在清算“工具性”罪过的过程中,是不是有点过火,失去理智了?如果这两种情况都确实  相似文献   

9.
长征的思考     
长征的思考(少年朗诵诗)尹世霖我们已不是孩子,我们是当代少年,过了听父母下“圣旨”的年龄,愿意思考“昨天”和“明天”。在“为什么”的问号中长大,在“我懂了”的欣喜中向前。当年,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已过去了60年。今天,她以那永不磨灭的雄风,让...  相似文献   

10.
国际媒体深入报道打破处于“失语”状态的红军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形象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契机。长征的国际传播不仅突破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舆论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长征的国际叙事,形塑了一批年轻的优秀红军战士,在国际舆论中开始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红色中国”,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长征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透过业已形成的长征符号,能够消解意识形态的偏见,从而将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与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在现实与未来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刚参军的时候,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首长亲自教我们唱《八路军军歌》:“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他教导我们说:“今后不论干什么,只要像红军长征那样,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胜利地达到目的。”以后在我入党的时候,接受新任务的...  相似文献   

1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着生息繁衍、繁荣昌盛而磨练出来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在自己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使之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造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3.
同龄人的比较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作一次异想天开的比较。长征中,红军战士的平均年龄为18岁,有相当一批是13岁—17岁的“红小鬼”。他们背着枪,不但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且做男护士照顾伤员。现在的同龄孩子,有的还不会剥鸡蛋皮,或懒得剥;有的...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我们心中,长征是什么,关于长征又有着怎样的记忆呢?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发表后,许多同志在解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两句诗时,都把“战锦”释为战锦州,这一解释值得商榷。 长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对长征作了很高的评价,指出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并锻炼和保存了我们的党和红军。可以说,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既然长征是那么艰苦,那样困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又有那  相似文献   

16.
“贾”老师     
“叮呤呤……”铃响了,走进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老师来。他戴着一副镜片特大的眼镜,总是习惯性地向上推镜架,扶镜框。看样子,一定是个书呆子,近视至少有一千度。他矫健的走上讲台,满面春风的样子。我们第一次对他产生了好感。“首先,自我介绍。本人姓贾,名征进——长征的  相似文献   

17.
“读”是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段,可是,在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许多语文教师仍然忽视“读”。在教学中,“以讲代读”、“以听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教师的误导,学生也不肯费时间来“读”课文,这充分暴露了语文教学的一个缺漏。  相似文献   

18.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到“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的高度,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我县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重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这一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通过听报告、参观等活动,让学生知晓湘江战役的重要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是在中国革命处在危难关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一次最为壮烈的战役,也是关系到我党我军生…  相似文献   

20.
诺言     
王绍伟 《教师博览》2002,(12):47-47
读中专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班是全校出了名的“渣子班”,在第一学期的十位任课老师中就有九位(另外一位因为是体育老师“幸免于难”)被我们“联名上书”过,即使是班主任也没放过。到我们班上课的老师就要随时准备体验“被炒”的滋味。特别是语文,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被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