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安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西安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文章选取2018—2022年间我国官方主流英文媒体China Daily Global Edition上关于西安的新闻报道文本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主流英文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宏大叙事和自我言说的方式塑造西安城市形象,在强化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厚重的旅游城市”这一形象的同时,也存在对西安城市现代化发展现状呈现相对较少的情况.本研究建议我国主流英文媒体在西安城市形象内容生产环节,重视和贴近海外受众,从单一维度宏大叙事转向多维立体呈现,重视个人叙事与情感实践,提升西安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大量自媒体短视频参与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这一现象,以兰州城市为个案,以与兰州城市相关的自媒体短视频为研究语料,发现自媒体短视频在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中,呈现出以下特点:语言文本倾向使用通俗化、口语化、方言化的词语;语言形式呈现碎片化和拼贴化的特点;语言叙事框架单一化;视觉叙事通过写实性和即时性的方式实现与受众的互动。自媒体短视频通过其特有的语言和视觉叙事方式,使受众更易于在短时间内感受到视频所建构和传播的城市形象,进而形成对城市形象的认知,同时,这些特点也使得大众参与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门槛较低,打破了传统权威媒体对城市形象话语建构的垄断,实现了全民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话语参与。  相似文献   

3.
自十九世纪末期,城市形象传播历经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即移动互联网阶段、文字阶段、移动短视频阶段。相对于短视频阶段的城市形象传播而言,“图文城市”在影像化之后,其视觉和文字得到极大的扩展,它继承视觉传播、图像增益功能、传达作者真实感等丰富内容,满足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微信公众号“WHatplus”为研究对象(正文简称“公众号”),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公众号发布的244篇推文进行多维度分析发现,公众号采用了别出心裁的叙事技巧,将“视觉”与“表达”相融合推进受众深度阅读,从而形塑独特的武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媒体,其传播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特征。本文试分析微博传播中“蝴蝶效应”的形成,指出微博传播的“蝴蝶效应”呈现内容的多元性、主题的主导性、群体的极化性、虚实的协同性四种特性,并针对微博传播如何正确应用“蝴蝶效应”提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强化差异化竞争、媒体自律及政府引导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媒体,其传播形态呈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特征.本文试分析微博传播中“蝴蝶效应”的形成,指出微博传播的“蝴蝶效应”呈现内容的多元性、主题的主导性、群体的极化性、虚实的协同性四种特性,并针对微博传播如何正确应用“蝴蝶效应”提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强化差异化竞争、媒体自律及政府引导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对外文化传播的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南通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丰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重要内涵及提升城市形象美誉度的战略意义。阐述了“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建构”的相关性,提出了多层次、多维度拓展南通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以进一步增强南通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提升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进而深入推进陆海统筹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园区化经营的“走出去”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短视频以跨越文字表述的超文本形式,超越了传统乡土中国文本表述的边界。自媒体短视频的可视化特征介入乡土后,镜头所形成文化的大众化/群众化趋势日益增强。自媒体短视频镜头语言生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中国故事叙述的新维度,自媒体短视频在表现/记录的功能之余,也彰显表述乡村振兴故事的叙事路径。借助自媒体建构的乡土叙事指涉了乡村振兴的叙事内涵(劳动)与叙事主体(新农人)的本质。从“川香秋月”的典型性出发,可以观察到乡村振兴劳动叙事的真正内涵与叙事主体“新农人”的文化身份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信息的媒介时代。QQ空间、论坛、博客、微信、微博、视频直播网站等构成了自媒体的主要表达渠道。自媒体具有交互性强、速度快、内容多元等特征,极大地方便了高中生对于信息的筛选和获取,高中生本身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但自媒体的多样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我  相似文献   

9.
当代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乡村空间书写,不仅是小说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革命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十七年”时期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乡村空间书写,反映了这场变革对当代中国乡村的影响。文章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艳阳天》为考察中心,通过小说中民居空间、民俗空间、政治生活空间书写呈现的“政治化”嬗变,观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政治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总是推动着理论的发展。播客、博客等媒体已经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特征,其媒介形式也得到全新的改变,诞生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可界定为“个人媒体”。从传播主体角度看,个人媒体的传播者是个人;从传播类型看,个人媒体以小众传播为主;在传播内容方面,个人媒体以“微内容”为主;个人媒体的传播模式为P2P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品牌形象定位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内容。当前福州市品牌形象定位对福州文化的特质内核认知不够清晰,缺乏系统性的传播策略。从战略发展角度看,福州城市形象定位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丰富其内涵,并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理论框架范式指导下,系统化建构品牌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及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不断升级和技术的日益改进,从官方到民间,从学者到学生,都在充分发挥各自的身份优势和职能优势,并乐此不疲地打造个性化极强的自媒体。其中,形形色色的公众号便是大众最常见的一类。然而,以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媒体并不多见,而能持续经营者更是少数。相较之下,已连续运营4年之久的文化传播类公众号"陆地诗词",正凭借其内容的原创性、推送的连续性,以及多种媒介形态的融合传播,开创了自媒体与传统文化互动融合的新局面。就其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而言,"陆地诗词"作为以文化传播为己任的优秀自媒体,呈现出了融合传播的典型特质,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弘扬做出了诸多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中文线上语言文化项目将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紧密结合,肩负着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多种要素的互动性。数字叙事利用数字程序的交互行为而产生,注重从数字媒介自身特点出发探索互动数字叙事的各种可能性,这一点与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相一致。以“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为个案,考察其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技巧、叙事空间等要素,构建线上语言文化项目诸要素之间的新型关系,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微观路径,有效扩大线上语言文化项目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以“十三五”期间China Daily有关福州的报道为语料,以文化话语研究为理论框架,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三个方面探讨福州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总体上China Daily对外塑造了一个积极的福州城市形象,其中以文化形象最受关注。此外,与以往同类研究相比,样本媒体进一步传递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更多使用人物通讯的报道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对外讲述了福州故事、中国故事。本研究对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与国际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符号和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却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干扰和围剿.文化对外传播需要采用“谦逊性的适应”策略,具体来说,可以从文化表征的过程的三个阶段入手:(确立)文化思想价值—(选择)叙事与编码—(应用)表征技术.作为中间层的“叙事和编码(N&C)”,如果选择不同的叙事方式与视觉编码方式,所表达的意义空间层次不同,所表现的文化思想与表达的意识形态也就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一个开放的意义空间,具有广阔的创意价值,也是文化传播与创新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基于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与其说是“适应性的传播策略”,不如说是,吸收他国文化元素为我所用的“可持续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实现着民族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融合的创新使命,从而能练就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能力,包容的过程便是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借助于数字视觉媒体技术可以推进文化业态创新.  相似文献   

16.
《盐道》是李春平最新创作的一部力求全方位展示巴山盐道历史文化的小说,他突破了以往对城市和官场的书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写作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精彩的展示.这部小说在历史与文学写作的交织中,建立了一种清新明丽的叙事风格,塑造了一批“良”“善”的人物形象,再辅以独特的地域风俗和巫文化描写,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学写作发展地方文化的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微博产生的初衷是用于公司内部的信息传达,但自产生后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打破了人类交流的方式,拓展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充实了人们的交流内容,追踪、记录着人们的生活轨迹。目前微博运作的主要作用是:企业打造形象、推介产品的重要平台;个人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表达各种社会意见的重要渠道;改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这种传播平台带着使用者个人的意志走向他人、走向社会,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进入自媒体时代,人类的又一次大解放。而这种全面解放的无限释放,最终导致社会组织结构与社会管理方式的某种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自媒体是在信息时代,由于电子产品的革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拥有的即时性、有效性的文字书写与发布平台。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生产与传播必须由作家到出版社或文学刊物的线性流程与被动模式。在自媒体语境下,每一个人都拥有独立、自由的文学书写与发布平台,可以不受传统的文学生产模式与流程的制约,有效拓展了文学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在引领文学风尚多元变幻的同时,自媒体技术也带来了文学发展的某些负面因子,犹如一把双刃剑,利弊兼具。  相似文献   

19.
媒体对节事活动的成功报道有助于良好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2013年9月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常州开幕,为期一个月。其间,媒体对花博会作了大量的宣传与报道,从传播内容考察,细致的过程化报道,完整拼接起城市新影像;“尚德”理念在报道中的贯穿,完美演绎城市的新品格。在传播中,充分发挥本地媒体以及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聚媒传播效应,使这次盛会较为成功地在媒体上呈现,也借此展现了常州良好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两性书写是当代小说的敏感领域,需寻求合适的表达方式,“民间叙事”不失为合情亦合理的选择。“民间叙事”是指以民间生活为题材、以民间文化为纽带和以民间生态为本位的叙事追求,而两性书写是民间生活、民间文化与民间生态的重要领域,民间叙事则为当代小说的两性书写提供了参照。具体而言,这种叙事追求可从空间的移位、身份的再认知与跨界伦理的心理还原三个方面管窥:空间上,将发生场所由室内移位至室外的天地,得以在孕育生命的土地上透视灵魂;身份上,将欲望与身份认知建立联系,在两性体验中不断加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伦理上,重新审视跨界伦理的心理动因,尝试修复缺位或失位的伦理关系。民间叙事展现出对两性欲望的真实书写与包容呈现,尝试通过两性书写来透视生命本质,为当代小说在两性书写的表达上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