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死”辨     
《殽之战》中“其为死君乎”,课本注为“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心愿)吗?”这个注释错解了“死君”之义。在先秦时代,对“死”的称呼是很讲究等级的,不能随便乱称呼,如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称卒,一般平民死才称死。晋文公是诸候王,怎么能称其死为“死”呢?“死君”应解为“忘记先君”。《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中  相似文献   

2.
多味果     
多味果“教师”名称的由来古人把家庭教师称为“西席”,这是尊称。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意,给老师安排的席位为坐西向东。“先生”,本来是对父兄及年长有学问的人的称呼。而老师是君、文、师三尊之一,且从事教学的人大都是年长有见识者。因此...  相似文献   

3.
曹长发 《语文知识》2006,(10):27-27
“卿”,古时高级官名,作第二人称代词时,一般用于君称臣,也可作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表示亲爱的称呼。但在魏晋以前.“卿”作为夫妻间的称呼仅限于丈夫称妻子,妻子对丈夫不能称“卿”,而要称“君”。如《孔雀东南飞》一诗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对话——“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的称呼艺术是十分高超的,它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含蓄隽永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便会发觉其味无穷。一、称呼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烈士、爱国青年的无限尊敬之情。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先生“向来这样想,这样说”,但当她为革命英勇牺牲后,鲁迅先生不再称她为“学生”了,而是称她为“刘和珍君”,对她表示了极大的尊敬。出于同样的原因,鲁迅先生称与刘和珍同  相似文献   

5.
<正>师:同学们,朱熹曾说读书要留意那“缝罅处”,从“缝罅处”去体悟。所谓“缝罅”,就是不合常情、有悖常理的地方,是文章里的差异点、矛盾处。古人有“评史”“论史”“疑史”的传统,今人也应有敢于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请你“放开眼光”,找一找《鸿门宴》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生:我发现人物之间相互的称呼有反常之处。刘邦与张良是君尊臣卑的君臣关系,张良亦自称“臣”,这符合常理。但不合常理的是,刘邦在与张良的对话中,反常地称张良为“君”,称己为“吾”,且打破了君臣关系,竟说“君为我呼入,  相似文献   

6.
第二部分班级教师职责比较承担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在各国有不同的称呼。苏联、德国称班主任,法国在八十年代前称班主任,现在改称“导师”,有时干脆称“班级评议会主席”,日本叫“班级担任教师”,英国称“导师”,美国的称呼也不一致,有的称“班级顾问”,有的称“辅导员”,“本班教师”,等等。尽管他  相似文献   

7.
王华  王燕丽 《河南教育》2009,(11):46-46
开篇先作解题:平原君,指陈平原先生。习惯这样称呼,除去“君”的尊称之外,也有点对“卿相之侠”的联想。平原君赵胜,战国时代赵国惠文王的弟弟,靠“招天下贤士”而“显名诸侯”。这是见之于《史记·游侠列传》的记载的。题跋,这里只是借用,  相似文献   

8.
《史记·周本纪》“昔我先王世后稷”的“王”并非衍文,文献中没有“我先”的文例。在称呼其先人祖辈时,往往在“我先”后附缀上各类敬称成分或指别成分,以增加语义的明确性;《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国昌平君”一句,“相国”应和“昌平君”断开,所指的对象是吕不韦而非昌平君。前文语境中如果出现“相国”的所指代对象,那么后文则可以单以“相国”回指前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变得随意起来。近两年“老板”一词很是当道,成了很多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对自己导师的称呼。研究生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历史似乎并不短,起先是理工科研究生们这样称呼自己的导师,后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们也跟上了这趟时髦;最初只有部分个性活跃的研究生公开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那些沉稳、谨慎、思想“上进”的研究生也在私下交谈中称起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来。“老板”称呼的风行,迅速挤占了“先生”、“导师”、“教授”、“老师”之类称…  相似文献   

10.
另一种“老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板的称呼,大体始于改革开放个体户、私营业主等经商阶层的出现,这一称呼饱蕴崇拜、渴望、炫耀和讥蔑之意。20世纪90年代,“老板”称呼蔓延至大学校园,起先是理工科研究生们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们也跟上了这趟时髦;最初只有部分个性活跃的研究生公开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后来那些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思想“上进”的研究生也在私下交谈中暗地里称起自己的导师为“老板”来。“老板”称呼的风行,迅速挤占了“先生”、“导师”、“教授”、“老师”之类称呼的市场。导师“老板”称呼的由来,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打开电视,只要是“访谈”一类的节目,而被访者又是“明星”一类的角色,则主访方往往无不以“老师”相称,而客方也往往无不乐而受之,泰然以“老师”自居了,但笔者却觉得十分别扭。称呼或称谓不同于名字,称呼与称谓体现了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我国是一个颇讲究名分和称呼的国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则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恐怕这才是“老师”的正解。长期以来,“老师”一词事实上已经成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但这种区别现在却日见模糊。如果说为了表示尊重,则应该心敬胜于口…  相似文献   

12.
课本在纠“左”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成绩斐然,比如第42页将原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更改为“法国大革命”即是一例。“大革命”是18世纪末法国的革命者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的称呼,时人和后人也都习惯称它为“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这样称呼它。直到1934年斯大林称之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苏联史学界于是对法国革命改变了称呼。建国初期我国全盘引进苏联关于世界历史的学科体系,也同时引进了这个提法。但全世界各国的史学界,依然沿用“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文革后我国史学界拨乱反正,也恢复了“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新课…  相似文献   

13.
当下关于“美”的话题特别多,也特别流行。“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这样的称呼令人目不暇接,也着实令人感动。静心细想,这些“最美”的称呼背后,你会发现,都有着一颗最关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在校学生叫他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王老师”、“李老师”,学生家长照例也跟着孩子一样叫“王老师”、“李老师”,称呼虽同,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完全不同,显然是无须多说的废话。正如孩子叫他的姥姥曰“外婆”,其父也跟着叫“外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政治教师更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力量,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青年学生思想品格的培育者。但“马列老太太”这样的称呼伴随着政治教师走过了数十载春秋,在人们眼中,语文教师文思泉涌、出口成章;数学教师头脑灵活、思维  相似文献   

16.
“家”、“舍”这两个词在表称呼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它们都是谦辞。但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其用法又有各自不相同之处,下面加以具体说明:“家”作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对人  相似文献   

17.
在近期热播的大片《关云长》中,关云长的嫂嫂(刘备的老婆)竟然称呼关羽作“二哥”。这显然是不懂古代称呼的现代叫法。其实应该称呼“二叔”。在古代,女性对其丈夫弟弟的称呼一般都是“叔叔”。在(仨国演义勇中“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护送嫂嫂时,嫂嫂都称呼关云长为“二叔”。在《水浒传》中,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莲也是对丈夫的弟弟武松称“叔叔...  相似文献   

18.
成为93/4老师     
蔡慧瑜 《师道》2024,(2):29-30
<正>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面对教育的时代性,我们需要一次次重新出发,带领学生走向未来。同时不能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要谨记从儿童视角出发,去审视教育生命,保持鲜活。一、93/4之争成为93/4老师时,我已是教龄十多年的“青年老教师”了。孩子们在背后称呼我为“我们的Lydia老师”,而我则从这个称呼里揣摩着学生对我的喜爱程度,有些小满足。  相似文献   

19.
袁恩吉 《中文自修》2022,(11):53-55
<正>众所周知,上海简称“申”,这个称呼来源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他的事迹并不像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那样脍炙人口,但作为一名活跃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晚期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其实同样波澜壮阔。本期《历史驿站》为大家带来春申君的故事,解读他与上海的传说。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古代也是受人敬重的职业。先秦时期,把教师称为“师傅”,可见人们对教师的敬重程度。如今在高等学府授予教师以“教授”、“讲师”、“助教”等职称,是根据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和专业水平授予的,而这几种称谓在古代都有。“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始,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助教”为国子监教师的称呼,协助国子博士传授儒学经学。“博士”之称源于战国,至唐宋时期,各专业学校更有“律学”、“算学”、“书学”博士之分。先秦至汉代有称教师为“师资”的。汉代还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