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原题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1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线,则光源的位置应()  相似文献   

2.
原题 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和凸透镜之间,如图1所示。为使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线,则光源的位置应( )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整理光学试题时,发现同一道选择题在不同的试卷中给出了不同的选项和不同的答案,试题如下:试题一来源2008年上海市第二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第24题题目如图1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f相似文献   

4.
一、三种光线的概念1 .平行光线 :平行光线是指永不相交的光线。2 .会聚光线 :会聚光线是正向能相交 ,即光线沿传播方向能交于一点的光线。3.发散光线 :发散光线是指正向不能相交 ,但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光线。二、透镜的作用1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后变成会聚光线 ,会聚光线相交于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 ,见图 1。(2 )射向凸透镜的会聚光线 ,经折射后仍为会聚光线 ,会聚点提前 ,会聚程度增大 ,见图 2。 (3)焦点以外处射向凸透镜的发散光线 ,经折射后 ,出射光…  相似文献   

5.
一、平行光法原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的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方法:如图1,让平行光源发出一束平行光(精确度要求不高时也可用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用刻度尺量出透镜中心(光心)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道光学题:“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使光源向凸透镜移动2厘米,发觉像高由物高的3倍变为物高的2倍,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多大?”有的参考资料给出的解答是:只有光源在凸透镜焦点以内向凸透镜移动时,所得虚像的高度才是越来越小的,结果焦距f=12厘米。  相似文献   

7.
考点一凸透镜例1在如图1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  相似文献   

8.
一、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光路图如图1所示,根据这个原理,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后移动白纸,在白纸上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点,这个点就是焦点,用刻度尺量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f.  相似文献   

9.
平面镜补助法测定凸透镜焦距是现行初三物理教材的学生实验内容。此法的详细道理,教材上是作为一道思考题,给同学课后去讨论的。实践中发现困难很大,笔者就此谈谈认识。平面镜补助法的根据,教材是这样叙述的:“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互相平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并附有光路图(见《初中物理》第二册P257)。对此,不少同学提出:位于焦点处的三角形孔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互相平行,是不能成像的;而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互相平行,再经凸透镜折射后,既然会聚在焦点,为什么在光源箱侧壁会成现三角形孔的倒像呢?  相似文献   

10.
1993年高考物理试题27题是一道透过凸透镜观看方格的问题,原题如下: 某人透过焦距为10厘米、直径为4.0厘米的薄凸透镜观看方格纸,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0.30厘米。他使透镜的主轴与方格纸垂直,透镜与纸面相距10厘米,眼睛位于透镜主轴上离透镜5.0厘米处,向他至多能看到同行上几个完整的方格? 不少考生对此题束手无策,甚至认为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放在焦点处的物体并不能通过凸透镜成象,物体发出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是平行光,也有的中学教师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透过凸透镜观看焦点处物体的象的问题已超出了中学物理范围,该题是超纲的。那么,究竟能否观看到方格?问题是否超纲?该题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二册P257有用平面镜补助法测定凸透镜焦距的实验,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三角形小孔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象于平面镜上,则平面镜反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象于原物上(即三角形小孔上)。实验步骤于下: 1、如课本P257图8-36装置,要求光源箱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大于估计或粗测焦距的四倍。 2、保持光源箱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使凸透镜从靠近光源箱的位置开始逐渐向平面镜方向移动,直到平面镜反射成象正好跟原来的三角形小孔相重合为止。记下凸透镜的位置。 3、继续将凸透镜向平面镜方向移动,当在光源箱开孔壁上形成的象第二次正好跟三角形孔相重合时,停止移动  相似文献   

12.
孙福贵 《物理教师》2002,23(4):53-54
在薄透镜成像的几何作图中 ,教材中介绍了三条特殊光线 ,即通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主轴的光线和通过焦点的光线 ,对于凸透镜来说 ,由同一物点发出的这三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点 ,即为像的位置 .利用这三条特殊光线对绝大多数成像作图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但是 ,对个别问题仅靠这三条光线就无能为力了 ,为使凸透镜成像作图能更加完美与方便 ,下面再介绍两条特殊光线 .1 通过二倍焦点的光线根据透镜成像公式 1u +1v =1f ,若点光源在 2倍焦点处 ,将u =2f代入上式得v =2f,故在二倍焦点处发光点S的像点S′位于凸透镜另一侧 2倍焦点…  相似文献   

13.
如果已知一个物点S和一个(实)像点S′,试画出凸透镜并标出焦点F的位置.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及成像规律,即要画光路图来确定凸透镜位置以及焦点的位置.对于初中阶段只限于利用几  相似文献   

14.
倪红飞 《物理教师》2008,29(3):64-65
如图1所示。L是一焦距为厂的薄凸透镜(F与F’为其焦点).在透镜右侧焦点F’处放置一曲率半径大小为R的球面反射镜(其顶点位于F’处),透镜和球面镜组成一轴对称的光学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及它们的焦点、焦距,难点是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特点来完成光路图.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是以填空题、选择题或作图题等方式出现.一、判断透镜的类型透镜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如图1所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  相似文献   

16.
1.如图1所示,在房间内靠近墙角的天花板附近有一平面镜,地板上的B点处有一点光源S,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后,在竖直墙壁上形成一个光斑.若要使墙壁上的光斑的面积增大一些,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保持光源的位置不变,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直纸面的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B.将光源沿地面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C.将光源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D.在B点的位置放一盆清水,将光源放在水底(忽略盆底的厚度)2.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平面镜从如图2所示的位置开始以角速度棕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其转动45°角的…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类透镜,中间厚而边缘薄,我们称之为凸透镜.它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1,其中F为焦点,f为焦距).如果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上,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就会有不同的会聚情况,即物体成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凸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物理问答(26)     
题目:有一凸透镜,焦距为f,今于其主光轴上置一点光源S,要求人眼在某一位置能同时看到此点光源和它的像. (1)S与透镜相距应为多远? (2)画图说明人眼所在的所有可能位置.  相似文献   

19.
题目图1所示,空气(n汽=1)中折射率为=1.5的玻璃凸透镜,焦点为F,一发光物点处于焦点F时,其发散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变成平行于主轴的出射光线.现将容器A注入清水(n水=4/3),且使水面刚刚没过透镜.若仍想得到平行于主光轴的出射光线,则发光物点应向上还是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20.
有些同学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折射光线一定要相交.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跟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相比较,相互靠拢了一些.例如,在图1中,我们用“【”表示凸透镜,发光点S放在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上.图中画出了从S发出的两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SA。SB,其对应的折射光线为AC\BD(AC、BD都与主先轴平行).由图可见,虽然AC与BD互相平行(不能相交于点),但是与别、用的正向延长线AA’、BB’相比较,靠拢了一些,这表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有些同学认为,凹透镜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