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鸿雁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在其父毛秉乾先生的指导下,她比摹临习过北碑、汉隶金诸名帖,而以北魏墓志、《郑公》、《张黑女》、《石门颂》、《石门铭》、《散石盘》、《西峡颂》、《韩仁铭》等尤为名,又取法赵之谦以求其洒脱,她光习魏碑、《龙门二十品》等就用了9年的工夫,从而打下了用笔沉稳厚实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她又转向习帖,对《圣教序》、《兰亭序》、《书谱》以及张旭、黄庭坚均有涉猎,这样又在她的雄强稳健风格中增添了几分空灵、几分飘逸。毛鸿雁将自己的情感和境界寄托在所写字的线条变化和总体构图之上,创作中她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2.
在《收获》2007年第四期,其50周年的纪念特刊上,生于70年代的安妮宝贝追忆着她的故乡。《世纪之约》是特别为她量身定做的栏目,在此之前,她的作品《莲花》曾因为在《收获》上发表而遭遇冷眼,人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收获》发表这样的文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烸铂 《档案天地》2015,(10):27-30
提起田汉,都知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有一位女性,她在田汉身后,是田汉的精神导师、灵感之源。连田汉自己都承认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她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戏剧家和词曲作者,参与填词的《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至今口口相传;她还是一位睿智机敏的女特工,年仅二十四岁就潜伏在国统区内,从事情报工作;她更是一位勇敢坚毅的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曾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共赴前线战区采访。今年,是这位女性110岁的诞辰,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再次回顾她的经历、怀念她的音容。她,就是安娥。  相似文献   

4.
王利芬作为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为大家所熟知,应该还是2000年至2003年底担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期间,不少观众被镜头前她那成熟稳重、智慧内敛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从而牢牢记住了她。其实在此之前,王利芬还有着相当丰富的履历:北大中文系的博士,1995年至1999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王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3个栏目中任记者。  相似文献   

5.
40年代:她拨动了落寞的心弦 20世纪40年代,大陆出现了第一次‘张爱玲热’,也就是张爱玲创作其《传奇》《流言》的时期。1943年,张爱玲身在“沦陷期”的上海。她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一鸣惊人,这年她23岁,与曹禺十年前发表《雷雨》时同岁。  相似文献   

6.
一个安徽女孩,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之后独闯京城,在做了5年报纸记者之后又进军电视圈。她从《半边天》到《今日说法》,再到《讲述》、《纪实十分》、《文明中国》:从编导到主编,再到制片人,如今更是《讲述》、《纪实十分》的总制片人。当年的小女孩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电视人。她.就是CCTV-10的著名制片人——梁红。  相似文献   

7.
左林  鲁红 《新闻前哨》2011,(12):36-38
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翻开《影集》,《收藏》《脸谱》,在《城事》里《行走》《读书》《寻味》;和《他她》《对话》,用《汉腔》《讲述》《生活家》的《市井》《故事》、《家事》和《网事》,《顶热帖》《晒生活》为的就是《图开心》;《连载》《幸福时光》,《男说女说》你的爱情是《向左向右》,让一对对《欢喜冤家》《全城热恋》,  相似文献   

8.
贾立钢 《出版参考》2007,(8S):40-40
喜欢黄梅子的书是从她的第一本书《网络姻缘——跨国网络征婚口述实录》开始的。《网络姻缘》的反响很不错,先是《作家文摘》、《北京晚报》等全国几十家报刊连载,然后黄梅子又被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节目邀请为嘉宾,鲁豫对她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专访。节目播出以后一个星期,全国很多地方这本书都脱销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4,(31):69-69
★《魔法灰姑娘》安妮·海瑟薇因出演《公主日记》而成为公主专业户,这部灰姑娘的另类版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影片奇幻与童真并重,但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处理方面都有欠丰满。★《罗马假日》这部电影情节简单,但却凭借奥黛丽·赫本和派克两位主演的精彩表演和罗马的街头风景而  相似文献   

10.
近年,章子怡一直走红。前不久,章子怡又作为亚洲惟一的颁奖嘉宾出席第77届奥斯卡盛典,知名度跨越国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成龙的《尖峰时刻》、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香港众星群集的《2046》,以及日本、韩国等巨额投资影片都邀她担纲主演,她由邻家小妹一下子成了国际影星。但在成功的背后,章子怡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比如演武打几乎被毁容,周身的伤痛至今未愈等等。  相似文献   

11.
水云 《新闻天地》2006,(8):30-33
方静,国家一级播音员。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部。原《中国新闻》、《东方时空》主持人,现任《焦点访谈》主持人。方静并不是那种长得十分明艳的女孩儿。但不知为什么她出现时,却能让人直觉眼前一亮——某种淡定自若而又生动无比的气韵,似乎在她周身流溢不止,在熙熙攘攘、千人一面的人群中显得分外独立突出。再近距离仔细观察她的外貌穿着——一张干净的素脸、一头浓黑的长发、淡灰的衬衫长裤,看似随意自在实则细致讲究,如此远离张扬、自然妥帖、却又张显个性的装束,看上去更衬出她的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文化动态     
《中国新闻周刊》2001,(24):59-59
电影莎朗·斯通欲罢不能《本能2》原定执导约翰·麦克提尔南突然临阵退缩,执导另一部新片。扮演女主角的莎朗·斯通一番苦心付诸东流,近日将制片方米高梅公司告上法庭。她要求电影公司付出将近一亿美元的赔偿,但制片方则否认了她的指控。《剑鱼》击败《珍珠港》目前,成为美国票房新冠军的不是《珍珠港》,而是以网络犯罪为主题、耗资1840万美元的《剑鱼》。该片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网际空间”里隐藏的最深秘密。  相似文献   

13.
赵林云 《传媒》2006,(8):61-62
探索女性报纸的新闻之路 提出女性新闻概念,寻求理论指导到目前为止,《都市女报》是除了《中国妇女报》(周六报)之外唯一的一份女性日报类报纸,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和全国其他几家女性周报的差别.与《今日女报》、《现代女报》、《新女报》、《当代女报》和刚刚创刊的吉林的《时尚女报》相比,表面上看,仅仅是出版周期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她几乎是迥异于这几家同类报纸的办报模式和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     
《中国新闻周刊》2004,(20):69-69
《老头》 导演杨天乙此前从未拍过电 影,但她这部处女作就已经把 握住了纪录片的真谛。杨天乙 是先融入老人们的生活,才想 到去记录的,这让那些老头们 在她的镜头前,呈现出最真实 最平静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周喜俊,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女性作家,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一路走来,成就斐然。至今,她已出版《辣椒嫂》、《周喜俊剧作选》、《周喜俊说唱戏曲集》等专著7部,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曲艺》等发表文学、戏剧、曲艺、电视剧等各类文艺作品600余万字,多部作品获省级和全国奖项。因创作成绩突出,她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文联优秀青年文艺家等。2004年,由她编剧的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在荧屏亮相,好评如潮,成为当年重播率相当高的电视剧。随后,她创作了电视剧本《当家的男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和戏曲《七品村官》,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6.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剥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  相似文献   

17.
早就听同行们谈起军报《读之友》版,称她是广大基层官兵的良师益友。2003年暑假有幸到解放军报社学习,和《读之友》进行了零距离接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读之友》情系基层官兵、服务广大读的一片浓浓深情。综观该版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杨刚,邓颖超称她为"党和人民的忠诚的优秀女儿",胡乔木对她的评价是"富有热情又富有独特风格和识见的难得的作家"。其实,她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杨刚生前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她曾经编辑过《大众知识》、《大公报》,主编过香港、桂林、重庆的《大公报·文艺》,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影院门口犹豫了半晌。一个厅放《2046》,另一是《可可西里》。都想看,想啊想,竟误了开场。《2046》没从头开始看。 同去的阿飞说,我记得好像是开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有床戏,还是章子怡的白背,始终看不到她的胸,真懊恼啊! 看她的胸干嘛?章子怡是平胸,我1999 年在广州时见过。  相似文献   

20.
黄素影 《档案天地》2012,(4):4-6,17
黄素影。1919年1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原北京电影制片厂优秀演员。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救亡演剧宣传队、中国艺术剧社、中华剧艺社从事演剧活动,演出过《北京人》、《日出》、《雷雨》、《孔雀胆》等名剧。1949年调北影演员剧团。先后在数十部影片中扮演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十八岁走上表演之路,在《吕梁英雄》、《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等几十部影片中有过优秀表演。1984年,黄素影从北影退休。而后的她不但没有淡出荧屏。反而出现在更多的作品当中,《卧虎藏龙》、《手机》、《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第一书记》等一部又一部作品,见证了黄素影宝刀不老的实力。她应该是中国还活跃在银幕上的最年长的电影演员。1993年,她因《天伦》获第三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1997年,获第六届学会奖金凤凰奖;2001年,她因《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02年获得第六届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2003年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2009年第十三届“北京放映”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