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佛学角度分析读者对《红楼梦》的解读和接受方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种。因为解读和接受方式不同,所观照到的景象不同,读者从中接受的思想内容也不同,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是读者所熟悉的。而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马修道院》,读者知道的却不多。这部书我国解放前虽有译本(名《帕尔玛宫闱秘史》),但印行数量很  相似文献   

3.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是被深度介绍到中国的美国小说之一,不同译者、读者、研究者对它做出了各自的阐释或得到不同的阅读感受。本文从研究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的传播状况入手,比较了多个译文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风格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媒体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分析了各层次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接受倾向与阅读特点,尤其对该小说及其节选在大中学英语、语文、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是被深度介绍到中国的美国小说之一,不同译者、读者、研究者对它做出了各自的阐释或得到不同的阅读感受。本文从研究这部小说在当代中国的传播状况入手,比较了多个译文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与风格差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媒体与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分析了各层次读者对这部小说的接受倾向与阅读特点,尤其对该小说及其节选在大中学英语、语文、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生存环境的剖析 ,从人物所处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出发 ,阐述了人物个体世界的特征 ,挖掘出文章中与真实世界相对立、相碰撞的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宁静美好而不可及的世界 ,表达了对这部作品主旨的看法 ,指出作品触动人心之魅力所在 ,并对喜爱这部作品的读者心理进行了尝试性初探。  相似文献   

6.
《教父》自上世纪60年代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欢迎,其魅力经久不衰。正如朱光潜先生提出的悲剧快感一样,复仇小说也给读者带来了难以抗拒的复仇快感。对于该情节的形成,本文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角度出发,来分析《教父》这部复仇小说对读者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力和所感受到的复仇快感。  相似文献   

7.
<(玫瑰门>这部长篇小说主要叙述的是在文革背景下三位女性所经历的坎坷命运.铁凝运用高超成熟的叙事手法,从叙事视角、叙事顺序、叙事情节、重复叙事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她们的悲苦命运之旅.  相似文献   

8.
《简·爱》这部英国文学作品自从出版以来就一直拥有广泛的忠实的读者。是一部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能够带着读者走进当时的英国社会,真正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带领人们走进了世界文学的殿堂。《简·爱》这部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值得读者一而再再而三的细致朗读和慢慢品味,除了其叙述的故事、表现的主题以及表现方式的独特外,它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和语言特点就是非常大的亮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体味。围绕《简·爱》中描写女性的语言特征这一特色,展示自己的所见,希望对读者在理解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暗中的笑声>是俄裔美国试验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早期作品.在小说中,纳搏克夫以"笑"为切入口,从"笑读者"、"笑人物"、"笑自己"等三个方面揭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特征."笑读者"旨在揭示小说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的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读者所期待的真实;"笑人物" 是让作品充满荒诞和滑稽,引发读者对人类自身境地的思考;"笑自己" 则透露出纳博科夫的自我解嘲,揭示出后现代小说所特有的绝望又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学者对它的兴趣和大部分有关这部短篇的评论主要源于小说两个显著的特点:打乱的时间编排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本文旨在讨论福克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与技巧,研究它们通过对读者施加影响。从而在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作为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为最著名的作品,其在英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这部作品所散发出的光彩仍然对很多读者产生重要影响,被它其中包含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也是我们高中阶段拓展自己阅读量的推荐作品。  相似文献   

12.
《飘》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便畅销不衰,小说主人公郝思嘉在艰难的生活历程中所表现出的爱情观,所实现的社会角色转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她以丰满、多元、矛盾、复杂而又立体的鲜明性格形象吸引着无数读者。  相似文献   

13.
孙振笃先生的散文集《鸿踏雪泥》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为这部作品的第一批读者,我不仅为作品中昕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人生体悟所深深打动,而且对作品中所传达的深刻的散文创作理念赞赏不已。  相似文献   

14.
约翰·伊夫林日记是英国日记中一部巨著。它实现了出色的记事功能,作者不但兴趣广泛,而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展示出一幅独具特色的绘卷,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缺乏日记文类所特有的私密性与即时性特点,读者所看到的伊夫林是他塑造出的威严、虔诚的自我形象,因而这部日记实际上更接近于回忆录。  相似文献   

15.
《败仗》是美国当代作家韦尔蒂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韦尔蒂所选择的主体外部零聚焦与局部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模式以及以直接引语展开故事的方式使该作品充满了客观性、戏剧化的效果。由此,可以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韦尔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方法1.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客观的存在物,是对作品的观赏者而言的。一部艺术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了.其价值和意义才会体现出来.而读者从什么观点、立场、方法出发去阅读这部作品.就决定了他对这部作品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是决定性的。因此,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在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方法是作为主体的读者与作为客体的作品之间的中介,是客体的对应物,在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引起评论家和读者广泛关注的《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出版后,评论家对此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这部作品带给读者的文学价值。《德伯家的苔丝》中存在的大量的象征给予了这部作品生命力,也表达出了主人公悲惨的结局。从象征主义分析这部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以及作品更深刻的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应该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这是读者批评的原则;《云水谣》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获得观众(读者)的一致好评,深谙读者批评理论之主旨。  相似文献   

19.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王静 《文教资料》2012,(10):11-12
阎连科在小说《丁庄梦》中不仅揭露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精神性弱点、人性中的恶与美,而且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无一不感受到阎连科的诚挚心灵,以及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丁庄梦》正是作家怀揣着时代良知所做的一场诚实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