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数学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的突出表现是它的趋向性,即以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思维定势的趋向与所要解决的问题途径相同时,就可产生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定势”指的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有必要弄清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即定势思维的二重性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其积极的一面,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认知事物的共同特点,用比较固定的方式认知事物或作出行为反应,使教学中的“双基”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当习惯思路和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酝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由此可见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现象人人都是存在的,人们往往会按一种固定了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表现出人们思维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常常表现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形成,不利于智力的发展.产生思维定势的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指由先前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思维状态.它有决定后续心理活动态势的倾向.解决实际时这种"倾向"可表现出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在许多情况下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知识时,得以较快的理解和掌握,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二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往往使学生因循守旧,妨害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针对学生学习物理时,思维定势起消极作用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对  相似文献   

6.
提起思维定势,人们在认识上往往带有某种片面性,认为它同发散思维对立,同培养能力对立,似乎它已成了一个贬义词.不少人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一面.因此,重新认识、正确评价定势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1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定势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即负效应),往往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常常妨碍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思维定势也叫学习定势。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有其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辩证地认识思维定势,努力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断防止和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有利于思维水平乃至整个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进行思考,促…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常常表现为在收集信息或处理信息的环节上按照一定的思路进行思考,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教学中常常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教学艺术活动的核心。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因此他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还常偏重于背诵知识的结论 ,习惯于套用这些结论进行思考 ,表现出较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们常把“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知识并能正确地应用”作为语文教学的要求 ,实际上这种要求就容易形成思势定势 ,因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思维定势才标志着学生已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方法 ,这无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 ,思维定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一旦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 ,在分析新的问题时 ,就会偏向于某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现象人人都是存在的,人们往往会按一种固定了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表现出人们思维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所谓定势,是指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模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那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思维定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下面我就在物理教学中对促进积极的思维定势,克服和预防消极的思维定势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陈逸 《教学月刊》2002,(12):33-36
“类型 方法”的模式化教学,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找到解决化学常规问题的“秘方”,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遇到新问题时便束手无策,缺乏创新意识。因此,当学生基本学会常规思维方法以后,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是学生长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思维方式,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旧知识类似的新知识时得已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消极的一面,往往形成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使学生因循守旧,习惯于照葫芦画瓢,长期以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将逐渐泯灭。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思维变通的例子,如“司马光砸缸”,大人按照常理从水中救人总是考虑如何使“人脱离水”,而司马光则是创新地使“水脱离人”,使孩子得以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定势又称首因效应.报易时后继学习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在后继学习中通常表现为思维的习惯性、成见性(先人为主)、想当然性.它影响着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和探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发展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又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往往表现在思维的惰性、呆板性,妨碍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学生的求同思维解信息给予题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王志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往往袭用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新的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的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即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有...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倾向性思维方式 ,它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 ,思维定势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应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 ,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类型+方法”的模式化教学,这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系统,找到解决常规问题的“秘方”,但其消极的一面.容易形成思维定势.遇到新问题时便束手无策.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苏祥 《广西教育》2013,(42):59-60
心理学研究表明,先前的经验越有效,思维定势往往就越强烈。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它有助于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