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研究使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惯习概念,探讨家庭阶层背景对中学生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影响,并借此透视我国中等教育中的阶层差异固定化状况。基于对全国城市地区初二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学生的文理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为因变量,以其家庭阶层背景和文化资本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首先,在学习兴趣方面,来自较高社会阶层家庭的中学生对文科的兴趣明显高于低社会阶层家庭的学生,阶层对文科兴趣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起作用;而在理科兴趣上,不同阶层学生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在控制家庭文化资本后可见较低社会阶层的学生对理科兴趣更强。其次,从学习成绩看,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低社会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都显著不如较高阶层家庭背景的学生。再次,作为一种“惯习”的学习兴趣对不同阶层学生的成绩差异有影响,但阶层差异并非主要通过兴趣影响成绩。最后,“家庭藏书量”和“父母教育水平”等文化资本对文理科兴趣和成绩的阶层差异影响非常显著,而阶层差异也主要通过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成绩。这些结果可能喻示着我国中等教育中已出现阶层差异固定化趋势,但阶层间教育获得的不平等仍主要源自物质资源而非内在态度和性情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关于各阶层文化资本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源自社会上层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总是会被建构成社会的主流文化,并最终成为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和教育内容。由此,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携带的阶层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契合度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趋向于学校所代表的自由奢侈品位文化以及中上阶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排斥劳工文化与底层学生的文化习性。教师文化中的这种阶层趋向通过教学过程导致中上阶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大、底层出身的学生学业成功的概率小,后者经由考试、教育分流以及就业渠道会导致阶层再生产。这是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打破这种现象需要平等对待各阶层文化、树立多元智能观和全面的学力观,教师应走向文化觉醒,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首要场所,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从家庭文化因素出发,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藏族学生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家庭背景既可以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专业选择动机间接影响学生专业选择行为。具体来讲,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父母的社会职业地位对子女专业选择行为的影响更明显;家庭背景对学生专业选择动机亦具有影响,但作用路径有所差异,家庭文化、经济资本对学生内在自主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社会资本对学生外在作用动机具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经济收入越好的家庭更注重子女兴趣爱好的培养,而家庭社会职业层次越高对子女的未来期望就越强烈。为此,建议从完善家校合作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专业选择能力、强化学生内在自主动机等三个方面来推动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社会资本,表现为个人通过社会网络所能摄取和运用社会资源的能力。由于个人的社会结构不同,在社会关系变量(家庭结构、社会位置和学校背景等)资本化的过程中,个人行动目的的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本的再次不对等,因此,个人借助于社会资本所获得的回报也不尽相同。社会资本的不平等对于学生受教育机会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资本)则又是考生社会资本在各层次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文章运用实际调研数据,对考生的文化资本(高考成绩)、关系资本(主要是家庭关系资本)和家庭经济资本进行分析后发现,高考成绩和家庭经济资本在考生选择高等教育层次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即考生的成绩和家庭经济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其追求高层次教育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保证各阶段人群受教育机会均等、受教育过程平等,但家庭背景是不可控因素,它在影响教育公平的发展和教育的平等化进程中产生重大作用。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通过对CGSS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论述家庭文化资本在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梳理了不同背景家庭通过所拥有的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分析特定社会背景下不同背景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今后应加强关于家庭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生态学研究以及关于不同背景家庭影响儿童入学准备过程的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家庭背景中,较直观也最为重要的是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父母职业决定着家庭经济收入、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这些又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同对子女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过程产生着影响。本文在探讨家庭职业背景对子女高等教育的影响后,希冀更多人来关注因家庭职业背景不同而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0.
吕美函  苍翠 《教书育人》2013,(24):77-79
家庭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和学业成就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其著名论文《资本的形式》中指出,资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1]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背景的家庭通过家庭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学前儿童入学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