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农村武术的空前普及和城市市民武术的迅猛发展.在乡村,私人习武和教授武艺者渐成风俗.在城市,市民习武和娱乐表演相结合,对抗性的角抵、手搏、相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习武的基础上,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以及骑兵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形成是武术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中国,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作为统治措施之一,就是收缴天下之兵,在民间禁武。这对民众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阻碍民间武术的发展,一方面又促进武术新的项目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徽州地域武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于徽州特定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中的徽州民间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在古徽州,习武风气盛行。徽州地域武术对徽帮的商业发展和徽州戏曲的发展等都有过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管子》是中国先秦诸子中的重要著作,内容庞杂,思想广博,有着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体育教育思想,其对于民间习武活动的记载、对养生问题的理解、甚至于对武术动作的记载,在中国古代体育教育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围绕小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分析小学生习武兴趣现状及影响小学生习武兴趣发展等因素,进行阐述小学生习武兴趣现状及小学生习武兴趣的影响因素,分析小学生习武兴趣提高及武术发展的理论依据,明确小学生习武兴趣主要通过对武术本身,小学生及教师三方面来分析研究。从而找出了小学生武术教学过程的不足,提出了提高小学生习武兴趣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中国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武术运动,使学生从习武中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大学生习武应注重习武先明德、循序渐进,从严动作规范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往学界对两宋民间习武情况关注不足,本文通过对宋朝民间习武情况的考察,得出不同于既有的认知,认为所谓"崇文抑武"不过是对武将权力的限制,实际上政府仍十分重视和推崇习武。两宋河北等地"弓箭社"及其他民间习武组织众多,民间身怀绝技的武艺人活动频繁,与习武相关的民间娱乐活动也十分兴盛,总体上民间习武风气仍比较浓厚。这既有军事、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沧州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与其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民族构成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畿之地和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沧州是习武之人的汇聚之地,加之,沧州一带自古有习武的传统,明代又有大量习武的回族军功世家迁入,更丰富了沧州武术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宫华 《家教世界》2013,(4):274-275
1.什么是三国前民族传统体育三国前具体指的就是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80年。主要就是只夏、商、春秋、战国、周、秦、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出现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从大的方面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1]。民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建置沿革进行了系统考证。其起于唐·虞,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颂扬侠义,表现、褒扬了先秦古侠和司马迁所归纳推崇的侠义精神、侠义伦理。《三国演义》中的侠义内容来源于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及作者的加工虚构。  相似文献   

12.
“祭酒”在秦汉时期作为礼仪长期存在,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又以尊号的形式使用。王莽改制崇儒尚师,设九“祭酒”。“祭酒”随之成为王莽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到地方均有设置。王莽“祭酒”官职的设立对东汉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东汉“祭酒”作为官职后缀涉及军政多个方面,既可是朝廷官职,也可为三公府吏。三国时代在东汉官制基础上,又设置了多个军职和行政“祭酒”。从先秦到三国时代“祭酒”从尊号转变为实际的官职,范围和职能也有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官职体系。  相似文献   

13.
贪污腐败是困扰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为历代统治所重视。秦汉三国时期,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如官员的选拔、考核、监督和立法等来制止贪污现象,树立廉洁的政风,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世的反贪倡廉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同居,作为秦汉法律术语,曾在20世纪《睡虎地秦墓竹简》公布后引发学界讨论。但材料的局限使讨论不能深入进行,且结论有失偏颇。现今随着张家山汉简、三国吴简、里耶秦简的相继出土,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作进一步探讨。从同居的涵义和范围、同居的法律效力等来看,秦汉律中"同居"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同居数,一层为同居不同数。同居法适用于妻子儿女、父母同产、伯叔堂兄弟、妻系母系等亲属,以及奴婢、客、隶等非亲属。同居的"共财"特征,使其法律效力与财产和继承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汉水流域是全国三国文化核心区之一:三分鼎立,规划于隆中;三国肇基,得力于夏口;三国终结,策动于襄阳;三国文化,汉水为重。三国文化是汉水流域传统资源的优势文化。培育汉水流域三国文化带必须立足襄阳,打造三国文化展示和传播基地;走出汉水,建设湖北三国文化圈;放眼未来,让三国文化传之后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陈后主文、赋主要被唐代以后的史书、类书、总集和选本所收录,今存绝大部分作品收集在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计38篇。通过爬梳古今文献,可得文13篇。此外,还从各类文献中,找到了一些陈后主创作过更多作品的具体线索,据此推断其佚文应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官府的科技行为,可分为五个时期:先秦时期是科技发展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官府科技行为已初见端倪;秦汉三国时期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稳定的政局为官府科技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魏晋南北朝虽然是古代科技体系趋于完善的时期,但由于政权频繁更替,社会动荡,因而官府科技行为较少;隋唐宋元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重视科技,官府的科技行为大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蓬勃发展;明清时期是封建主义政治体系逐步崩溃期,官府不重视科技的发展,其科技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从官府科技行为的发展可以看出,政通人和,是经济发展、科技兴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屠城是人类战争中野蛮和暴力的集中体现。秦汉三国时期,随着人类战争残酷性的升级,屠城开始大量出现,但这一时期屠城的分布却极不平均,大体上和平年代屠城较少发生,动乱年代则较为多见。同后世的屠城相比,这一时期的屠城缺乏明确的战略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泄愤、报复或者掠夺城市的财富,仍然停留在低级野蛮的阶段。屠城方式上,除了纵兵抢掠外,还常配合火攻、水攻等方式,以增强屠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典范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独创性和特殊性,还有集体累积的成书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深广传播,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国演义》的成书历时长、途径多、样式杂,有史书记载亦有文学演义,《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后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到《全相三国志平话》、三国元曲杂剧、《三国志通俗演义》,最后到《三国演义》。在这漫长演变过程中,丰富而多元的文学创作语境对《三国演义》的成书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福东渡的传说,在中国和日本都广为流传。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从《史记》的"入海说",到《三国志》与《后汉书》的"渡亶洲说",再到义楚《释氏六帖》的"渡日说",最后衍生出宋欧阳修的"赍书说"。而日本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起源较晚,14世纪以后才逐渐流行起来。徐福东渡的传说,与秦汉之际"秦民东渡"这股大规模移民潮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中日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交往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