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是反映该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也是该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史诗还是神话史诗的争论,延绵迄今,莫衷一是。因此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篇幅宏伟、诗句优美,故事描写细腻的英雄史诗,是中国民间文学和世界民间文学中的瑰宝。目前,全诗仍在加紧收集、整理之中。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格萨尔王传》民族语言特色、诗文互相交织的形式,及其神话色彩和佛教的影响作出分析,以期对藏族文学中的这一奇葩的艺术特色发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篇幅宏伟、诗句优美,故事描写细腻的英雄史诗,是中国民间文学和世界民间文学中的瑰宝。目前,全诗仍在加紧收集、整理之中。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格萨尔王传》民族语言特色、诗文互相交织的形式,及其神话色彩和佛教的影响作出分析,以期对藏族文学中的这一奇葩的艺术特色发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格萨尔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格萨尔王传》是藏族的一部英雄史实,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伟大史诗,是藏族文化的瑰宝.任乃强是中国著名的藏学家,是“格学”研究的奠基人,他不仅在甘孜州发现了《格萨尔》这一文化瑰宝,将他们记录,整理出来,推介于国内外,而且对于《格萨尔》史诗的性质、历史背景、艺术特点、部章结构、版本情况和格萨尔这一历史任务的充实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是格萨尔王的诞生地,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文化的结晶。甘孜州要大量收集资料,拍摄格萨尔影视作品,建立纪念馆,开展学术活动等多种方式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我国的一部英雄史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仍被传唱的最后一部史诗,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甘孜州历史文化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康定,扎坝,木雅,嘉绒,鱼通,安多,色达等多种藏族文化。甘孜州的色达县,是格萨尔说唱发达的地区,色达县格萨尔博物馆,色达藏戏团以及土生土长的格萨尔说唱艺人,这些都是色达的珍宝。  相似文献   

7.
甘孜州全称甘孜藏族自治州,是我国内地通往雪域西藏的门户和要道,是史称康巴藏区的腹心地带,代表着康巴藏文化的主体。这是一片古老却又宁静的恩赐土地。这里民族文化灿烂,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里村庄宁静祥和,寺院古老而肃穆。在这一地域的古老传说中,有一位像天神一样勇猛的英雄:格萨尔王。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早在10世纪到11世纪,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草原、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巍峨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最长的史诗,长达一千五百万字。这部史诗最初产生于西藏。《格萨尔王传》这朵艺术奇葩,不仅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金光灿烂的世界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8.
用今人的眼光看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它包含了人类在早期时代(以部落时代为主)的生存价值观,尽管人本思想是其主流,但宿命论的生存观念在史诗中也得以体现,构成史诗生存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格萨尔王传》中以雄狮大王格萨尔为中心的各色人物,无不生存在宿命论的人生观念当中,宿命论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史诗《格萨尔王传》生存价值观蕴含了许多宿命论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五大著名的史诗(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修记》,印度的《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其实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它们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了东方史诗流变中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罗摩衍那》的建扬是神话式的,《格萨尔王传》是历史的;根据描写的内容看,《罗》突出的是个人主题,《格》则是社会主题;在艺术风格上,《罗》表现出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格》则具豪放粗犷的阳刚之气。二者的差异揭示出东方史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由神话走向历史,由对个人命运的述说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及更具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个新的格萨尔王及说唱艺人晋美形象.同时,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让英雄之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阿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文学回到了自身,即通过梦幻表现人性,突出了藏族文化生态想象,在流动的情感中潜隐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吁求,表现了阿来的理想主义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英雄史诗《格萨尔》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是否有原型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笔者在对已有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即《格萨尔》不仅仅是一部藏族民间文学的巨著,而且还是由藏族人民自己创作的一部反映本民族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伟大史诗。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是有其原型人物的。这个原型人物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在多元的原型人物中,又是以一个原型人物为主,其他原型人物为辅的。  相似文献   

13.
《神授·魔岭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以神魔、精灵、穿越等为题材。但是不同于西方魔幻小说,《神授·魔岭记》加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藏区的地方性知识、藏族人民的心理特质等,而这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故事的主线是阿旺罗罗带有魔幻色彩的英雄故事,暗线是史诗《格萨尔王传·魔岭大战》的情节线索。梅卓通过格萨尔王精神的延续者、神授艺人的代表阿旺罗罗的成长经历实现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的远隔千年的对话。梅卓在小说中还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泰勒《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来分析《神授·魔岭记》中的人与自然,展现梅卓的万物有灵、互为依存的自然观念,并对万物有灵思想进行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格萨尔》的文化心理学思考高宁在中华民族瑰丽峥嵘的文化遗产中,被誉为藏族生活“百科全书”的《格萨尔王传》不是一部普通的民间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篇帙浩繁、结构宏伟、内容丰富、场景壮阔、人物众多、艺技精湛的伟大史诗。它不仅全面而深刻地反...  相似文献   

15.
藏族说唱艺术中最具代表的是《格萨尔王传》,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藏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外国研究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本文从它的音乐、文化等方面阐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说,它是研究古代雪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一部"活性态"史诗,也是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藏族说唱艺术中最具代表的是《格萨尔王传》,它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藏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被外国研究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本文从它的音乐、文化等方面阐述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说,它是研究古代雪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一部“活性态”史诗,也是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阿来的《格萨尔王》是对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的重述,除了篇幅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略有改变。特别是对几个主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阿来对神魔时代女性美的想象,并表达了自己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浅议《格萨尔》戏曲的表演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藏戏是藏族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戏的形式来演示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格萨尔》故事。《格萨尔》藏戏艺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格萨尔》史诗的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格萨尔》文化氛围,在格学研究、格萨尔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格萨尔》文化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伊里亚特》与《格萨尔王传》是东西方的两部著名史诗,战争题材是两部史诗中着重表现的.《格萨尔王传》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是反映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前与外族、外国的交战事件,展示了吐蕃王朝通过不断的征战终于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这一伟大历程,卷帙浩繁,结构宏伟.《伊里亚特》则向我们重现了发生在公元前的特洛伊战争,场面宏伟、壮大.两部史诗都发源于远古大战的历史传说,描写英雄历险的故事,突出男主人公的智慧、勇气和女主人公的忠贞,都是为了一个被劫持的女人而远征.  相似文献   

20.
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主要反映了彝族母系氏族时期社会生活;《格萨尔王》堪称东方的"伊利亚特",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藏族人民古老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两部史诗均成功地塑造了支格阿鲁、格萨尔王等诸多英雄人物形象。格萨尔和支格阿鲁作为典型英雄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差异。本文将从两位英雄出生、家庭背景、英雄业绩、最后结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民族英雄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