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这是一篇事件性通讯,它通过西丰县印刷厂非法印发“阴票”这一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该厂负责人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认识上产生的偏颇和困惑,在行动上的荒唐可笑。 这篇通讯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是记叙性通讯常用的一种形式。 这篇通讯是批评性报道,它的特点是,让被批评对象自己出来“亮相”。揭露、批评厂长非法印制“阴票”的荒谬、困惑,不是记者直接抛面;而是让  相似文献   

2.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与此同时,新华社也刊发多篇深度报道,对山西隧道爆炸事故、新交规"闯黄灯"之争等民众关切的热点事件,进行了追踪和调查。央视的《新闻联播》,也一改往日的稳重平和,增加了监督性报道的数量。一位网友在1月12日的微博里说:很久没看《新闻联播》了,今天看了感觉变化挺大,没有一条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3.
谈谈新闻标题徐永恒一1996年8月,我采写的一组有关重庆铁路分局一辆警车路遇特大交通事故不参加施救的批评报道发表后,重庆铁路分局的领导派人给记者站送来公函,表示接受本报对有关当事人的批评,同时在口头上对新闻标题中使用“见死不救”一词是否准确提出了商议...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20日,河南日报发表的通讯《顶梁柱》,报道了郑州市中原区石佛乡南流村党支部书记张水泉忍辱负重,坚持原则,维护群众和集体利益的事迹。这篇通讯发表以后。在广大农村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基层干部看后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从中受到了教育和鼓舞。省委书记侯宗宾同志看了报道后,专门给张水泉同志写了一封长信表示慰问和支持,春节期  相似文献   

5.
《我看林业这十年》是1988年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的一篇通讯,在全国优秀广播节目评选会上获得特别奖。这篇通讯讲了十年造林,讲了十年毁林,表明了我们的觉醒,催人奋起,堪称一篇深刻的国情报告。这或许是这篇报道最成功之处。据了解,这篇通讯播出以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国务院林业部部长高德占专门致函中央台表示感谢,还组织了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代表集中收听。听众  相似文献   

6.
“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小的新闻事实也可以表现大的新闻主题。本文试图对新闻媒介中的“以小见大”现象作些剖视。先让我们看两则报道。《洪湖报》1988年4月28日刊登了一篇题为《有酒不卖开车人》的消息,写的是饮食个体户刘成林不卖酒给开车人的事。《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是刊登在1980年6月15日《孝感报》上的一篇小通讯,写的是会计伢在分油时嫌王二婆的油壶小了的事。这两篇报道都不足300字,可谓事情小,篇幅也小,但这两篇报道却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前者获得了  相似文献   

7.
5月14日深圳一家报纸有篇叫做《比车祸更可怕的是“纯属巧合”的心理》的批评文章。该文说,5月10日夜间,著名演员牛振华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当场死亡。牛振华事件让人同情,但是对于牛振华的死,一种“宿命”和“纯属巧合”的论调,听了却让人有点别扭。读至此,笔者颇觉奇怪,近来颇为关注这一事件的报道,怎么就没看到这样的“宿命”论调呢?再往下看才知,该文用于批评的靶子,是作者从一篇报道中延伸出来的。原来在一篇报道中,牛振华生前好友、著名相声演员奇志在牛振华死后,向外界透露了一个情况:“牛振华与9年前出车祸的演员洛桑,都是死在白石桥…  相似文献   

8.
1996年8月份,《南方日报》对雷州市“7.11”海难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海难中玩忽职守的两名责任人被判刑,另有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国家农业部专为此事发出通报;遇难者家属得到了妥善安置.收到民政部〔」和社会备界捐助的大量财物。报道达到了鞭挞丑恶.弘扬正气的目的。作为连续报道的首篇消息《雷州市渔民出海遇难水产局领导见死不救》是我所参于采写的批评报道中较为满意的一篇,它的获奖得益于整个系列报道采写及策划上的几点成功之处。一、读者来信部记者也要有抱新闻的意识。按老眼光,来信部的记者是揣…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批评报道的同志,深感批评难,促使被批评的人和事得到处理更难。从人民日报去年全年和今年1至6月一至四版批评稿及其反应的分析,也证实了这点。人民日报一至四版,一年半共发批评稿187篇,平均每月10篇,比各中央级和省市级机关报刊登的要多,这说明人民日报开展批评是比较经常的。批评后有处理结果的报道,计31起,占187篇的16.5%。由于有些批评稿是泛指的,不要求批评者公开答复;有些  相似文献   

10.
抓改革的“热”点,触及批评这个“难”点,无疑难度大,且有风险。去年,我写了一篇批评报道《安平县医院医德何在》,报道了一位喝农药中毒的农妇20分钟后送往安平县医院,因为该院医疗设备失修、值班医生看闲书等一系列失职行为而贻误了抢救时机,使一个有救的患者命丧黄泉(详见9月10日河北工人报一版)。  相似文献   

11.
报纸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连续报道,是报纸常用的报道形式。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的剖析,引出普遍性的经验或教训,可以达到指导工作、澄清认识、教育读者之目的。今年3月26日至5月19日,人民日报对辽宁纠正错捕三律师案进行的连续报道,除了在头版发了两个头条新闻一篇评论外,还连续在国内专页(政治·法律)版发了一篇答记者问,一篇纠正错案纪实的长篇通讯,一篇由著名法律专家写的分析文章。从社会效果看,应当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2.
新闻观察     
最近,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花谢旧金山》因其中的不当文字招来读者的批评,媒体人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请看深圳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刘绩辉的《一篇报道何以引来批评如潮》。  相似文献   

13.
4月22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有一则新闻:湖北黄梅县委于4月2日在全县通讯工作会议上,给曾在党报上发表批评县委工作稿件的胡金胜发了特等奖,以表彰他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勇于批评的精神。读了这篇报道,感到新鲜。花钱买批评,高价征求意见之类的事,前段时间工商界似有所闻,但象黄梅县委这样郑重其事地作出决  相似文献   

14.
《竟有如此仗势欺人者》这篇批评报道,河北日报去年11月10日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河北省委几位主要负责同志都曾批示,邢崇智书记几次打电话过问此事。许多同志认为,这篇稿子象一把手术刀,切中了社会时弊,扶持了正气,抨击了邪恶,是一篇比较成功的批评稿件.这里,我就采写这篇报道的前前后后,谈点感受。近几年对公安队伍中存在问题的了解,使我与群众产生了共鸣.我们的公安队伍,从整体看是好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治安做出很大贡献.但是,这几  相似文献   

15.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 《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16.
9月9日,我与分社同行夏儒阁合作采写的通讯《浦东在加速——邓小平南巡以后看浦东》被总社播出.,第2天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上海市长黄菊等领导同志表扬了这篇稿件,一些新闻抖前辈称此稿”有新意,有深度”,许多相识的同行和读者也纷纷来电,有的说“这篇稿子发得很及时”,有的说“稿子很好读”,有的说“看了这篇通讯,好象到了一次浦东……”读者满意,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说句真话,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轻松过。因为,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浦东,太需要报道,太需要好报道了。而作为记者,我们一直没有拿出比较理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报纸对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连续报道,是报纸常用的报道形式。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即通过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的剖析,引出普遍性的经验或教训,可以达到指导工作、澄清认识、教育读者之目的。今年3月26日至5月19日,人民日报对辽宁纠正错捕三律师案进行的连续报道,除了在头版发了两个头条新闻一篇评论外,还连续在国內专页(政治·法律)版发了一篇答记者问,一篇纠正错案纪实的长篇通讯,一篇由著名法律专家写的分析文章。从社会效果看,应当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连续报道。律师被捕案的典型性 5年前,辽宁省鞍山市所属的台安县机械厂轧钢  相似文献   

18.
一次最严厉的批评1959年11月18日,周总理的秘书顾明同志通知我,总理要找我谈话,要我马上到西华厅去。这是我一生中受到周总理的最严厉的批评。当我走进总理办公室时,周总理正在批阅文件。他先把一封信给我看。这是李富春同志写给小平同志并报周总理的信,内容是批评人民日报11月16日在第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1月到10月全国工业生产情况,报道这十个月工业生产总值比1958年同期增长48.9%。富春同志认为,这篇报道严重违反中央规定。  相似文献   

19.
报纸没有批评报道就难以抑恶扬善,就会失去战斗力。但是,要写好一篇好的批评报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人认为,要写好一篇好的批评报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批评报道一定要完全真实,不能满足“基本准确”。否则,受批评单位就不服气,甚至惹事生非。所以,批评报道在发表前,报社和作者要把稿件送被批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批评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决不能马虎了事。二、作者要有明确的批评目的。批评一定要出于公心,决不能为泄私愤而写稿。指导思想不明确,肯定写不出好的批评稿件。  相似文献   

20.
不多见的首长批示 2011年12月29日,《解放军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通讯《具体到人,落实到位》。当天,一位军委首长在刊有这篇报道的报纸上作了如下批示:这篇报道好!南京军区某部的这条经验朴实无华.但反映了基层建设的规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