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2.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此句依托“道”而言“无为”,实质上就是从“道”之和谐的根底出发,指明“无为而无不为”乃复归“道”之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老子在《老子》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并赋予它以形而上的意义。认为“道”是宇宙之最终依据,“道”生“有”和“无”,“无”是天地之始;“有”是万物之母,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而完整地完成了以“道”为宇宙之根本地宇宙本体论。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无为”思想,并以“无为”作为人生活的根本根据,倡导不争、尚无、处下、守柔、虚静的思想理念。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独特的哲学语境。在哲学语境的笼罩下,该书蕴含了“无为”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证老子“无为”思想与西周之.“德”在内向追求上的一致性,以及老子“无为”思想对西周之“德”的继承,深刻揭示了老子“无为”思想在观念领域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老子》一书有其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的展开以“道”为中心,老子对“道”有着多侧面的界定和描述,综括而言,“道”具有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的五官无法把握、“无为”、客观存在、可以认识等特点。老子哲学对孔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论语》中有老子“道”论的明显折射、“无为”思想深刻影响了孔子、谦虚不自满思想对孔子有重要影响、“不言之教”对孔子有明显影响。探讨老子哲学的体系,揭示老子哲学对孔子的影响,对把握先秦哲学的真实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鬼谷子》对纵横学说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引入老子的“道”论及其概念、范畴,使得纵横学说理论化、系统化。其具体做法是:把游说之术纳入“道”,寻找纵横学说的理论依托;把道家“阴阳气化论”引入游说领域,解决游说理论的产生过程;利用老子“崇阴尚柔”的思想揭示谋略的本质;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袭用,设计纵横学说的总原则;利用道家的辩证观念,总结纵横之术的方法。从《鬼谷子》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袭用与改造来看,《鬼谷子》的成书不可能晚于战国后期。  相似文献   

7.
一些学者认为“无为”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否定,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无为”一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基本精神是保障事物的自然发展,“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和“无不为”有机统 一。“无为”思想从政治、功利、美善和生态不同层面充分展示了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无为是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老子》和《庄子》,通过政治理论和人生哲学两个层面对“无为”思想进行具体的阐述.对比性地分析《老子》与《庄子》的无为思想,能更清晰地展现出无为的治国理念与个人修养的作用,有利于探讨无为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道德经》为根据,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思想理念,探索老子思想的“低调”。以“道”为根本,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老子思想中“无为”,之真所在,展现其深入浅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
《老子》书表达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思想是否是一个体系?这个问题早被司马迁予以正确的解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所贯遵,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老子思想就是由贵道、虚无和无为这三个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在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老子的思想体系是否哲学体系。先说哲学体系,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哲学不能没有体系。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的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小逻辑》第2版第56页)黑格尔认为:哲学体…  相似文献   

11.
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自然地学会目标语言.  相似文献   

12.
运用对比法,详细分析了英语和德语两种语言的不同,使我们对这两种语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世纪里,对通识教育进行反思与深化仍是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未竟之业。对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之路的探索,可在参考世界知名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师配备、评价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影视艺术是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结合的产物 ,但一个专事影院 ,一个步入家庭。它们有共性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但更有个性 ,“你还是你 ,我还是我”。它们都在发展 ,但后来居上 ,中心位移 ,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5.
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是秦国和楚国晚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材料阙如,故其事迹不明。《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史记》中死亡的“昌平君”应该根据睡虎地简更正为“昌文君”。笔者认为《史记》并没有错,通过对两种资料的参互比对,发现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曾经被楚将拥立为“荆王”来反秦,并推测两人可能就是楚考烈王的弟弟。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也同样面临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问题.高等学校如何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涪陵师范学院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中,总结出高等学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当树立科学定位观、效益观、质量观、人才观、政绩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经济》1998-2007年论文引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对《教育与经济》(1998—2007年)10年共40期发文所附引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定量地描述了该刊引文量、引文来源、引文类型、引文年代、自引量等分布,试图揭示我国教育经济学科研究人员在利用文献上的一些特征,以期为教育经济学科文献的利用、流通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传承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的积淀而形成的不同社会背景环境下的文化习俗差异之现象对比,来说明文化习俗对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制约作用,语言翻译工作者想要流畅、顺利地进行语言的转换首先要了解它国的文化习俗之不同于本国国情。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体(translationese)是我国各类翻译作品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翻译体的存在使译文生硬、晦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该文提出在翻译中可采用视点转化的方式。几种常见的方式包括:词类转化、正反转换、主体转换等。这些方式的使用可使译文摆脱翻译腔,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人生使命三责任模型、人生进取三阶段模型、人生命运竞争能力三板块模型、人生命运二决定力模型等四个社会学模型作出了定性建模描述,并对四个模型在青少年人生教育中的应用作了探讨,提出人生的志向、愿望、态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