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生齐说: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有——(生齐说:奇松、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的"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出示:潇洒挺秀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的"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出示:潇洒挺秀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4.
1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课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7)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让许多老师都啧啧称赞的课——《黄山奇松》。听课者无不为教者的匠心独运所折服,被她对这篇课文的精巧设计所打动,认为这是一节让人耳目一新、设计近乎完美的课,值得推广。然而在热捧声中静下心来细想,我却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和悲哀,原因是我"看"到了这堂优质课里  相似文献   

6.
《黄山奇松》是苏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7.
我校承办了一次全市的语文教学竞赛活动,参赛选手借班上课,各展其能,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更是别具匠心。课题《赶海》:1.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讲一讲自己童年的趣事。课题《望月》:1.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文章,读一读,背一背;2.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欣赏月色,和月亮进行对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课题《黄山奇松》:1.画一幅黄山奇松图;2.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奇特的姿态,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黄山奇松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介《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主要讲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知道了黄山有四绝,人们喜欢黄山松。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学习常有一个现象:学生读了和老师教了的效果差别不大。那么,老师教的意义在哪里呢?真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一个模式去教?每篇课文的收获仅仅是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笔者以自己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实践挖掘了一部分教学价值,以供抛砖引玉。一、教结构写景的文章开头可以写什么?《黄山奇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依然以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因缺少比较辨析,学生的认识并不深刻,加上学生的阅读量偏少,这就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为此,笔者近年来尝试运用对比导读式教学,以两篇最多三篇文章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现以《黄山奇松》(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黄山松》(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为例谈谈个人的构想与课堂导读实践。一、文本比较式解读《黄山奇松》与《黄山松》所写的景物完全相同,都表达  相似文献   

12.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一)关于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  相似文献   

14.
一篇课文还未进入教材之前,它只能作为人们阅读的一般性材料,阅读的主体主要是从中获取信息,或是休闲,或是获取一般陛知识,即所谓的原生价值。一旦进入教材,它就增值了,除了原生价值外,还具有教学价值,即它是如何传播信息的,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的言语智慧。那么如何挖掘一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点呢?下面试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双重价值.所谓“原生价值”是指这些文章进入教材以前就存在的阅读价值,即传递信息的价值;而文章一旦选进教材,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相应的增值和变化:在仍然保留原来传播信息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一种新的价值,就是“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形式”,即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更大限度地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相似文献   

16.
合理运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文章以《黄山奇松》一课为例,从"自主通读,了解大意""认真细读,扫除障碍""涵咏精读,领会内涵""拓展阅读,加强巩固"等四个方面展开示范解读,力求通过"四步"朗读,提高文本的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深入领会“语用”理念,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呢?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为例,谈谈语用理念下语文教学要实现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于艳 《山东教育》2014,(9):35-35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松奇特的外形和顽强的生命力,领悟文章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老师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也就是说,我们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清楚自己所教的教材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所处的年级段是什么、本年段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训练目标。本文以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为例,探讨了如何正确把握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指的是在语文研究学习的实施过程中 ,引入现代网络技术 ,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的体现形式。本文以《黄山奇松》的教学设计为例 ,谈谈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研究问题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 ,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 ,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创设问题情境。1 .制作网络教材 ,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黄山奇松》时 ,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