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新旧动能转换理念,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创新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未雨绸缪,建立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全面会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增强心理辅导工作,重视班级公寓建设,积极发挥朋辈帮扶;双元合奏,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形成工作合力;自立自强,引导学生应用积极心理学培育自主意识;目标引领,实施分年级阶段的全程化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2.
学业负担是学习者个体对学习活动量的主观感受。学业负担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和不可测量的,每个学习者是具体的和有差异的,每个学生不可能有相同的学业负担和相同的负担承受能力。因此,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不确定的。教育中的减负不应是行政部门对抽象人学习时间、学业量和学业难度的总体规定,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个体的情况而具体决定。  相似文献   

3.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作为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管理的一种教学制度,它具有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它适应社会经济与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和综合人才自身发展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趋势。做好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抛弃管理者本位的思想,积极提倡导师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反馈系统,完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业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学业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修正和完善教学的重要手段,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工作,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该重视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学业评价与培养目标相一致,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以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业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一部分,学生学业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修正和完善教学的重要手段,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工作,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应该重视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学业评价与培养目标相一致,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以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职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其中英语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实施对于英语教师教学和中职学生学习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对两方面都起到鞭策激励作用。为更好地实施学业水平考试,笔者重新审视中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打造和谐课堂,助力学业水平测试。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使部分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学业问题。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建立学业预警系统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索能够满足高校学生过程管理需求的学业预警系统,以强化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教育和帮扶,形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刻画不同成绩的学生群体画像以为高校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利用目标群体指数(TGI)对浙江科技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学生行为数据等教育大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图书借阅情况、图书馆出入信息、寝室出入情况、一卡通消费情况等方面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群体进行详细画像.研究结果显示: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倾向于借更多的书、早起、长期按时吃早餐和低频的超市消费;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则倾向于借较少的书、长期晚起、不吃早饭和高频的超市消费,且喜爱使用研修室,通常仅在考前冲刺.研究结果可为学生学业指导、学业及时预警、个性化推荐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高专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业拖延行为。学业拖延行为不但会影响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影响了其心理健康。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学业拖延量表(PASS)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建议,为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拖延的团体辅导提供理论依据,完善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拖延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8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1.学生在学习目标计划的制定、使用及监控学习策略方面的能力较弱。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其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有切实相关性。3.教师学业支持感和同学学业支持感能较显著预测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鉴于此,应在学习策略训练、教师学业帮助和同学合作学习等方面加强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