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未能较好地体现自己的特色,其症结在于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到教学计划、教学管理都是“模仿本科”。显然,要体现高等工程专科自身的特色,就必须摆脱“本科模式”的影响,深入研究高等工程专科人才的特色,认真探索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探索并逐步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规格为总体目标的、以专业为系统的新的教材体系和以生产技术岗位中正在广  相似文献   

2.
专科学校的理论力学课多年来一直使用理论严密的本科教材。近几年虽有少量专科教材出版,但基本上仍是对本科教材的压缩,不能体现专科特色。我校机械系遵照国家教委提出的高工专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应用性人才”,基础理论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废”的原则,从系列课程体系改革人手、在199O年制定了综合课程教学大纲,对物理学、理论力学、机械原理中的力学部分进行了系列改革,将理论力学、机械原理两门课合编为综合课程“机械力学与机构设计”,1992年开始实施教学。现将这几年的改革尝试作一介绍。通过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3.
电工学是工程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提出以突出专科特色作为教改的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基于“必需够用”的方针,首先以汽车专业为试点,对电工学课程进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此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1 加强理论教学,拓宽知识面1.1 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必需够用”我们与汽车专业各科教师共同拟定了试点专业的电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新大纲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1掌握部分:汽车专业课程中大量应用电路的基础理论作为专业理论基础。尤其现代汽车中的点火…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解决医学院校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注重工科基础、弱化医工理念”问题,以空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电路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别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项目化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实施、补充性实验教材建设三方面进行改革,使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性、系统性的完善。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有望实现“医工”特色教学,为医学院校背景下的军事生物医学工程电工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突出体现了高职英语专科课程的育人性,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相结合,在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充分融入学科育人价值,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体现,也是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有效促进学生四项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高职专科英语课程育人功能,针对开展对接高职英语四项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探索大单元教学,以“电路中的物理模型”为主题建立大单元,以“物理模型”大概念为统摄中心,在学科实践活动中重构“电路中的物理模型”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基于大单元的基础上进行初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徐欣烨 《英语广场》2023,(9):121-124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而教学素材则是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重要载体和保证。本文基于徐锦芬教授提出的高校英语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探讨了基于教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建设与资源开发,依据本校特色补充建设原则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基础”“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四大原则,探索具体路径:通过“分析—筛选—增补”挖掘现有教材,通过“目标设定—语料选择—活动设计—效果评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8.
吴韶华 《江苏高教》2004,(1):129-130
普通双专科属于专科教育层次,它与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应是一致的,具体表现在:(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9.
文化育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高职外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影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在课程思政建设风潮下,融区域文化为特色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结合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和Nation&Macalister的语言课程设计模型,通过需求和环境分析,在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对教学目标的各层面进行设计,并在课程目标、教学形式、课程评估与反馈、课程文化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路径探索。从问卷和访谈数据看,课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高职英语类课程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其操作要领是:重视课程编制理论的研究,努力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课程编制理论体系.以指导实践;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大幅度调整、充实课程内容;加强基础课教学,注重文理渗透,实现师范专科教育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绍兴市积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项目教学”课程模式引领职教课程改革,建立起由“学科为中心”向“多元整合”转移的课程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绍兴职教课程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教学”课程模式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河西学院“景区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现状及如何跳出传统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凸显课程地方特色、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完善考核体系等问题。提出以BOPPPS教学模式为基础,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加强地方特色景区实践,构建特色案例库,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措施。最后,总结课程改革后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模拟电路”课程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困难的教学实际,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实验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单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实例教学,详细阐述了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具体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为基于虚拟实验的“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顾婷 《考试周刊》2009,(40):215-215
在五年制高职电子专业数学教学中,《电路数学》这一教材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能力为本,体现了“模块化”的教学特色,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为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专科层次小学教育(综合文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师资格统考和师范专业认证的形势下,专科层次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既要根据专业标准加强课程建设,又要根据实际需要帮助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实现课证融合。课程要以政策标准为依据定位课程目标,以教学能力为重点实施课程内容,以任务和案例为载体优化教学方法,以混合式教学为依托整合教学资源,以校地合作为抓手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考核评价机制,以满足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生就业难,院校不得不寻求以市场取向为标准的特色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秉着“以就业为导向、注重特色培养、加强实践创新”的发展战略,通过改革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了一种新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围绕“学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学?”,让学生对未来从事的专业领域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引发学生更深入地对就业机会的思考,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 ,我省的专科英语教学一直走本科“压缩型”的路子 ,缺乏独立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没有专科特色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统一教材。本文根据《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思想 ,以《实用英语》为教材基础 ,提出一套适合我省专科英语教学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21 年来,我校的专科教育在为地方培养人才、发展文化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校的专科教育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办学特色不够明显、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准确定位、教育思想观念相对滞后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推进我校专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推进我校专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必须以“转变观念、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两项改革”和“两个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以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全面推行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我们服装专业的教学应以服装设计为主体,在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教育的基础上,以模块化结构设计课程,以“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来适应市场供需变化,并根据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目标觉醒”的教学主张,以厦门市国祺中学为例探索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并成功践行“创设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环境”与“课程引领,研修并进”两条有效实施路径,希冀在“目标觉醒”教学主张的引领下与新课改同脉动,为美术特色课程群建设以及美育事业添彩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