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已久,而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真正作为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在法律中予以确立是在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完成的。本文将从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产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解决方式三个方面就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进行阐述,以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确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即注重对被害人的保护为出发点,探求完善该项制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它突破了传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限制,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纳。而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却对原告资格进行了较多的限制,阻碍了环境诉讼和环境保护。通过对我国现有的普通侵权诉讼和公诉制度的分析,结合国外业已完善的环境诉讼制度,以期建立我国可行的环境侵权公诉机制,实现对环境侵权案件的有效救济,这正是本选题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近一些公司发生的案件,指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是产生丑闻案件的重要原因,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代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命盗案件的审理期限是从人犯到官至案件审结,而州县自理案件则是从官员准审至案件审结。清代为提高审案效率,依据类型、程序、区域等要素对案件设定了不同的审理期限,若官员逾限,依据逾限时间之长短,可能会面临多次参处,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总体来看,清代形成的审限制度相对比较严密、严格。但有清一代,案件逾限久延不决一直是各级衙门面临的难题,审限制度的规定与执行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疏离,官员的“怠惰”、司法资源的不足、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尤其是多层监督体系作用的有限等,都成为影响审限制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背景下,着重探讨了确保死刑复核程序功能发挥的相关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完善问题。在分析强制上诉制度的学术观点及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死刑案件第二审程序应实行强制上诉制度,以及死刑案件二审程序应当依法开庭审理的观点,并着重论证了死刑案件证据制度和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人民群众的代表与法院的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行使国家审判权的一种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活动的重要形式。文章探讨分析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陪审员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刑事和解这种新型制度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案件以刑事和解的方式来处理,其适用范围从最初的轻伤害案件逐渐向一部分公诉案件扩展,它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本文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及其发展现状、可行性、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而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已经成为各国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了解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讨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防治环境污染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证人出庭制度似乎变成了证人不出庭制度:被告人认罪的案件实行简化审理,证人很少出庭;即使在普通程序中,法律也不要求所有证人一律出庭。对于仅剩的需要证人出庭的案件,却存在着无法强制证人作证的问题:由于律师无法对尚不存在的证人证言提出异议,启动法院强制证人出庭的权力变得不切实际;而特定近亲属享有免于出庭作证的特权,法院无法强制其出庭。需要肯定证人出庭制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机制改革,赋予被告人审前充分的质证机会、扩大适用认罪案件程序、将证言分为尚未取得和已经取得两种情形以及将特定近亲属的免于出庭作证特权改为拒绝作证特权。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司法救济制度。与传统的环境侵权诉讼相比,环境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诉讼目的、救济内容、诉讼价值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在司法实践中虽有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断涌现,但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不完善。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与我国一样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印度已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应辩证借鉴国外经验,修改相关立法,完善司法工作机制,尽快建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英美法系国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通过聘请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为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提供判断性意见的专家证人制度,对于充分查明案件事实,缩短审判周期都有很明显的效果,在专业性案件的审判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制度在使用中也存在诸多缺陷,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作为重要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意味着在一些特殊案件的诉讼实践中,通过对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运用,就可以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确定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败诉的风险,因而对当事人的影响极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司法制度的一项优良传统,人民陪审员制度为我国的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但是,这一制度本身却一直缺乏完整、系统的法律规定,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专家型兼职陪审员制度,是根据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案件审理需要,特邀专家、学者担任兼职陪审员,从而使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办高教的发展过程是民办高教制度变迁的过程,但截止目前,我国民办高教的制度环境尚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制度供给问题。因此,解决由于制度供给而造成的制度环境与民办高教发展的实践脱节的问题成为推进我国民办高教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标记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主要目的是给宽大制度的申请者必要的调查时间,使其在标记有效期内能提供相应的证据,并基于此举报和揭发而获得宽大处理。本文在《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宽大制度适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基础上,给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反垄断标记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频发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评查制度尚没有完全建立。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评查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的评查原则,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明确评查主体和评查任务,实现评查机制的灵活多样和评查过程的公开透明,建立一评终局的评查终局制度方能缓解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当前的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死刑复核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刑事审判制度.由于它以高度集中的方式来解决死刑案件审判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因而尽管它在死刑案件的审判上可以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商榷之处,这里作一简要探讨.一、死刑复核制度的存在不利于正确评价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死刑复核制度同多级审判制度都是为了确保案件的质量而设置的刑事诉讼制度.它们虽然在对下级审判都不采取绝对肯定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对下级审判的否定上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多级审判制度以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新刑诉法恢复了庭前移送案卷制度,使得庭审法官在庭前已经接触到了包括非法证据在内的所有证据,而证据的合法性问题和案件事实问题在我国是由同一审判庭进行审理的,使得非法证据对庭审法官心证形成的污染一直持续到后期整个庭审过程。所以,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就案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单独交由上一级法院进行审理,切断非法证据与案件事实庭审法官的联系,是防止庭审法官"心证"受到污染的良策,即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最低一级的审理法院为中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事速裁程序的进一步发展,其程序意义在于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不起诉制度源于起诉便宜主义,旨在将部分案件在审判之前终结诉讼程序,但我国检察机关未能充分利用不起诉裁量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下,应对刑事诉讼全过程予以简化,审判前适用不起诉制度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应明确将认罪认罚作为酌定不起诉的考量因素,将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分流出诉讼程序,是实现两项制度程序价值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民检察院拟作不起诉、撤案或被逮捕人员不服逮捕的几类案件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防止检察院因这几类案件无监督者而进行暗箱操作.但该制度对于人民监督员的资格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监督的质量;人民监督员意见的法律效力最终取决于检察院又似乎与设立该制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成本、范围和方式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要强化监督评议意见的法律效力,要完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