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是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如果对“活动”运用得当,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六种基本类型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交流”型活动:让学生动口“说”;“实践”型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探究”型活动:让学生动脑“想”;“竞赛”型活动:让“比赛”进入课堂;“展示”型活动:让“表演”进入课堂;“辩论“型活动:让“辩论“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2.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了一种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宽松的、愉悦的、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用自己“教的活动”取代学生“学的活动”,是当前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种倾向下的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着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从教法入手而因于教学内容的双重扭曲.导致了教学中两种奇怪的现象:“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相对完整,而“学的活动”则非常零散,没有结构;“教的活动”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多样,而“学的活动”却非常机械,呆板单调。新课程呼唤“学的活动”丰富多样,呼唤“学的活动”完整而有结构,应把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教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的活动”教学环节就是对学生“学的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4.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所谓“活动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活动方案。“活动单”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  相似文献   

6.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改变学习方式”。“活动”教学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降低课堂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并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思考”、“探究”、“实践”、“阅读”等活动的教学功能各有所长。设计“活动”教学时,可以灵活采取拓展教材“活动”、组合设计“活动”或提供可选择的“活动”等方案。  相似文献   

7.
谢芳 《新课程研究》2010,(1):156-157
所谓“活动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活动方案。“活动单”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并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  相似文献   

8.
“活动”是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常用词语,常以“××活动”的形式频繁出现。然而,当“活动”作为背景词广泛使用后,其丰富的内涵也变得逐渐模糊起来。经过对其概念史的梳理,可以发现“活动”概念的内涵演变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在概念兴起时,“活动”是儿童通向自然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概念发展过程中,“活动”成为儿童内在天性展现的方式;在概念变迁过后,“活动”又转变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当概念日常化后,“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常用词语,成为幼儿园各项教育内容的通称。“活动”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将帮助澄明当下对“活动”概念的误用和滥用现象,如“活动”并非背景性词语、以“××活动”命名并非就是真正的“活动”、“活动”与“教学”的区别、“活动”并不等同于“做”等。基于此,我们需谨慎使用“活动”这个概念,并认识到延续“活动”精神的重要性,进而继续深入探究“活动”概念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这其中“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化和课程实施的逐步探索 ,在我国产生了各种术语的“活动课程”,如“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是如何继承演变的 ,相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我国教育界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 ,理清“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历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 ,指导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政治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简称“两课”)的教学内容。本文讨论的“政治理论”接受活动 ,即教师将“两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通过学生的接受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的活动。“政治理论”接受活动能否完成 ,需要“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基本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即机制 )的作用。概括起来 ,我们把“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整体运行机制分为“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目标机制、动力机制、保证机制。一、“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目标机制分析“政治理论”接受活动作为系统的运行 ,不论接受主体是否意识到 ,这一接受活动…  相似文献   

12.
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是生物学科落实“教学过程重实践”理念的重要载体。“活动资源包”具有实践性、指导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说明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活动资源包”、设计实验操作“活动资源包”、整合模型建构“活动资源包”、搭建图式建构“活动资源包”等策略,创构学习模式,推动学生思维进阶。  相似文献   

13.
课改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可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富含“数学味”的活动。其次,我们应该明白,活动的价值包括“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经历过程”、“发展能力”、“获得情感”等。  相似文献   

14.
活动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必须探索适合自身的活动教育体系,突破原有育人模式,以“求真”的格物致知活动、“求善”的文明道德活动、“求美”的体育艺术活动、“求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求创”的就业创业活动等建构一个具有拓展性的高职院校活动教育体系,打造“五环相扣”活动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支持保障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三位一体”的活动教育运行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系列举措,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 一堂语文课.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构成的。我们观察一堂语文课。既可以从“教的活动”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的活动”来观察。“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跨学科主题活动,能让生活成为学习源泉,让学习更好服务生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五育”融合发展。在“创享语文”教学中,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集体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地方特色活动”,设计开展“创享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在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做到“跨”有限度、“跨”有梯度、“跨”有温度、“跨”有效度。  相似文献   

17.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此模式以“活动单”为学生的学习载体,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可从抓住关键要素,把好活动“方向盘”;丰富载体形式,用活活动“百宝箱”;注重榜样引领,赋予活动“精气神”;建立长效机制,种好活动“责任田”入手,创新和丰富团队活动形式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校开展“合格小公民”“五小”活动,其中“五小”即小伙伴、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主人。要让学生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和善于合作的“小伙伴”,教师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组织各种活动。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而班级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培养合格“小伙伴”。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非语文之“动”名目繁多、屡见不鲜,一是“界外活动”多于“界内活动”,二是“肢体活动”多于“心智活动”。这样的“动”,常常使语言习得受到削弱甚至被架空。语文教学并不完全排斥“动”,关键是要“动”得其所,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动”的基础上巧妙而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要为语言习得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