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涌现,给患者就诊带来了便利,但是也造成患者个人隐私的严重泄露。文章针对"互联网+"时代下患者隐私严重泄露的问题,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存在的患者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了保护患者隐私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用者在平台上面临着更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与其他互联网平台相比,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地将隐私保护的责任和权利让渡给使用者,自我消除作为信息分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协商成为最常见的主动隐私保护策略。但在平台与自我的双重规训下,自我消除功能的设置作为社交媒体平台技术框架内大众传播向人际私密传播妥协的隐私保护产物,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由社交媒体平台系统性结构和功能变化所带来的隐私风险问题。因此,隐私风险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交媒体平台与使用者的共同努力,以形成多维度个性化的隐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波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8):168-170
互联网新型服务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正式到来,带来巨大商业价值,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逐渐增大。大数据的价值不仅来源于数据本身,更多地来源于对数据进行二次挖掘与分析。因此个人隐私保护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分析大数据隐私保护的特点,从技术、法律和行业3个方面简述大数据隐私保护的有关机制,指出需多角度跨学科交叉研究以满足大数据隐私保护需要。  相似文献   

4.
张璐 《教育技术导刊》2021,20(1):245-248
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使用LBS时造成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成为LBS普及的隐患.轨迹泛化法是一种轨迹隐私保护技术,在保护轨迹隐私的同时还可提高服务质量.基于组的轨迹隐私保护技术特点,对不考虑移动趋势的轨迹泛化法进行分析,总结基于移动趋势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因其受众广泛、规模庞大、发展迅速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金融各类机构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在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面临资金被盗、交易欺诈、账号被窃取、隐私泄露等风险。风险均指向个人信息权缺乏相应法律保护这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个人信息权的现实风险和理论风险,并提出对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权进行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9,(5):99-105
如何降低学习隐私的泄露风险,是在线学习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揭露了基于学习资源学习热度的推荐系统的形成与隐私泄露风险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基于差分隐私保护理论,提出了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方案,即对学习资源推荐值进行差分隐私保护处理后再发布结果;最后,文章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和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效果。差分隐私保护的学习资源学习热度推荐的运用,既能保护学习者的学习隐私,又能保留较高的数据可用性,有利于促进在线学习的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盼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56-160
无线定位技术的进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广泛应用,但其不可避免地造成用户位置隐私泄露,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现有位置隐私保护方法只能做到特定情境下的位置隐私保护,但易受连续查询攻击。提出利用隐私需求度量P和服务质量度量Q构建目标函数,在均衡位置服务与隐私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高用户请求位置的随机性,从而防止连续查询攻击。实验通过递归计算位置K匿名区域的4个子匿名区域的目标函数值,获得最大值的区域即为用户服务请求的最终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防止连续查询中的边界信息攻击,保护用户隐私,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使用在线平台时会留下隐私信息,是否应当收集消费者隐私并从中获利成为平台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政府对隐私泄露施加惩罚的情况下在线平台的最优隐私收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在线平台总是选择收集消费者隐私,且“隐私占比”随着单位隐私价值递增,随着消费者隐私敏感度递减;相反,如果因为发生隐私泄露而遭受惩罚,则仅当惩罚力度较小时平台才有收集消费者隐私的动机。福利分析表明,当隐私泄露的惩罚相对较小时,收集消费者隐私是帕累托改进的。研究结果对于在线平台的隐私收集策略选择和利润来源的聚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隐私监管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卓应用恶意泄露隐私最常使用的手段是基于HTTP协议的网络通信,通过该方法进行隐私泄露比例高达96.2%.针对安卓系统隐私泄露检测需求,提出基于HTTP数据包分析的安卓隐私泄露检测机制,捕获与过滤安卓应用程序运行中产生的网络流量,使用键值对提取及隐私信息匹配等方法判断该应用是否泄露隐私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已有方...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产业公司收集用户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国内外发生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为个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伤害和麻烦.本文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综述了国内外隐私保护的相关文献,主要探讨传统数据库领域的隐私泄露及其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