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书声琅琅"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注意创新指导,体现朗读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的朗读阶段中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总体感知,在读中悟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认为,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性、渐进性、有效性,才能使学生敢读、想读、乐读、会读,  相似文献   

4.
<正>朱自清在《论朗读》文中开篇便提到"在语文的教学上,在文艺的发展上,朗读都占着重要的位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那如何有度把握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呢?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摸索、总结,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丽萍 《甘肃教育》2020,(2):156-156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经之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朗读教学有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上述要求,对朗读的重要地位和功能都给予了着重强调,可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千法读为本",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吟咏、朗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语言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点到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根本。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  相似文献   

11.
"书声琅琅"历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注意创新指导,体现朗读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不同的朗读阶段中达到其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总体感知,在读中悟理。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13.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发展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使孩子们爱上读书,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风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研究和高效利用语文早读课,科学地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有利于补充、巩固、深化和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使早读课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认识。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充分地读",首先要读准,继而在读准的基础上读熟、读好。  相似文献   

20.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朗读情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揣摩文章寓意;注重评价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终身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