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不仅具有“国色天香”之姿态、“雍容华贵”之蕴意,更是“繁荣昌盛”的象征和“坚贞傲骨”的化身,唐宋以来我国形成了深厚的牡丹习俗与文化。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牡丹文化是洛阳牡丹花会的特色和魅力之所在。针对洛阳牡丹花会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错位、牡丹文化氛围不足、高效之路困难重重、牡丹文化研发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充分挖掘牡丹文化、并将其内植于洛阳牡丹花会之中的对策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苏轼与牡丹     
宋代杰出学者苏轼 ( 1 0 3 6— 1 1 0 1 )。亦是我国古代牡丹研究颇有成就的先驱者之一。他的《牡丹记叙》和三十多首有真知灼见的牡丹诗 ,对我国牡丹研究的科学历史与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证实了北宋中期我国东部牡丹的栽培、研究、育种和牡丹文化 ,均有较快的发展和较高的水平 ;杭州为其中心 ,品种数目逾百 ;杭州太守沈立 ( 1 0 0 7— 1 0 78)早在熙宁五年 ( 1 0 72 )、就已撰写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牡丹专著《牡丹记》十卷  相似文献   

3.
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牡丹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的牡丹文化和丰富的种质资源等形成了洛阳牡丹产业的先天优势 ,同时 ,劳动力资源丰富、科研积累和公司经营等形成了洛阳牡丹产业的后起优势。另一方面 ,洛阳市牡丹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国际牡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牡丹产业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存在偏差和技术瓶颈未得到真正解决等 ,说明洛阳市产业的比较劣势也较为突出。为此 ,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措施 ,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努力提高洛阳牡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把洛阳建设成为国际牡丹中心。  相似文献   

4.
牡丹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宽度十分有限 ,主要集中在观赏牡丹、苗木生产、盆花生产、盆景生产和丹皮生产五个方面 .在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实施牡丹产品创新 ,应该从两个方向着手 :一是纵向发展 ,不仅包括传统的产中服务 ,而且包括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产前、产后服务 ,主要是牡丹产品的宽度开发 .二是横向发展 ,主要是牡丹产品的深度开发 .我们应该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 ,通过实施牡丹产品创新工程 ,推动洛阳牡丹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洛阳牡丹瓷的成功,详细分析了其文化背景,文化渊源,提出了牡丹瓷这种用瓷的形式展示牡丹及河洛文化的形式把洛阳的文化资源变成经济优势和财富,以及利用政府的主导引导企业的投资,把洛阳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牡丹的拒绝     
①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②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相似文献   

7.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前身是始于1983年的洛阳牡丹花会,自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节会以来取得重大突破,已具备覆盖全国并辐射世界的国际影响力。但不同客源地民众对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公众认知、文化供给、区域延伸,以及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感知和判断都存在差异,而这对探寻节会的创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亳州牡丹在明清时期繁盛一时,留下了众多歌咏牡丹的篇章。本文试从亳州艺文志中收录的牡丹诗入手,阐述亳州牡丹的兴盛以及牡丹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后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牡丹审美文化,并进一步梳理出牡丹审美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9.
郭跃文 《中国教师》2010,(12):19-19
<正>"洛阳牡丹甲天下",对洛阳城市来说,规模日益扩大的牡丹花会和蓬勃发展的牡丹产业,已经使牡丹成为洛阳最亮丽的名片。对洛阳当地的美术教学来说,这一地方名片可谓是得天独厚的美术教育资源。每年四月是洛阳的"牡丹月",也是牡丹开得最繁盛的季节,到处车水马龙,  相似文献   

10.
薛凤翔为我国明代杰出的牡丹园艺学家。他的《牡丹史》不仅是我国明代牡丹研究的要籍,也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大型牡丹专著。20世纪80年代其未广泛流传的手抄本在安徽正式出版。薛凤翔证实了明代我国牡丹栽培和研究的中心已转移至安徽亳州;其牡丹品种的数目、类型已超过宋代,地方品种群业已初步形成;他在多年实践、研究之后,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牡丹的科学认识、栽培与应用的经验、鉴赏牡丹的美学观点;并辑录汇集了历代有关的资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牡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陶瓷作为我国一项伟大发明,历史悠久,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洛阳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古都,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承中国古代陶瓷技艺尤其是唐白瓷、唐三彩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依托河洛地区出土和传世且有牡丹纹饰的三彩陶瓷器,形成了一种用手工制作而成的新派艺术陶瓷——牡丹瓷。  相似文献   

12.
姜伊昌 《文教资料》2010,(17):63-65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约有3000年的历史,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它以中原为传播的主要范围,辐射全国,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牡丹文化的起源、发展、繁荣中,古代文人的佳作和药物学著作、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报纸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搭台,全省唱戏”、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也是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认知洛阳甚至河南的大好时机.每年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可增加中外游客几百万人次,导游短期需求量剧增,缺口较大(尤其略懂牡丹的导游).文化节期间导游奇缺的现状,为学生导游、自由导游和学生顶岗实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花会实习,加强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应变能力.由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相关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高,游客对牡丹的相关知识和文化需求大,而目前大部分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很少能接触到这类知识,仅仅靠上岗前简单地背背导游词是远远不够的,很难去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此,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生态旅游专业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基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强化生态旅游专业顶岗实习运作前期工作,是确保重大活动生态旅游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顺利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4.
"牡丹诗"是指以"牡丹"为题即题含"牡丹"之名的诗。据《全唐诗》及其《补编》电子文本检索试计量分析,比较以"梅"、"桃"、"菊"等五种常见花卉为题的诗,牡丹诗作家、作品数量最多的事实,体现了全唐时代牡丹为"花中王"的地位。而全唐牡丹诗作家作品的行列,则显示全唐牡丹诗兴于盛唐,盛于中唐,光大于晚唐五代。白居易为全唐牡丹诗第一人,而元稹、刘禹锡、孙鲂堪与之并称"四大家"。此外以一首或一句诗得名者有李正封、李山甫、罗隐、卢肇"四名家"。但仅以诗篇论,无名氏《白牡丹》和传为皮日休《牡丹》一诗可能更广为人知。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文本计量分析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进步,还需要学理上的提高与创新。即使从检索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也都是浸透着学术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话说牡丹     
《家教世界》2013,(9):48
牡丹,别名木芍药、洛阳花、谷雨花、鹿韭等。属毛莨科多年生落叶灌木。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它高1~2米,老干可达3米。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瓣至重瓣。一般各种花冠直径15~30厘米。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等,花期5月上中旬。牡丹性宜凉爽,畏炎热,喜燥忌湿,原产我国西北,栽培历史久远。河南洛阳、山东荷泽、四川彭县都盛产牡丹。牡丹花丰姿绰绝,形大艳美,仪态万方,色香俱  相似文献   

16.
唐宋牡丹诗词与牡丹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国色天香,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古代歌咏牡丹的作品数量众多,美不胜收。文章从唐宋牡丹诗词的内容入手,结合唐宋的时尚及习俗,从文学和民俗的角度探讨了牡丹文化。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唐代中叶长安出现了牡丹热。在中国自然审美史上,人们第一次对一个自然物表现得如痴如狂。白居易《买花》诗曰:“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写出了人们买牡丹的热情。李肇《国史补》说:“长字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就观为耻。”道出了观牡丹的盛况。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不少牡丹诗、牡丹赋、牡丹画。牡丹热被誉为“上国之盛事”。宋代也有牡丹热,盛况不减唐代,然而地点却从长安转到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犹为天下奇”,几乎是宋人的共识。南渡后还…  相似文献   

18.
摘要: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是唐代的国花。刘禹锡诗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诗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可见上至帝妃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唐人对牡丹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逝世的800周年.陆游(1125—1210)是我国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陆游喜爱牡丹,《陆放翁全集》中有关的诗文达20多篇.他在中国牡丹研究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其《天彭牡丹谱》(1178),是我国现存南宋最重要的牡丹谱录,为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西南牡丹专著.陆游作为我国古代西南牡丹研究的先驱者,其有关著作具有多方面的科学与文化成就和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因此,陆游还是一名杰出的园艺学家.  相似文献   

20.
牡丹     
一身胡尘入汉关, 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 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解: ①陈与义(公元1090-1139) 南宋诗人。字 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他是著名诗 人,也是江西诗派的首领之一。 ②胡尘--本指外族入侵者的马蹄扬起的 尘埃。诗中指从北方入侵的金兵。 ③伊洛--伊河与洛水,都流经洛阳。在 本诗中借指洛阳。 ④青墩--镇名,位于浙江桐乡北部,是 陈与义晚年居住的地方。 ⑤龙钟--形容人的老态。 导读: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诗作。诗人的故乡洛 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花事繁盛。诗人年老的 时候,家乡已沦入金兵的统治之下。他在异乡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