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造船史上的一块丰碑.左宗棠是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他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起,就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制造轮船,抵制西方侵略.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他呕心沥血,广咨博采,花费了许多精力.他离开福建后,仍对船政事业十分关注,竭力维持.为了国家富强,他为建立福州船政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福州船政局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机器造船的专业制造局。根据研究深度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开始起步、缓慢发展、初显成果三个阶段。百年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福州船政局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兴衰原因、相关重要人物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以往的研究尚有不足,如部分重要船政大臣研究相对薄弱,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仍有深化研究的必要等。  相似文献   

3.
一在有些艺术品拍卖会上,沈葆桢信札时有出现。沈葆桢(1820-1879年),字幼丹,福建侯官人,为洋务运动时期能当大任者之一。其大任,主要是总理福州船政局。沈葆桢总理船政期间,是有成效的,主要有四:一是从国外引进不少先进科技与近代化物质,二是使近代化的福州船政局初具规模,三是培养出一批新型船政人材,四是造船15艘,其中洋匠帮造12艘,自造3艘,费时约计9年。尽管这些船的质量与数量及造船速度与当时先进国家比,都不如人意,但毕竟是迈出了中国造船事业近代化的第一步,改变了以往使用帆篷舟楫的更为落后的状…  相似文献   

4.
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学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葆桢与福州船政学堂●肖忠生沈葆桢(1820-1879),字振宗,号幼丹,祖籍浙江,后迁福州,是近代洋务运动的带头人之一。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推荐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大臣,专主福建船政局事务。次年7月,沈葆桢正式出任船政大臣。在其任职期间,为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局,为了能制造自己的轮船,重金聘请法国工程师来闽教习指导,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着明显不同的两种风格。在洋员方面,船政以合同来约束,有利于船厂洋员的管理,也有利于船政局接任者的执行和监督。华员方面,更多的则是借助船政大臣个人的威望和能力,管理上侧重于船政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6.
1874年7月(同治十三年六月),福州船政局毫不迟疑地辞退了绝大部分法国技师和监工,改由中国技术人员主持舰船的设计和制造,从而,进入了自造舰船阶段。到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止,福州船政局自造舰船已达十九艘之多(见附表)。如果说福州船政局的黄金时代是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创造的,那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外国专家撤走后的福州船政局,在洋务派的主持与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和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7.
陈东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4):70-73,90
本文以马尾船政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马尾船政局的历史考察,探讨福建船政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重组的内在联系。认为马尾船政局的创立,本身就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马尾船政局创立后,在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中国造船技术,培养社会专门人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思想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与并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组。  相似文献   

8.
我校历史系林庆元副教授的《福建船政局史稿》近期内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三十五万字,附有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船政局历史图片。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李侃写序,对它的学术价值做了充分的肯定,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较完整较深入地研究福建船政局及前后学堂的学术专著。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福建船政局及船政前后学堂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历史。作者通过解剖洋务运动中产生的这一近代工厂,使我们对洋务运动所提出的重要课题,如洋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工资制度、工人状况、我国近代造船水平、近代科技学校的学制及课程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端于一个世纪前的清末,最早始于洋务运动中的外语学堂。1862年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1863年,上海设广方言馆等,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工业性质的学校,最早始于军工工业,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天津在1881年创办北洋水师学堂,1886年设天津武备学堂,1893年天津创办军医学堂。天津的技术学堂始于1880年设立的电报学堂。工业职业教育则以周学颐创办的工业学堂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之后,为应对从海上来的外夷,洋务运动发展海军等军事工业以"求强"。在造船的问题上,负责福州船政局建设的左宗棠认为:"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