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武术的起源及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技击价值与表演价值的不同取向,探讨了武术中技击价值和观赏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讨论,认为技击是武术的灵魂,不能离开技击谈论武术。而武术的表演价值也不能忽略。在当今社会做为武术人,把握好"击"与"艺"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武术不管如何创新,都不能脱离武术的基本特点,即要保留动作的技击特点。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集健身性、技击性、娱乐性于一体,尤其对培养少年儿童优秀道德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建国初期,我国教育部就把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水平一"至"水平三"阶段,武术主要以套路的形式被列入教材组织教学。本人结合多年的武术教学实践,对小学武术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思考一:用游戏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  相似文献   

3.
武术界一直流传有:"不学武术,难通中医;不学中医,武术难以达到上乘"的说法。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隐含着很深的含义,武术和医学相互融通,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术流传至今,渐渐的给医学养生、保健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价值。研究武医结合不但能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能为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解决高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局面,而且为培养一批能"武"能"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武术和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民间武术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发展民间武术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民间武术发展却陷入了困境。其主要原因有: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民间武术核心的技击性价值减弱;乡土社会解构对民间武术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城镇化建设改变了民间武术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民间武术固有特性限制了其传承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宣传民间武术的价值;重视民间武术的生产性保护;强调民间武术的技击性价值;利用好学校体育课堂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现代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5.
袁峰 《考试周刊》2012,(36):108-10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中小学武术教育教学内容陈旧,教材繁杂,教学方法单一等,限制了中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将中小学武术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好,发挥中小学武术教育所独有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6.
武术不仅有健身价值,还有较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多年的武术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总是喜欢武术而不喜欢武术课,学习过程兴趣不高,不能实现武术的教学目的.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相结合,分析得出,在武术课中首先提高学生对武术课兴趣有利于武术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技击性是武术的重要特征,对技击性定位过宽,会导致单纯运用"实用性"来衡量武术技术从而限制武术的发展模式;反之,技击性限定过于狭隘,又会忽略武术技术传承而失去自身特色.技击性判断应该限于传统武术范围,传统武术技击性需要理清其定位:传统武术以技击为宗但并非以技击为目的,技击只是通向目标的手段,只是传统武术"打、练、养"中的一个特征.传统武术技击性存在两个限定条件:传统武术技击性以流派武术技术标准为前提,同时负载着武术审美功能.武术技击性受到艺术审美、流派技术标准限定,正是武术可以融入诸多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4):24-27
武术作为一种致力于将对方致死、致残、制服的技击文化,是如何完成养生思维转型的?包含了哪几个方面的维度?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了武术"由技击到武术、由武术到健身、由健身到健身武术"的演进历程,探讨了武术养生思想中"生命保存、养护、体悟"三个方面的维度。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武术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实现与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韩国跆拳道的成功推广经验的分析,结合武术的武德教育、"神形"特点、技击功能及民族性四个方面简要地谈了武术的推广途径.为武术的传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中的技击性进行了探讨.现代竞技武术是竞技武术套路与对抗两种运动在竞技中的体现,套路主张健身、表演、欣赏,淡化了攻防技击;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作为武术的一部分,同样应具有其本质特征--技击性,但其技击性有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而淡化的趋势.为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体现武术运动的技击性特点,就应该在它的本质特征上发展创新,遵循武术是"武",而不是"舞"的基本原则,使中华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后武术发展方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众多,具有技击、健身、娱乐欣赏等多种功能,而技击是它的本质特征,是一门身体博弈的艺术.武术要走向奥运会,只有大力挖掘它深邃的技击内涵,用它特有的技击魅力征服世界.而竞技武术套路面向大众表演、娱乐欣赏、大众健身、影视文化等才是它真正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武术技击类课程是公安警察院校开展的警察技能与战术基础的重要内容,兼有提高警察职业技能和警察体育发展的双重任务。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全国15所公安警察院校的武术技击类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认为:公安院校武术技击类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不强,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过于重视动作规格,教师力量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武术技击类课程实施效果等问题;提出了立体构建武术技击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资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组合重视实践教学,增加情景实战教学环节等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中华传统的文化内涵,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本文对周边城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了他们武术课程的开展情况,武术师资力量,对武术的认识,以及他们身体、心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进而探索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推广武术在中小学的普及,促进学生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鸣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5):114-117
中华武术是中国历史上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文章从文化教育、强身健体、审美和娱乐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功能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弘扬武术文化,不断开发武术的价值功能,更好地将武术的价值功能寓于实践教学之中,提高学校武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时俞大猷《剑经》的战术与技法概括、抽象和诠释,得出其技击理论的价值,从而得出其指导现代武术的理论思想,并有针时性地运用《剑经》技击理论、原则和技法诀要进行教学和训练,进而提高武术技击技术和应变能力,且时提高现代武术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在当今的竞技舞台上,不管是与技击貌合神离的套路运动,抑或戴上护具的散手运动,都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华武术的推广和普及,愈来愈多的人们都喜欢演练太极拳,但对太极拳的技击术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少人以为太极拳的技击功效很差,更多的人对太极拳的技击术存在着神秘的看法。所以作者就技击术所遵循的客观运动规律和太极拳的技击术的力学依据略作介绍,希望爱好太极拳者能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太极拳的技击手法变化多端,笔者不可能做一手一手的介绍。因此本文只是担较为基本的几个要点根据个人体会做一些原则性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武术具有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而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要素显示出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理论指导、形体美的培养、音乐融入、语言、心灵美的培养等有效途径,将美育渗透到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太极拳教学中技击意识的涵义、作用进行了探讨。技击意识能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提高分析套路动作的能力 ,技击意识是武术的精髓。重视技击意识的培养 ,是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聂舟舟 《考试周刊》2010,(21):141-142
本文作者通过对韩国跆拳道的成功推广经验的分析.结合武术的武德教育、“神形”特点、技击功能与民族性四个方面简要地谈了武术的推广途径.为武术的传播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