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作者原文: 沪水县公安边防大队认真开展“条令学习月”活动 为强化官兵的条令条例意识,做到依法管理部队。根据公安部《关于在全国公安边防部队中开展“条令学习月”活动的通知》和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精神,泸水县公安边防大队于4月28日至5月28日历时一个月,认真组织官兵开展了“条令学习月”活动,在部队中再次掀起了学习条令条例的新高潮。 在开展这次“条令学习月”活动中,该大队采取集中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组织官兵学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伍条令》、《警备条令》、《军官…  相似文献   

2.
为了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牢记小平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本刊今摘要刊登1994年12月召开的“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巡礼》,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第1373—1386页)。论文作者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林枫。 这篇文章从以下七个方面概述了邓小平的重要新闻论述:“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为“安下心来搞建设”创造良好的新闻舆论环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以利坚持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批评“在党性和人民性的问题上提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新闻部门“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反对“‘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不能再搞什么政治运动,但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批评“形式主义多”,提倡“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办好报纸的前提在领导”,“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文章认为:邓小平的新闻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3.
新 闻批评难 ,一直是困扰新闻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 ,开展新闻批评更难。一些地方的领导总是以种种理由 ,限制新闻批评的正常开展。有些新闻媒体也视新闻批评为畏途 ,或怕引火烧身 ,或恐官司缠身 ,避之惟恐不及。部分编辑记者也嫌麻烦 ,怕惹事 ,不愿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 ,更是使用各种手段 ,利用种种借口 ,阻挠对其进行新闻批评。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就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帮助我们解决这些糊涂认识 ,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新闻批评。用“三个代表”思想认识新闻批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  相似文献   

4.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陈坦言没有把邓小平重要的两句话写进报道,是“最遗憾的地方”。一句是“不要搞政治活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了,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有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  相似文献   

5.
亦杰 《报刊之友》2008,(11):46-46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陈坦言没有把邓小平重要的两句话写进报道,是“最遗憾的地方”。一句是“不要搞政治活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另一句是“年纪大了,要自觉下了,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有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  相似文献   

6.
日上午,河南省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省会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座谈,就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与会同志认为,学习教育活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要继续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带好头,做出表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张锐出席会议并讲了话。本刊记者报道郭俊华摄影省会部分老新闻工作者就如何搞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花钱做广告者比比皆是,花钱买批评则实属罕见。然而,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主办的《领导工作研究》杂志却每年不惜花费重金,开展评刊活动,在杂志花钱买批评方面开创了先河。 他们从1992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报纸上的会议报道枯燥乏味、重复单调,占的版面不少,但受众的关注度却很低。XlS,l,平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机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在这里,他对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相似文献   

10.
时下和一些基层报道员在一块闲侃,常听他们哀叹道:在“小单位”搞新闻没有大发展。诚然,在“小单位”凡事都受到约束和一定的限制,就新闻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因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它们的区别在于“小单位”的工作相对较为单一,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也就相对较少。在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环境下报道员写稿往往受到局限,要想使新闻报道工作开展得好,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当然,这些并不是阻碍基层报道员成长发展的客观因素。小天地里也可能有较大的作为。这就要求在肯干、实干的基础上,要多动脑筋想办法,长双“新闻眼”。…  相似文献   

11.
批评报道(或问题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已成为记者手中的“重武器”。但许多记者却因此而招来不少麻烦,令他们十分头疼。尤其是企业报记者,他们把批评报道看作一块热红薯,想吃,但又怕烫手。其顾虑有两点,一是怕得罪被批评单位领导,给以后的采访造成困难;二是怕影响被批评单位的正常工作。这些顾虑是有一定道理的。企业报记者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如果批评了某单位,而这个单位的领导如果不明事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李福顺在最近召开的全市新闻工作会议上,批评了一些单位大小会议都要上报纸,一些领导干部在电视中露面过多的现象,要求报纸不当“会议公报”,领导不当“电视明星”。李福顺说:“报纸上总报会议,领导总上电视,一是拉开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二是宣传效果不好,老百姓不爱看。”他说:“这种情况只靠新闻单位是很难顶住的。所以我今天给  相似文献   

13.
何本昌 《新闻界》2001,(1):28-29
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中,不时碰到一种现象,即某些单位的个别人,一旦被媒体曝光了,受到批评,便一触即跳,或抓住批评报道中个别字句与新闻单位纠缠不休,或开口就以“名誉侵权”、“打官司”相威胁。每每如此,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采编人员便大发感慨:“舆论监督何其难 !”“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太差了 !”   毋庸置疑,舆论监督的顺利实施,以及舆论监督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等不来的。面对舆论监督普遍难这一情势,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己任,依…  相似文献   

14.
忻州市档案馆自去年大范围地开展社会档案征集活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些老领导、老摄影家及社会知名人士除积极主动向市档案馆捐赠自己的有关档案资料外,还主动提供征集线索,积极协助档案馆开展档案资料征集工作,特别是把每年五月确定为社会档案资料征集月活动以来,市档案馆征集人员按照“征集方案”的要求,深入机关、社区、家庭,社会档案资料征集收获颇丰。今年的档案资料征集月活动,量化、细化了征集方案,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的档案资料征集责任制,召开了原市级老领导参加的大事记忆恳谈会,  相似文献   

15.
如今不少读都抱怨党报不好看,说党报上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消息多,而值得百姓关注的东西却太少,这也是一些地市党报发行量不断下滑甚至依靠宣传部门下派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党报工作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条条框框,将上级精神“翻译”成老百姓的语言,也就是多说亲民话。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最近在讲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时指出,建设精神文明,不要刮风,不要搞形式主义。从现在起,每年应当抓几件实事。如各个部门都要认真研究职业道德问题,要研究出几个字,几句话,响亮地提出来。  相似文献   

17.
日照市东港区人武部政委梁化勇自任军分区新闻干事始,就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不管是他任人武部副政委、部长还是政委,结合工作搞报道已成了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他都有二三十篇稿件见报,且大都是要闻。其他单位的新闻干事都以为这位大名鼎鼎的梁化勇是位专职报道干事呢,而本单位的同志则都喜欢叫他“报道政委”。染政委有个好习惯,每周至少下基层一次。一来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来搞调研,看能否顺手抓几条“活鱼”来。梁政委搞调研写稿子,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见报而写稿,而是通过写稿提炼出一种反映时代强音的…  相似文献   

18.
赵秀涛 《军事记者》2005,(11):51-51
俗语讲:“勤能补拙”。其意不外乎是说,干工作或某件事时要想出成效,只有“勤”字当头,才能补上“拙”。那么只抓住一个“勤”字。工作就一定能有起色吗?未必!笔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如何运用“勤”的问题。用得不好,也会“勤”而无功、劳而无获。据报道:英国有一人通读诗书二万卷,却一篇章不会做,一首诗歌不会写。我们有许多搞新闻报道的同志,每天忙着搞采访,晚上挑灯夜战忙写稿,一年四季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但搞了几年却不见长进.原因何在?“勤”咋就没能补上“拙”呢?看来,“勤”不到点子上.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赞扬和批评是分不开的。没有批评,只有赞扬,人便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也就难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但批评要讲究分寸,巧妙的批评不仅使对方容易接受,而且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总是无法准确把握批评的方式和话语的分寸,明明没有恶意,却让批评变成了破坏同志之间感情的“毒剑”,伤害了对方的感情。测绘班班长小张业务能力强,却不会使用电脑,每次处理文件时都要找工程科的小马帮忙,而小马每次都要说小张几句:“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用?作为一个业务骨干,综合素质太差了,要尽快学会使用电…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的新闻阅评工作从1991年起,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年。市有关领导说:“新闻阅评是市委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协调新闻单位关系,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非常得力参谋和助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对北京市新闻阅评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阅评:逐步规范制度化 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新闻阅评工作的省市之一。1991年8月,市委宣传部组织了12名具有丰富新闻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参加新闻评议工作,为党的新闻宣传提建议、当参谋。1996年7月,中宣部在烟台召开“加强新闻舆论宏观管理座谈会”,提出了新闻阅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