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这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生彘肩"的"生"何解?课文没有注释;现行《教师教学用书》把"生彘肩"翻译为"一只生猪  相似文献   

2.
<正>鸿门宴上,除了刘邦、项羽这两个重要人物,范增、张良、项伯、樊哙、项庄等几个次要人物,其实还有一些小人物,他们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宴会上的倒酒人,没有只言片语,但也栩栩如生,熠熠生辉。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上这个没名没姓的倒酒人,仅仅出现于此处,几乎相当于一个符号。如果一定要为其添加什么头衔,我们姑且称之为“项羽的亲信”。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则与斗卮酒”一语中的“斗”字,中学语文课本和一些选本的注释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不甚妥当。中学语文课本注“斗”为“大的酒器”。这里只要细读一下上下文,就觉会得这样的注释是有问题的。因为项王赐酒时只说“赐之卮酒”,没有说用大的酒器,更没有说在一卮酒之外再加一斗酒,想左右的人恐怕不会也不敢改变项王的吩咐。再说项王问樊啥:“壮士,能复饮乎?”樊啥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  相似文献   

4.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5.
“斗”字正解葛友高高中第二册《鸿门宴》记樊哙闯帐后,项羽赐樊哙酒食的情况时写道:“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其中“斗”字作何解,历来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一是衍文说。清人李笠《史记订补》云:“《汉...  相似文献   

6.
《鸿门宴》中樊哙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但是,其中有一句话读了难免令人费解:樊哙闯帐后,项王曰:“赐之彘肩。”彘肩,就是猪的前腿。于是手下人“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意思是说樊哙不仅接受一条生猪腿,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7.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相似文献   

8.
“唉!竖子不足与谋!”课本注:“〔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问题是范增骂的究竟是谁?从上下文来看好象骂的是项庄,因为紧接着他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显然其中的“项王”指的是项羽,项羽是不在被骂之列了。因为前文还有“范增起,召项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范增曾向项庄交代了任务。可是当项庄舞剑时,“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项庄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中,有一段文字如下: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11.
在教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课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道习题: 阅读刘过的《沁园春》,然后做题。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睛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注:天竺,寺名。 1.给这首词断句,加上恰当的标点。 2.解释“斗酒彘肩”的含义,给“彘”字注音,并说明其出处。 3.词中出现的人名,均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诗  相似文献   

12.
在《史记》中,“鸿门宴”一节除了在《项羽本纪》中涉及之外,还有另外的三种写法。《高祖本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  相似文献   

13.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召,不赴。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  相似文献   

14.
不答语,权且这么说,顾名思义,就是问而不答、说而不应、思而不言、做而不谈的一种语文现象。仅以高中语文课本的一些篇章为例,此种语文现象也是举不胜举的。如张良向沛公禀报项王要来攻打自己的军营,并且批评沛公“距关”的笨拙做法时,“沛公默然”。默然者,沉默无言的样子也。无独有偶,司马迁又精采地描写:“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在紧紧相连的段落里,  相似文献   

15.
范增在骂谁     
范增,项羽的谋士,鸿门宴全剧的导演。鸿门宴尾声时,张良受沛公委托,将白璧一双献于项羽,玉斗一双献于亚父。项羽在听张良说沛公“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后,“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呢,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和沽名钓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谋划不能实现,在接受一双玉斗后,则“拔剑撞而破之”,并出愤激讥诮之言:“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那么,范增这里说的“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是骂谁的呢?人教版高中教科书在《鸿门宴》一文这样注释: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笔者以为此注将“小子”指向“项羽”甚为不妥。  相似文献   

16.
在高语第二册《鸿门宴》一里,编把“则与斗卮酒”一句中的“斗卮”解释为“大酒杯”,似乎有点望生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完《鸿门宴》全文,突然有学生发问:樊哙在一番陈辞后和张良坐在了一起,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这里用了一个“招”字;而沛公出项羽营帐后,“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这里却用一个“召”字。我不解的是,同样是军事集团的首领在“唤人”,两处用字为何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18.
在《鸿门宴》末尾有“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对其中的“吾属今为之虏矣”中的“今”字教材中没有任何注释,教参上将全句译为“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则“今”字即“要”的意思。虽然基本正确,只是未免失之于笼统,  相似文献   

19.
坐:古人的“坐”与现代人不同。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谓之“坐”。坐席讲究“食坐尽前,虚坐尽后”。意思是宴饮时身体尽量往前坐一点,那样不会因饮食而弄脏了坐席;其它时候身体尽量往后坐一点,那样表示恭敬。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写沛公去鸿门向项王谢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儿的“坐”,均为上述姿势。张良因地位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