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2.
孙犁先生和他的藏书徐雁平在孙犁先生的散文中,我最喜爱的是他的“书衣文录”和“耕堂题跋”(孙犁先生的书斋名为耕堂),尽管篇幅短小,但三言两语中往往有真知灼见,能见先生的真性和不寻常的遭遇,有些篇什读来常令人扼腕长叹,感慨万千。题跋这类文字按内容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3.
读孙犁(外一篇)李乔一、似鲁迅孙犁的《远道集》后记文字,似鲁迅,似蒲松龄,也似曹雪芹。孙犁的陋屋生活,绝像《聊斋》意境,像雪芹绳床瓦灶之苦况。穷而后工,孙犁亦如此。“夜深了,月光从窗口射进来,也有些凉意了,我钻到蚊帐里去。”多像鲁迅的小说呀,特别是末...  相似文献   

4.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很多人会唤上二三朋友出门踏青,对于爱书人来说,在闲暇时与书本约个会倒也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山东新泰作家、藏书家阿滢先生所著的《约会书本》,记录了一个读书人和书“约会”的故事。 书封以嫩绿色打底,上着水墨风格的绿树、房屋、春江、小舟等,给人一片清新、生机盎然之感,这样美丽的封面搭配着书名,足以带给读者一种愉悦的心情。本书是“全民阅读书香文丛”之一。  相似文献   

5.
数字与藏书楼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代著名藏书家,不仅学识渊博,富有藏书,而且在给自己的藏书楼题名上,很是讲究,赋予多种寓意。本文仅就以数字为名的藏书楼进行考证探讨,设由对带数字藏书楼名的内涵释义而粗窥藏书楼名大略,从中领悟、欣赏藏书家的风采。一、带数字的藏书楼名是藏书家一生勤奋治学的写照。二须堂,清丁咏淇书室名。取三国诸葛亮《戒子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语意名其书斋,表明  相似文献   

6.
梁永先生的《雍庐书话》引起了许多读书人的关注,已有好几篇文章热情地评介过,一些杂志也纷纷刊摘其中的名篇佳作。舒芜先生在《积极的文学结缘者》(代序)称此书“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的读书之话,一切都结合自己读书、求书、访书、得书、失书、爱书、忆书之事来谈。”若说到梁先生,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位真正的爱书家(bibliophile),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藏书家(book-collector)。书在一般的藏书家手中可能沦落为一种炫耀性的资本,仅仅是一种藏品;而在爱书家眼里,书是朋友,读书是无声胜有声的交流,绝不会导致对书的崇拜(像佞宋主人黄丕烈那样),  相似文献   

7.
何为藏书家?有人如此定义,藏书家就是必须戴上白手套才去翻书的家伙,且只看末页——版权页。这自然是一种刻薄的说法,其实藏书界真正的读书人比比皆是,且有许多学识渊博的学者、研究者,美国作家尼古拉斯·A·巴斯贝恩的《疯雅书中事》里即记载描述了一群"稍嫌痴狂的爱书人",应该说,这些才是我们心目中名符其实的藏书家,因为他们认真阅读、研究自己的藏书,且收获了卓有成效的果实。  相似文献   

8.
孙犁书评的个性马晓声孙犁先生的书评,无论是在内容上,批评方法上,还是在行文上,都是很有个性的。我想,这与其是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有关。他所评之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古代作品;二是当代中年作家的作品。他的书评作品主要有《耕堂读书记》、《读作品记...  相似文献   

9.
孙静雅 《大观周刊》2011,(21):114-114,110
提起孙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荷花淀》、《山地回忆》,还可能想到的是他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对其后期的创作了解甚少。然而孙犁作为文学大师的实绩,主要在于他的晚年。晚年近一百二三十万字的散文《耕堂劫后十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散文领域耸立起一座高峰。晚年孙犁初步彰显了思想家的气质,倾向于传统美学更使英文章耐人寻味,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的三种年谱之作的特点和缺失,剖析了《鲍刻六种》一书实为《振绮堂汪氏丛刻》,提出了亟需拓深的对鲍氏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书作者霍尔布鲁克·杰克逊(Holbrook Jackson),是一位著名的书痴。他撰写的《藏书癖之剖析》,被誉之为"爱书人的百科全书",几乎涉猎了各种关于书的话题。《书·阅读》汇集了他关于阅读的种种独特见  相似文献   

12.
《人民文学》编辑部赠送一本新的《子夜》给著名作家孙犁。孙犁同志利用原来的纸封,包上了新的书皮。他说:“这是童年读书时期养成的一种爱护书籍的习惯,一直没有改,遇到心爱的书,总得先把它保护好,然后才看着舒适放心。”热爱书本,是我国读书人的优良传统,留传下来的爱书的佳话也是很多的。善观书者,“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  相似文献   

13.
港澳台之窗     
台湾爱书人的阅读管道 在台湾,有着让爱书人左右逢源的获取最新出版信息的各种阅读管道。首先是不少报纸都设有固定专刊,如《中国时报》的“开卷”专刊,十多年的经营,培养出许多忠实读者,版面最多,书评和专题报道更树立了“开卷”风格;其他如《联合报》每周一的“读书人版”、《民生报》的“读书”周刊、《工商时报》的“大书坊”和《中央日报》、《中华日报》的阅读版面,也都为爱书人保留了一块专属的书香园地。 在杂志出版领域,台湾虽然还没有专业的阅读杂志,但一些大型连锁书店或经销业者,定期推出书讯等相关刊物,免费赠阅。在这类刊物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金石堂书店的《出版情报》,综合书市的各项出版消息,还有作家专访  相似文献   

14.
焦竑(1540-1620)五车楼,原位于南京珠江路西端原焦状元巷,是南京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建筑之一,可惜于1994年春在南京城市建设中被拆毁。所谓“五车楼”,取的是《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中“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中形容其读书丰富的涵义。后人常常以“学富五车”来形容读书多或学问大的人。关于焦氏的藏书,浙江大藏书家澹生堂主人祁氏曾经说:“金陵焦太史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余所目睹,而一一皆经校雠探讨,尤人所难。”可以说道出了焦竑五车楼藏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清代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黄虞稷编撰并以其斋名命名的《千顷堂书目》一书,让世人了解我国古时图书目录的基本分类,从而为现代图书馆人研究书目编纂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的珍本书     
前代藏书家很重视“善本书”,有的就简单地以书的刊印时代为标准,非宋版元刊不得入“善本”之列。我也收集了一些书,主要是新文艺方面的,自然不得称为“善本”。但有些是得到自己珍爱的,姑且名之为“珍本书”吧。 我的珍本图书中的第一类,是作者签名本和题字本(包括“题赠本”)。 30年代《良友文学丛书》初刊时,曾发行过一部分作者签名本,我曾有过沈从文《新与旧》的签名本,不幸于抗战时丢失。作者题字本,现在我有钱君匋《战地行脚》、《许钦文小说集》,施蛰存《上元灯》、《丈夫与情人》、《晚明二十家小品》和阎庆生《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等。  相似文献   

17.
知识奠基与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2,(9):45-52,22
从阅读文化学角度,系统解析著名作家、藏书家孙犁爱书、读书、藏书,由"知识奠基"转而自觉追求"文化给养",是孙犁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引领其由小说创作转向读书札记写作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19.
孙犁怎样当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编辑。 孙犁说,在他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中,编辑这一生涯,持续的时间最长。 作为作家的孙犁,研究者众,研灾成果累累;作为编辑的孙犁,似乎未能引起充分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也许世俗认为他没有编辑过什么赫赫有名的大刊物,并且未曾有过金光闪闪的“主编”头衔吧。 我是孙犁著作的一名热心读者,在研习他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同时,比较留心他的关于编辑工作的文件、论述、回忆、书信。因为,我也是一名编辑,想从中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应用于编辑实践。 我想,对于我和我的同行们来说,孙犁堪称当今文学编辑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和文学家而为人们所熟知,同时他也是一位大藏书家,其《书巢记》就生动地描述了他藏书之丰富: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睹,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輙自笑曰,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