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编印发这出版三大环节,其最后一环发行,至少从目前的出版现状上看,无疑是最关键的了。社会上呼声甚高的“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问题,也必须从这里入手解决。拉赛尔曾说,“我们过于重视生产而又过于轻视消费。”当图书这种特殊商品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上来的  相似文献   

3.
拓展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重大、迫切的课题。多年来.上级主管部门一直将开拓农村图书市场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出版行业受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现象仍然存在,反映在拓展农村图书市场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同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没有“买书难”》在《出版科学》发表后,有同志问,美国有没有“出书难”和“卖书难”。 关于“出书难”,我问过美国朋友,没有得到明确的断然的“有”或“没有”的答复。这问题比较复杂。我国有一段时间大声叫唤“出书难”是由于印刷力量不足。这问题大约在10年前开始得到解决,近年来出书品种  相似文献   

5.
十余年来,图书市场一直存在“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非良性循环。一方面是需要的买不到,该出的出不了,书店在两者之间勉为其难。另一方面是出版社以一波接一波的热门书、热点书非常明显地引导市场,书店也紧跟形势,推波助澜。但热门书毕竟不是常备书,有大热必有大冷。浪潮一退,出书、卖书、买书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书价上涨幅度较快,而出版物品种的增加,既限制  相似文献   

6.
胡磊 《出版科学》2007,15(2):73-75
学术图书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学术图书"卖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向图书出版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改革多年来形成的“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的状况,已成为现代出版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概观近两年来出版的图书,内容质量的显著提高,正是保障图书种类、数量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从一个侧面剖视,图书出版系列化的形态——即大批丛书被纷纷编辑出版,而且畅销不衰,这对于全民族的文化建  相似文献   

8.
近一两年来,出版业的舆论普遍认为图书市场不景气,社科类学术著作尤其不景气。不能说这不是事实。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前几年社科图书的的确确“热”了一阵子,由于多种原因,终于被轮番登场的其他“热”(诸如畅销小说、武侠、养生、气功、相术、生活实用类等等)挤到角落里去了。是社科类学术著作“无用武之地”了?恐怕不能这么武断地下结论。因为作者出书难、出版社卖书难、读者买书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成为既是图书的出版者,又是图书的经营者,如果不完善自身的经营体制,那是不可能的。而加强和改善出版社的发行工作,恰恰是完善出版社经营体制的重要环节。一、必要性、迫切性近年来,出版改革的成绩是不小,可“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三难”,没有得到全面缓解,从某些情况看,反倒更加严重了。到底什么样的书存在“三难”呢?“难”的不是通俗性的文艺作品和一般畅销书,而是学术性较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一直看好的图书市场最近出现了滑坡疲软现象,令人们琢磨不透。昨天,各种媒体还在报道中国图书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图书市场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今天,各种图书市场上各家书店不得不因为库存积压而作出降价抛售图书的选择。人们看见的是“出书难”与“出书滥”现状并存,听见的是“买书难”与“卖书难”的呼声不绝。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图书市场究竟怎么了?一、“三难一滥”现象不容忽视出书难难在选题平庸、单一和重复。这是近年来困扰某些出版社,使其陷入出书难窘况的最大症结。据不完全统计,第八届图书展销会上参展的图书有12万种,…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图书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以下简称“三难”)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合拍,妨碍着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症结何在?现试予剖析,以寻求高校图书馆自办图书发行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图书市场上存在出书难、卖书难和买书难并存的现象.一些作者撰写的图书,由于市场前景不够明朗,出版社不愿意出版:有的图书即使出版了,也还需要作者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或者认购一定数量的图书.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市场定位不够准确,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大量图书销售不畅.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出版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十分尖锐;图书出版周期太长……。”要努力“使出版周期缩短”。图书出版周期长是造成目前出书难、买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出版工作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图书出版周期是著译、编辑、出版、印  相似文献   

14.
目录订单式的信誉订货在国内图书流通领域中运行了几十年.而这一运作方式是在出书品种较少,发货周期较长,市场可预测性较强,且求大于供的状况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至80年代初·这一平衡面对日渐繁荣的图书市场,在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中开始动播。此时,大量的新出版单位成立,新的非新华书店售书单位成批涌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出版业空前繁荣的背后,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象顽症一样困扰着整个出版界.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还没有找到医治这一顽症的有效办法;而一种最简便、最低廉,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办法,却又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书业书目信息的开发、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图书成本管理重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 《出版经济》2001,(10):35-36
近几年来,我国图书成本居高不下,呈逐年递增趋势,读者面对昂贵的图书望而生畏,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图书的出版和销售,这是当前出版经济出现的“三难”,即出版难,买书难,卖书难。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图书成本高是影响“三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造成出版社图书成本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成本管理意识淡化;二是成本管理手段弱化;三是成本管理方法粗化,致使成本管理失控,这种状况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一般图书主要是指除课本(含大中专教材)、图片类(含年画)以外的各类图书。这类图书从征订到出版的品种数量最多,读者面最宽,但是,销售比重却不到20%,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剔除列入文教类和少儿类的教辅读物)。读者喊买书难,作者喊出书难,书店喊卖书难,出版社亦喊出书难。究其原因,过去一直停留在出版社怪书店订数上不来,书店怪出版社选题有偏差,出书质量上不来。尽管店社双方都想尽了办法,仍收效甚微,困境依然是困境,无法走出沼泽地。那么,这令人焦虑的“沼泽地”究竟是缘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8.
千帆 《出版史料》2003,(3):26-33
迎“难”而上20世纪80年代。“买书难、卖书难、出书难”的呼声甚嚣尘上。小读者买不到心爱的课外读物;老教授摆地摊儿推销自己写的书;排好版的学术著作收不到订货数;多卷集必须成套征订的“行规”,使一些好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图书流通渠道不畅,发行体制改革的方针亟待贯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术著作的出版与销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图书作为一种主要的信息载体,担负着记录和传播人类最先进、最优秀的文明成果的历史使命。因此,学术著作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面对日益商业化的当代社会,学术出版业却举步维艰。读者范围狭窄,市场有限,成本偏高等种种因素使世界各国的学术出版界一筹莫展。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并非中国学术著作出版独有的问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7,(5S):4-4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胡磊在《出版科学》撰文说:部分学术图书“卖书难”是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感受,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1.学术图书的流通渠道虽然有所改善,除了传统的新华书店等渠道外,又出现了民营和外资等渠道形式,但是仍然存在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畅通;出版社、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协同程度不高,出版社和书商的书目信息公布不够及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