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优秀的人才。"政治民主,不仅要通过民主法制化使民主从法制制度上得以保证,还必须使全体公民有较强的民主意识。而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必定是具有包括民主意识在内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意识的培养,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要求。我们今天推行的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段论述,不仅明确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且提出了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即依法治国,更揭示了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依法治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认为1931年秋张君劢鉴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政府无能,为求民族复兴的“一条新路”而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在政治上要求实行“修正的民主”,在经济上实行“国家社会主义”两大主张,其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推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提出,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分不开,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认清我国的优势,坚持和发扬我国的优势,决不能把我国的优势摒弃,也不能把不适合我国的东西从别国搬来.邓小平的这些思想,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指针.党的十五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和健全民主制度的论述,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关于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上反腐与行政上放权的背景下,重温"十三大"报告所谓"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显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无论对于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都有巨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时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 :“不改革政治体制 ,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 ,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国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而行政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改革就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 ,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 ,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政府职能、政府机构、人事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一基本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我们也只有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坚决贯彻执行《决定》,这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8.
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内函正在不断地得到完善,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在“社会主义”丰富而深刻的内函里,民主政治理当成为它的灵魂。因为“社会主义”不仅是指社会的经济制度,它指的是比资本主义高出一个历史时代的新社会。它“新”就新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的人,人民大众取代少数剥削阶级来管理国家,来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来参与制定分配劳动成果的方案,“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①应当承认,没有个性,共性就难以存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的一环。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推动下,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一些步子,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看来,已有的改革只是初步的。随着经挤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的弊端,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三大在政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观念深入人心,经济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高等学校仍是一盘尚未走活的棋。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改革与高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旧的高等教育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科技、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遵循教育自身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政府宏观调控下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高等教育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它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根本…  相似文献   

11.
评布鲁斯“分权模式”的不稳定性房宁由布鲁斯提出的“分权模式”在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它从理论上对这些国家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概括与阐释,成为指导改革的重要经济理论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提出的理论模式不可邂免地要经受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和庞大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思想视野开阔,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它既为我们构建了一座宏伟的理论大厦,又设计了一个全面系统而又很实际的改革模式。探讨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改革的意义“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也只能通过改革来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仔细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将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且根据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对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具体道路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思想.本文拟就邓小平的这种探索作一点分析.邓小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呢?从方法论上看,邓小平主张:立足内因,利用外因.立足内因,即“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利用外因,即“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认为,必须将立足内因与利用外因结合起来,方能有效地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邓小平提出了发展中国生产力的以下五条道路.道路之一:实行改革.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实行改革.邓小平讲:“要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必由之路.”这是邓小平总结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他在认真反思我国传统社会主义实践模式之后,突破传统认识框架,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束缚生产力的因素和现象.这就是传统的经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环境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环境法制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需要,也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自农村开始,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三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诞生“顶营经验”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因地制宜,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开拓性地创造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其经验值得贵州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自农村开始,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三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诞生“顶营经验”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因地制宜,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开拓性地创造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其经验值得贵州乃至全国贫困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有人发问,什么是综合改革?“改革”一词,习以为常,就是改去、革除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革除弊端。把改革的对象和内容放进去,就出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说法。不论那种改革,都意味着改去和革除不适应的东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改革是为了改去和革除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我们所作的种种改革,不是改弦易辙,背离社会主义轨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它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而且这些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在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同时.也明确提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把它规定为必须努力实现的关系全局的十项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内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衡量任何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经济收益的多少,而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紧紧掌握这一条,改革就不会迷失方向.”今天读来仍倍感亲切,也可谓一语中的.所谓“多出人才”,这是“量”的要求,就是面对世界范围内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迫切需要足够数量的,包括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大军,就全国总数来看,是要造就一个“数以亿计”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两个“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所谓“出好人才”,这是“质”的要求,就是教育培养出来的“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解放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革命是用暴力摧毁旧的社会制度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前提下,不改变生产关系性质,用改革体制和机制的办法来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一次革命。改革解放生产力,给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给改革正确与否提供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