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君子之气,被唐代诗人元稹描绘到了极致。漫步在菊花丛中,轻吟着优美的诗句,我被菊花不遗余力的绽放感动。难得有个忙里偷闲的机会,我参加了一次菊花展。端详一簇簇菊  相似文献   

2.
谈菊的意蕴     
在百花之中,中国诗人们最钟爱的要算梅、兰、菊了。菊原产我国,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古代有九月九日赏菊、插菊、饮菊花酒的风俗。诗人们玩菊、赏菊,写下了不少赞咏菊花的诗歌。中国诗歌具有隐喻传统,在诗歌中,菊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3.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4.
爱菊说     
大诗人陶渊明独爱菊花,虽然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但我却和陶渊明一样,也喜爱菊花,喜爱它那像被太阳的光芒染成的颜色,喜爱它那坚强勇敢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菊花就以其独特的品性感染着世人。尤其到了晋代,因了"独爱菊"的陶渊明,从此,菊花便以素洁高雅的外形、坚贞不屈的风骨而备受世人青睐,文人雅士更倾尽笔力引菊入诗文,笔法各异,表现的意趣也很是丰富。小小的一朵菊花,在诗人的笔下可算是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推崇菊花为花中君子,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吟诗作词更是少不了菊。光是品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就足以感受到古人爱菊之深了。一、民风民俗菊是秋天的花,有了菊,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是如此的喜爱菊花,推崇菊花为“花中君子”,“花卉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吟诗作词更是少不了“菊”。光是品读唐宋时期的诗词,就足以感受到古人爱菊之深了。  相似文献   

8.
菊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是宋朝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诗中的诗句。大家都知道,菊花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当然,它也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卉。我爱菊花,对它自然会格外关注。它的根很长,长有许许多多的须子,剥去上面的旧皮,就会露出白白的块根,十分可爱。菊花的枝是浅绿色的,十分脆软,一节一节的。菊花的种类繁多,其中名贵菊  相似文献   

9.
有奖竞猜6则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一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虽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咏菊的主曰。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家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题菊花》。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菊花迎风霜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懑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0.
成曙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1):54-56,63
以菊花为吟咏对象的咏菊诗是咏物诗中别具审美价值的一类诗歌.但纵观历代咏菊诗人的创作,起初文人看重的是菊花的药用价值,随后才发现菊花独特的审美价值.古代咏菊诗主要是通过以菊比德、以菊抒情两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热点话题】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元稹《菊花》中的名句,诗句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爱菊之情,其中含有对菊花坚贞品格的赞美。花卉,千姿百态,花色丰富,气味芬芳,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并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早在一千多年前洛阳就出现过女皇武则天观赏牡丹的盛大场景,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赏花会更是热闹非凡。历代名人写花卉的诗词数不胜数,著名的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王安石《梅花》、元稹《菊花》等等。2009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写花卉的文章,如《城市景观花卉》(上海市)、《菊有黄花》(四川省凉山市)、《昙花终于怒放》(河北省)、《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成都市)……这些文章成了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亮点,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阚秋莎 《考试周刊》2007,(28):11-12
菊花作为高洁的象征一直为文人词客所传诵,而作为以诗闻名的大唐,关于菊的诵咏更是不胜枚举。本文尝试通过对唐代不同身份﹑不同阶段的诗人对“菊花”的描写入手,着眼于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不同历史阶段中诗人的微妙的心态的变化,简略地分析论述其各自的特色,把整体感和时代感带入诗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独爱菊     
正唐代诗人元稹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典雅大方,没有玫瑰的芬芳扑鼻,但是,它的坚强和勇敢却令我由衷地赞叹!我见过许多颜色瑰丽的菊花,有的白如雪、有的粉似霞、有的黄赛金……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绽放的烟花、有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爱菊,赏其色、香、节、用,可称为菊花知己。陶渊明重阳赏菊饮酒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民俗中重要组成。而陶渊明诗中之菊更是具有了深刻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甚至与自然大道联结为一体。陶渊明赏菊的多个侧面,给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爱菊,赏其色、香、节、用,可称为菊花知己。陶渊明重阳赏菊饮酒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民俗中重要组成。而陶渊明诗中之菊更是具有了深刻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甚至与自然大道联结为一体。陶渊明赏菊的多个侧面,给中国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在秋季赏花,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秋菊了。《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的就是农历的九月份菊花将会开放,而黄花也成了菊花的代名词。菊花品性高洁,孤高傲世,不畏风霜,冒寒而放,有"傲霜"之称。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及不少情趣盎然的赏菊联。金秋时节,菊花芬芳馥郁。晋代诗人陶渊明深爱菊,与友人一起赏菊时,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自有一番情趣。孟浩然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短篇小说《菊》中,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述女主人公爱丽莎的生存状态。山谷、栅栏和菊花为主要意象,分别代表爱丽莎作为女性所承受的自然环境、菲勒斯文化和性三个方面的压抑。  相似文献   

19.
正九花我国养菊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礼记·月令》篇云:"鞠有黄花。""鞠"通"菊",可见从三千年前人们就重视养菊花了。自宋代而后,写"菊谱"的就有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马泊州、王荩(jìn)臣等数家之多,著录菊品多至三百余种,真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北京人旧时一到秋天把看菊花和种菊花当作一件大事,不论  相似文献   

20.
菊花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每当秋风扫落梧桐叶子,百花都已凋零,唯有居民楼前的菊园,在阳光中扬眉吐气,我便禁不住吟诵起这赞美菊花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