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智力发展哲盟奈曼旗实验小学邱淑坤所谓智力,是指人的感知、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所谓非智力因素,则指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注意等心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则是二者相互...  相似文献   

2.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宝锋摘编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就不可能导致高度的成就.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即一般所说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是学习心理活动的根本;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信念、气质和性格等,是学习心理活动的灵魂。学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定向作用。制约智力活动的指向性。2.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琴 《新疆教育》2012,(21):155-155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相对于学生现实的学习能力而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表现的潜在学习可能性称为学习潜能。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基础上的,要实现德育课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依靠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与非智力因素(如注意、情感、意志、情绪等)。智力因素提供学习、操作的程序,非智力因素提供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部积极的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学过程只与学生的认识智力有关,抹杀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兴趣、意志、性格、气质和信念等,它和智力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总系统中的两个分系统,即智力因素为操作系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接纳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为动力系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发动、维持和调节作用。虽然近些年已有不少教师开始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的作用,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多数教师对为什么要重视非  相似文献   

7.
当前技工教育正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智能为核心、以专业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以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发展。但在技校生中普遍存在着对学习重视不够、缺少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的普遍现象,使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难以实现。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从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入手,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技校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任何学习过程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属于认识过程本身的智力因素,另一类属于影响学习积极性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是指不参与认识过程又对认识过程产生效益的一切心理因…  相似文献   

8.
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属于认识过程本身的智力因素,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另一类是属于学习积极性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具备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等优秀的非智力品质,就能够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脑细胞的活动,加强智力结构的构成过程,使智力活动呈现积极的活跃状态,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出超乎寻常的高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对八百名男性进行  相似文献   

9.
章存林 《中学文科》2007,(11):47-47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埋怨学生智力不好,不够聪明,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但制约着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趣、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发展智力,使其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其学习成绩。下文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点笔者的心得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对智力而言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有关学习本身的,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另一类是有关学习动力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前者是智力因素,而后者是非智力因素。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而且在智力活动中,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参加,从而使活动取得成功。电教媒体用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其独特的功能,尤其是对学习的动机、兴趣、良好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成绩如何,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如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智力因素,另一个是非智力因素。学习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智力因素通过非智力因素的不断开发而起作用。因此,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怎样培养完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岑美萍 《教育导刊》2001,(24):39-40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可以看成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系统协同完成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以下仅谈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运用.……  相似文献   

13.
蔡斌 《中学教学参考》2009,(26):127-12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没有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本文就中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教育评论》2007,(5):154-155
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可分为包括各种智力因素在内的认识活动和包括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意向活动。智力因素起加深认识的作用,非智力因素起激发动力的作用。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如何,毫无疑问取决于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智力因素一般包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贵州省天柱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彰发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习惯、品德和意志等.它在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智力因...  相似文献   

16.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同时必须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或只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是偏激的做法。只有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实行“双向开发”,才能发挥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大心理活动系统,那就是由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和由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非智力因素它主要指兴趣、意志和性格,此外,还有动机、情感等.有人曾经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并且它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是智力因素(观察、思维、记忆、注意、想象)和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的辨证统一。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地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而忽视或轻视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中要取得成功,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高水平的智力,如果智力因素不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一定倾向相结合,那也不可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因此,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也具有较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在正常智力范围内,非智力因素都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特别是对于智力中等的学生而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