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照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难发现,新颁布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言修辞知识"的教学在提法上有所变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意义及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性质"部分这样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教研和语文学习的纲领和基础,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准则,对语文老师来说,"语文课程标准"理应熟知于心。但是,如果学生也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精神,将对语文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一般来说,学生并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精神。他只是主动或被动地从语文老师那里和课堂上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而语文老师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十分明确具体地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涵告知学生,更不会  相似文献   

4.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自公布以来,已历经十年课改的实验。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公布作为语文课改推进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就是总结语文课改的基本经验;"启下"就是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其修订过程中的"不变"和"变"都势必对以后的语文课程实施带来深远影响,主要体现为:有利于形成基于标准的语文课程实施导向;有利于形成富有弹性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纠正语文课堂的应试导向;增加部分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6.
吴永树 《新教师》2019,(10):21-2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了"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为辅佐"的阅读主张。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理念,再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任务群之后,整本书阅读在单篇课文阅读的长期"垄断"之下,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工具性"很大程度上是特定的历史、政治多方面因素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终会暴露其弊端,因为它并没有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多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内习作"首次出现在1992年的教学大纲中,"课内外作文"首次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这两个词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仍然使用。"课内习作",就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9.
2011年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部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各地中考命题者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认为,"语言文字运用"主要指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运用"应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正确、规范地运  相似文献   

12.
赖学精 《甘肃教育》2014,(15):48-48
正1941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其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一以贯之地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要求,并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读整本书"的"实施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中"复习"指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复习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学习内容的"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全面互动的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语用"经验的生长之道。通过生本对话,学生的"语用"经验得到了个性化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中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焦点。《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1在"课程性质"中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之前,语文课程"教什么"的问题已经是众多小语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教学核心价值的确定成了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而《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界定让"教什么"这一问题越发凸显:究竟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与之前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把语文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表述有了很大不同。"新课标"将开展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简称"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端于《北京文学》波及全国的关于语文的大讨论。为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创造了足够的舆论氛围,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语文教育改革的序幕。时至今日,可以说《语文课程标准》理论在实践的验证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