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传统雕塑的色彩语言及其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在中国传统的雕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哲学美学思想,其形式具有绘画性、装饰性、多样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雕塑创作的用色应该继承传统雕塑丰富的色彩语言形式,弘扬本民族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艺术分类中,雕塑本是一种典范的空间艺术,同时雕塑艺术也常不宜表现过于深奥的哲理内容,而且雕塑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漫长而枯燥乏味的。但艺术家邵平的诗韵功夫雕塑艺术创作,不仅将空间艺术时间化了,而且也将雕塑艺术的内涵哲理化以及将枯燥的创作过程艺术化与仪式化了,其诗韵功夫雕塑因丰富的美学意蕴而成为了"有思想的雕塑"。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数码艺术在雕塑艺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数码艺术雕塑作品已经能够虚拟出近乎完美的艺术效果。数码艺术改变了传统的雕塑创作和制作方式,雕塑艺术的传播也越来越数码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依托于特定的雕塑语言艺术,传统雕塑语言艺术是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根基。而当代雕塑教学与创造对古代雕塑语言艺术的忽视成为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桎梏。发掘古代雕塑语言艺术特质,将其精华融于当代雕塑艺术教学与创造,实现古典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与创作的合理融合,可以为我国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装饰雕塑的现代教学为主题,继承传统发展创新,在创作理念、设计制作、应用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扩展对雕塑的认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环境雕塑创作中景观设计理念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塑与景观长久以来就具有密切的联系,而真正让雕塑摆脱了园林装饰物的狭小领域,形成环境雕塑的概念却是因为景观设计理念与艺术思想的进化,因此环境雕塑创作与景观设计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很多环境雕塑作品很难说是单纯的雕塑,还是景观设计的产物,两者在艺术观念、创作手法、视觉形态上拥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雕塑创作曾经是中国雕塑创作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它只是中国多元创作形式的方式之一,而且其创作方法被一部分人质疑并扣上没落艺术的帽子。笔者就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在中国的缘起及发展进行论证,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现实主义雕塑创作将会与时俱进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方雕塑话语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渗透,中国雕塑语言逐渐失去了本体话语的权威地位,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因此惟有将古典雕塑语言特质与当代雕塑教学、创作有效对接,才能催动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古典雕塑艺术焕发出时代华彩。  相似文献   

9.
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的创作在艺术中上居于重要地位,是西方雕塑作品生发的源头,是开创性艺术,并有自身的特色,希腊古典时期雕塑的题材呈现多样化趋势;并且在表现内容上也有很大的突破;造型艺术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秦始皇兵马俑的材料,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征,写实手法等几方面来谈一谈从秦俑中看到的中国传统雕塑的美。  相似文献   

11.
李梅 《培训与研究》2007,24(6):41-42
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蕴涵精神品性和美学价值,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丰富多样的艺术门类,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带永恒性的主题和题材性内容,继承艺术文化传统中独特的创作方法,这是我们继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所在。对于艺术传统的继承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艺术自身的不断发展。继承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二者是套切联系的,没有艺术的创新发展,就谈不上很好的继承。  相似文献   

12.
陆文夫的许多作品,内容涉及美食,但重点不是记录品尝美食的心情与过程,而是将美食当做艺术作品来看待。陆文夫认为,美食创造和美食欣赏是一门艺术活动,应遵循其艺术的审美规律,结合审美主体的文化条件和艺术欣赏的诗意环境,解决美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问题,而美食接受主体也应投身美食文化的创作与实践中,使美食艺术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以形传神,这是中国艺术创作的原则,也是审美的原则,中国的绘画、雕塑、舞蹈、戏剧无不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这与西方艺术依形绘形的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原则形成了显明的反差。中国艺术何以如此必然地走向这一道路,是由于哺育他的是独特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才的问题,尤其应引起足够重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艺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创造能力培养,结果导致学生纵然有较强的美术基础,仍难以在专业设计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与国外设计教育的大趋势相左,这是与艺术设计的本质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5.
大足石窟艺术是“唐盛而宋不衰”的最好的例证。它具有三方面突出的典型性:宗教性与世俗性的有机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舍;规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它是遵循艺术创造规律、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的成功范例,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发展产物,给我们以无比深刻而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陶瓷雕塑的产生是对传统陶瓷艺术精华的继承,在雕塑艺术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的表现手法,可概括为2个方面,即成型手法和装饰手法。成型手法,主要是指手工成型与模制成型。手工成型就是直接用手作用于陶瓷雕塑坯,对陶瓷雕塑坯进行体形塑造、肌理表现等,其中包括盘泥条成型,泥板成型,泥条、泥板结合成型;模制成型则是利用模具直接制出空膛坯胎,然后进行再塑造处理。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丰富学校美术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但目前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从教学观念、教师素质、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评价反馈、环境创设方面提出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写意人物画写生教学是建立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意识;重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创作高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传承能力及创作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